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499677
闭合性心脏挫伤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1999年第10期
     作者:曹唯 董阿秀 董莲素 王晓云 王守忠

    单位:曹唯 董莲素 王晓云 王守忠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内科,150086;董阿秀 嫩江县七星泡医院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1057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9岁,农民,平素健康。于1999年5月12日在田间劳动时被马踢伤至左前胸,当即晕厥,十几分钟后苏醒,自觉心前区剧痛、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治疗一周病情逐步加重于1999年5月19日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6.3℃、脉搏:120次/分、血压:10.5/8 kPa。痛苦面容,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布满啸鸣音及水泡音。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闻及3/6收缩期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心肌酶谱示:CK:1 197.10 U/L;GPT:73 U/L;HBDH:1 215.00 U/L;LDH:85 U/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V1~V3呈QS形,ST段抬高超过0.3 mv,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V4、V5R波呈rS形,室性期前收缩。X线胸片示:两肺血增多,广泛渗出性病变,左心缘隆外展。多谱勒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内径稍大,高位室间隔处斜形回声中断,并可见窄条状过隔血流宽度为2~3 cm。室间隔下1/3及心尖部运动明显减弱。初步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室间隔缺损,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肺感染。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吸氧,止痛,镇静,纠正低血容量,加强心肌营养,减轻心脏负荷。保护心肌功能,减少创伤反应,控制心衰,防止或减少致命心律失常的发生等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病情得以控制。于1999年6月4日转入心外科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心包正常,心包腔内约100 ml陈旧性积液,AO:PO=3.2 cm:3.6 cm,右心房稍大,左、右心室扩大,左室近心尖区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左室游离壁近心尖处有一直径为5.0 cm左右局部隆起并反常活动的室壁瘤,壁薄仅2~3 cm。冠状动脉未触及硬结及任何异常。室间隔肌部有一直径为3.0 cm缺损。在体外循环下行室壁瘤切除术及室间隔修补术。术后病情很快好转,2周后出院。
, 百拇医药
    2 讨论

    马踢致心脏挫伤并发室间隔缺损及室壁瘤在临床上少见,在我院尚属首例。室间隔穿孔并室壁瘤多发生于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心脏挫伤后并发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与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发病机制有所不同。任何形式的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心前区均能导致心脏钝性挫伤,可引起心外膜下或心内膜下出血,心外膜或心内膜撕裂,心肌损伤、出血、坏死,在临床上可出现酷似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和心电图形。冠状动脉分支受损、血栓形成或破裂,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在心室舒张期心腔充满血液时,强烈的钝性暴力最易引致心脏某一部位破裂,心肌出血伴有组织水肿、坏死和纤维化,变薄瘢痕区的室壁不能象正常心肌那样承受心腔压力,可形成室壁瘤,创伤后早期或晚期均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创伤性心室间隔破裂立即在心室水平产生左至右分流,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心力衰竭。

    我们认为胸部外伤后,出现进行性心前区疼痛、气短、心悸等症状应高度怀疑此类损伤。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血清酶学检查对心脏挫伤诊断价值很大。严重心脏挫伤者症状显著,情况危急,如不及时处理,短时间内即可死亡。因此应根据病史、体征判断伤情,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心脏挫伤的治疗方法与急性心肌梗塞相似,但禁用抗凝药物,以免加重心肌出血。由于心脏破裂及心室壁瘤的形成是心脏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一旦确诊,不管有无自觉症状均应尽快手术处理。心脏挫伤一般预后较好。收稿:1999-07-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