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病毒结构与生物学效应研究显示:基因变异决定临床疗效
作者:李建伟
单位:
关键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991253 据健康报 “病原微生物的变异,不论是细菌还是病毒,都将是今后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因为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其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差异,进而有可能影响致病性以及诊疗、预防措施的研究. ” 日前,在全国第六届消化病学术会上,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王宇教授以自身从事的丙肝研究为例,表达了上述观点.
近年来,王宇等人在对我国大陆不同地区多个大城市肝病患者中丙肝病毒基因型进行分型研究中发现,在我国,丙肝病毒基因型构成单纯,主要以1b和2a两种类型病毒的流行最为广泛. 但是,从不同人群,甚至不同个体分离到的丙肝病毒基因序列均不相同. 病毒基因序列决定了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和一系列生物学特征,因此,深入了解这些基因特征和变异规律,是对丙肝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特点和功能认识的基础,也是对丙肝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础.
王宇教授还明确提出了病毒基因变异影响临床诊疗效果的3个直接依据. 首先,基因变异会导致病毒复制能力改变. 丙肝病毒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与病毒前体蛋白的翻译合成起始有关. 在这一区域全长341个核苷酸中,若第34位和35位核苷酸是G和A,病毒的蛋白质合成水平就高;若是A和G,则蛋白合成水平会下降50%. 当采用人工定向点突变技术将AG突变成GA后,则合成活性会回复到高水平状态. 其二,不同基因型丙肝病毒毒株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对于体液免疫而言,用1a型病毒表面抗原诱发的抗体对1b型病毒表面抗原的中和抑制作用要低30%,这无疑给丙肝疫苗的研制带来了极大困难. 其三,基因变异影响干扰素抗丙肝病毒的疗效. 研究发现,在丙肝病毒前体多肽C端第2209~2248位氨基酸之间,有一个“干扰素敏感决定区”结构,如果此区域变异性越大,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性就越差.
据了解,在今年由国家科技部主持的“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计划”中,已将以病毒和细菌等不同病原体变异和机体选择机制为核心科学问题的“我国严重传染病的基础研究”作为重点项目启动.
(收稿日期 1999-11-15), 百拇医药
单位:
关键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991253 据健康报 “病原微生物的变异,不论是细菌还是病毒,都将是今后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因为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其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差异,进而有可能影响致病性以及诊疗、预防措施的研究. ” 日前,在全国第六届消化病学术会上,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王宇教授以自身从事的丙肝研究为例,表达了上述观点.
近年来,王宇等人在对我国大陆不同地区多个大城市肝病患者中丙肝病毒基因型进行分型研究中发现,在我国,丙肝病毒基因型构成单纯,主要以1b和2a两种类型病毒的流行最为广泛. 但是,从不同人群,甚至不同个体分离到的丙肝病毒基因序列均不相同. 病毒基因序列决定了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和一系列生物学特征,因此,深入了解这些基因特征和变异规律,是对丙肝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特点和功能认识的基础,也是对丙肝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础.
王宇教授还明确提出了病毒基因变异影响临床诊疗效果的3个直接依据. 首先,基因变异会导致病毒复制能力改变. 丙肝病毒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与病毒前体蛋白的翻译合成起始有关. 在这一区域全长341个核苷酸中,若第34位和35位核苷酸是G和A,病毒的蛋白质合成水平就高;若是A和G,则蛋白合成水平会下降50%. 当采用人工定向点突变技术将AG突变成GA后,则合成活性会回复到高水平状态. 其二,不同基因型丙肝病毒毒株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对于体液免疫而言,用1a型病毒表面抗原诱发的抗体对1b型病毒表面抗原的中和抑制作用要低30%,这无疑给丙肝疫苗的研制带来了极大困难. 其三,基因变异影响干扰素抗丙肝病毒的疗效. 研究发现,在丙肝病毒前体多肽C端第2209~2248位氨基酸之间,有一个“干扰素敏感决定区”结构,如果此区域变异性越大,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性就越差.
据了解,在今年由国家科技部主持的“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计划”中,已将以病毒和细菌等不同病原体变异和机体选择机制为核心科学问题的“我国严重传染病的基础研究”作为重点项目启动.
(收稿日期 1999-11-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