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其它 > 纵隔肿瘤
编号:10505846
男性后纵隔绒毛膜上皮细胞癌1例CT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孟菲 周强 王绍杰 冯爱娟 王伟 陶光鑫

    单位: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关键词:纵隔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000130

    [中图分类号]R73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062(2000)01-0025-01

    The man's chorioepithelioma behind mediastinum:one case of misdiagnosis

    MENG Fei, ZHOU Qiang, WANG Shao-jie, FENG Ai-juan, WANG Wei, TAO Guang-xin.

    Heilongjiang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 s Armed Police Forces,Haerbin 150076,China

    病例男,32岁,自感胸闷、吞咽困难1周。查体:无阳性体征。即往有隐睾病史,后经手术治愈。胃镜检查正常。食道钡透诊断为:食道中下段平滑肌瘤。

    CT检查所见:左后纵隔梭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整,密度均匀,与食道关系密不可分,且压迫食道变窄(图1)。印诊:食管平滑肌瘤,建议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左后纵隔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图1 左后纵隔见1.7cm×2.7cm梭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食道受压变窄。

    讨论绒毛膜上皮细胞癌属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在生殖细胞肿瘤中约80%以上为良性,恶性的少见。此类肿瘤起源于胚胎时期性腺向下移行过程中被阻挡在纵隔内的原始生殖细胞,其发展缓慢且无症状,因而常在成年时被发现,好发年龄为20~40岁,男女发病率相仿,95%以上位于前纵隔,仅5%发生在后纵隔,而男性后纵隔绒癌就更少见。

    肿瘤较小时可无临床症状,当其长大或恶变时可出现胸痛、胸闷、咳嗽、气促、发热等症状。少数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咳皮脂、毛发等症状。

    CT表现:平扫可见前纵隔内密度均匀或不均分叶状的实质性软组织肿块,边缘多不规则,极少含脂肪或部分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密度不均,实体部分呈不规则强化,而坏死出血或囊性成分不强化,因此呈不规则低密度,肿瘤与周围结构尤其与大血管的压迫或侵犯关系可清楚显示(图2)。CT扫描有助于显示前纵隔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能显示肺转移及胸膜种植转移,有助于监测疗效。

    图2 左后纵隔梭形软组织肿块,CT值44~53HU,与食管关系密切。

    对于恶性生殖细胞肿瘤CT只能帮助定位及显示侵犯范围,不能定性,与其它纵隔恶性肿瘤如胸腺瘤、淋巴瘤难以鉴别。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可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甲胎蛋白(AFP)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等。这些指标的血清浓度明显升高对鉴别诊断有帮助,也代表肿瘤的活动性。

    (1998-12-11收稿),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其它 > 纵隔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