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499612
东茛菪碱静脉推注致心律失常17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张敏嬿

    单位:张敏嬿(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宁波 315012)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230 东茛菪碱是儿科急救常用药物,有改善微循环、抗休克、增快心率、兴奋呼吸及中枢镇静等作用,对重度窒息后新生儿呼吸衰竭、颅内出血、感染败血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在某些新生儿及小婴儿中使用时,发现用药后致心律失常现象,如果没有心电监护仪的监护,这种短暂的副作用难以被及时察觉。本文记录了较典型的17个病例,应引起临床注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男9例,女8例。新生儿10例,小婴儿(<5个月)7例。原发病:新生儿重度窒息7例,颅内出血3例,早产极低体重儿3例,肺炎、败血症致呼吸衰竭4例。在使用其它抢救药物的同时给予静脉推注东茛菪碱治疗,剂量为每次0.1~0.15mg,用10%葡萄糖2~5ml稀释后于(1)/(2)~1小时内静脉注入,必要时半小时后重复使用。在心电监护仪下发现有心律失常波形,出现时间在推注药后半分钟至30分钟内。心律失常类型:偶发性房早1例,频发性房早、多源性房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各2例,窦性心动过速10例。持续时间:最短6分钟,最长达4小时。通过加强观察,改变药物浓度及剂量,减慢注射速度乃至停药后均能自行缓解。

    2 讨 论

    东茛菪碱作为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对心脏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心率增快,与阿托品相似,临床用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房室阻滞、窦房阻滞及窦房结功能低下所致的室性异位心律。本组病例均表现为房性异位节点兴奋,这可能与迷走神经在心脏内的分布有关,即仅支配窦房结、心房和房室交界组织,不支配心室。本组发病多为新生儿及小婴儿,年龄越小,敏感性越强,可能与其心脏传导系统及迷走神经系统本身发育不成熟有关,而易受外来刺激而使异位节点兴奋。应特别注意进药速度,以防造成不良后果。

    收稿日期:1999-06-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