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脑溢血患者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李欢松 周玲璠
单位:李欢松(安徽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合肥 230031);周玲(安徽省立医院合肥 230001)
关键词:脑溢血;手术;高龄
淮海医药000236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743.34
脑溢血患者,尤其是高龄重症脑溢血患者,由于其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术后医护工作量大、死亡率高等特点,大多数医院已不再把积极手术治疗作为抢救脑溢血患者的主要方法。随着20世纪70年代CT的问世,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使许多重症脑溢血患者手术治疗成为可能。我院自开设脑外科以来,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病例。积极利用手术治疗各种脑溢血,总结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8年6月~1999年4月手术治疗10例高龄脑溢血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70~80岁;左侧或右侧基底节出血9例,7例破入脑室,小脑蚓部出血1例,出血量15~90 ml。
1.2 并存疾病 10例均为高血压性脑溢血,有并存疾病者7例(1例并存糖尿病,2例并存慢性支气管炎,4例并存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
1.3 手术方式 5例单纯行脑室引流术,2例行血肿腔穿刺冲洗引流加脑室引流术,3例开颅行血肿清除术。
1.4 治疗结果 10例中有7例治愈好转(其中有2例术后并发应急性溃疡,2例并发肺部感染,3例并发肾功能损害),3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再出血,治愈好转率70%。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78岁,因意识障碍10小时入院。发病前曾因冠心病快速房颤在我院心内科就诊。查体:血压180/98 mmHg,中度昏迷,双瞳孔不等大,左>右(4.0 mm>3.0 mm),对光反射迟钝,心率120次/min,房颤律,右侧Babinski征阳性。急查头颅CT提示:小脑蚓部出血,梗阻性脑积水,出血量约15~20 ml。入院诊断:高血压并发小脑蚓部出血,梗阻性脑积水,脑疝,冠心病。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下午6时急诊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脑室引流术。在常规消毒铺巾前再次查视患者,已呈深昏迷,压眶反射消失,血压波动。手术取眉弓后10 cm,左旁开3 cm为穿刺点。穿刺方向:平行于矢状面并与两外耳孔连线相交。穿刺进针后拔出管芯溢出血性脑脊液,固定脑室引流管。手术顺利,术后予脱水,抗癫痫,抗炎,制酸、止血、补液支持等治疗,并予尿激酶脑室引流管内注入溶解血凝块及吸氧,吸痰,精心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晚11时患者神志转清,能回答简单问题,双瞳孔散大有所回复,四肢能作简单动作,术后第7 d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基本吸收,予拔除脑室引流管,并继续康复治疗,术后1.5月痊愈出院,未留任何后遗症。
, 百拇医药
3 体会
根据WHO报告,脑卒中被列为前三位的死亡原因之一。脑溢血预后又与其出血量的多少,部位,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及病人全身情况等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资料统计显示,出血量超过50 ml的死亡率可达85%,又由于脑溢血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肾功能损害、应急性溃汤、褥疮等并发症,又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老年人又由于其全身各种器官及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并存疾病多,故高龄脑溢血的手术指征更难掌握。如年龄超过70岁,有明显心、肺、肾功能障碍及深昏迷,双瞳孔散大等均列为手术禁忌[1]。
典型病例中患者年龄超过70岁,已发展成脑疝,病人神志呈深昏迷,双侧瞳孔已散大,又有心功能障碍,但经积极手术引流出血肿,配合内科保守治疗,终于痊愈出院,未留任何后遗症。小脑出血发生率低,约为10%,以其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为特点,常因枕骨大孔疝而死亡[2]。本例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救及时,打破了传统的手术禁忌,利用很简单的手术清除血肿,制止出血,解除颅高压,抢救了病人的生命。
, 百拇医药
高龄脑溢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但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积极手术胜过消极等待。根据临床并参考有关文献,总结脑溢血手术适应征如下[3]:①血肿位于壳核或壳核加苍白球或壳核加苍白球加丘脑、皮质下、小脑。②血肿大小,幕上大于30 ml,幕下大于20 ml。③患者呈浅昏迷或中度昏迷(GCS≥10分),不全性或完全性偏瘫,脑疝早期。④属于手术禁忌中经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急剧恶化者,此时可采用简单快捷手术如血肿腔冲洗引流、脑室引流术。
参 考 文 献
1,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66
2,韩仲岩,主编.神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5
3,周良辅,主编.神经外科手术图解.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87
(收稿:1999-09-08 修回:1999-11-01), 百拇医药
单位:李欢松(安徽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合肥 230031);周玲(安徽省立医院合肥 230001)
关键词:脑溢血;手术;高龄
淮海医药000236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743.34
脑溢血患者,尤其是高龄重症脑溢血患者,由于其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术后医护工作量大、死亡率高等特点,大多数医院已不再把积极手术治疗作为抢救脑溢血患者的主要方法。随着20世纪70年代CT的问世,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使许多重症脑溢血患者手术治疗成为可能。我院自开设脑外科以来,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病例。积极利用手术治疗各种脑溢血,总结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8年6月~1999年4月手术治疗10例高龄脑溢血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70~80岁;左侧或右侧基底节出血9例,7例破入脑室,小脑蚓部出血1例,出血量15~90 ml。
1.2 并存疾病 10例均为高血压性脑溢血,有并存疾病者7例(1例并存糖尿病,2例并存慢性支气管炎,4例并存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
1.3 手术方式 5例单纯行脑室引流术,2例行血肿腔穿刺冲洗引流加脑室引流术,3例开颅行血肿清除术。
1.4 治疗结果 10例中有7例治愈好转(其中有2例术后并发应急性溃疡,2例并发肺部感染,3例并发肾功能损害),3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再出血,治愈好转率70%。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78岁,因意识障碍10小时入院。发病前曾因冠心病快速房颤在我院心内科就诊。查体:血压180/98 mmHg,中度昏迷,双瞳孔不等大,左>右(4.0 mm>3.0 mm),对光反射迟钝,心率120次/min,房颤律,右侧Babinski征阳性。急查头颅CT提示:小脑蚓部出血,梗阻性脑积水,出血量约15~20 ml。入院诊断:高血压并发小脑蚓部出血,梗阻性脑积水,脑疝,冠心病。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下午6时急诊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脑室引流术。在常规消毒铺巾前再次查视患者,已呈深昏迷,压眶反射消失,血压波动。手术取眉弓后10 cm,左旁开3 cm为穿刺点。穿刺方向:平行于矢状面并与两外耳孔连线相交。穿刺进针后拔出管芯溢出血性脑脊液,固定脑室引流管。手术顺利,术后予脱水,抗癫痫,抗炎,制酸、止血、补液支持等治疗,并予尿激酶脑室引流管内注入溶解血凝块及吸氧,吸痰,精心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晚11时患者神志转清,能回答简单问题,双瞳孔散大有所回复,四肢能作简单动作,术后第7 d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基本吸收,予拔除脑室引流管,并继续康复治疗,术后1.5月痊愈出院,未留任何后遗症。
, 百拇医药
3 体会
根据WHO报告,脑卒中被列为前三位的死亡原因之一。脑溢血预后又与其出血量的多少,部位,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及病人全身情况等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资料统计显示,出血量超过50 ml的死亡率可达85%,又由于脑溢血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肾功能损害、应急性溃汤、褥疮等并发症,又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老年人又由于其全身各种器官及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并存疾病多,故高龄脑溢血的手术指征更难掌握。如年龄超过70岁,有明显心、肺、肾功能障碍及深昏迷,双瞳孔散大等均列为手术禁忌[1]。
典型病例中患者年龄超过70岁,已发展成脑疝,病人神志呈深昏迷,双侧瞳孔已散大,又有心功能障碍,但经积极手术引流出血肿,配合内科保守治疗,终于痊愈出院,未留任何后遗症。小脑出血发生率低,约为10%,以其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为特点,常因枕骨大孔疝而死亡[2]。本例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救及时,打破了传统的手术禁忌,利用很简单的手术清除血肿,制止出血,解除颅高压,抢救了病人的生命。
, 百拇医药
高龄脑溢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但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积极手术胜过消极等待。根据临床并参考有关文献,总结脑溢血手术适应征如下[3]:①血肿位于壳核或壳核加苍白球或壳核加苍白球加丘脑、皮质下、小脑。②血肿大小,幕上大于30 ml,幕下大于20 ml。③患者呈浅昏迷或中度昏迷(GCS≥10分),不全性或完全性偏瘫,脑疝早期。④属于手术禁忌中经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急剧恶化者,此时可采用简单快捷手术如血肿腔冲洗引流、脑室引流术。
参 考 文 献
1,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66
2,韩仲岩,主编.神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5
3,周良辅,主编.神经外科手术图解.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87
(收稿:1999-09-08 修回:1999-11-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