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与康复工程
作者:刘永斌 丁海曙 张济川 金德闻 封锦华 王广志 丁辉
单位:刘永斌(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工程教研室,北京 100077)(国康复研究中心生物力学研究室,北京 100077);丁海曙(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张济川(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金德闻(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封锦华(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工程教研室,北京 100077);王广志(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丁辉(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关键词:康复科学;康复系统工程;界面;接口;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康复工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000310 摘要:本文就康复概念的“泛化”现象,提出了一些看法。对康复科学、康复系统工程及其对工程技术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探讨。结论:康复工程的广义内涵是理清边界、拾遗补缺、设置接口、实现系统集成,利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R4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771(2000)03-0126-05
1 引言
“康复”的基本概念,首先由医学界提出[1-4]。随着康复事业的发展,在社会各界参与下,这一概念不断拓展,逐渐完善而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现代康复科学(modern rehabilitation science, MRS)[5-7]。20世纪70年代,这一学科开始引进我国,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不过社会上,有时会把“康复”(rehabilitation)同“痊愈”(recovery)混淆起来。这可能与汉字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有关。比如:部分采用汉字的日本,曾用“更生”、“疗育”来表达,后觉不够确切,而采用外来语拼音(リハビリテション,缩读リハビリ);南韩用汉字“再治”;中国台湾省用“复健”,香港地区则用“复康”,中国政府的法律、法规和大陆的学术界都采用“康复”这个词来表达。
, 百拇医药
本文就康复科学、康复系统工程及它们对工程技术的需求进行探讨。
2 康复是一门新兴应用学科
按照WHO的界定:康复就是综合利用各种有效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促使身心障碍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重建其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职业劳动等社会参与能力;社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无障碍的环境条件,不断满足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殊需求,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
据此可认为:①康复不同于治愈,它不只是“治病、疗伤”的短过程,更为着重考虑解决的是,在治病疗伤后仍不能像“健全人”那样生活的全过程;②住院康复是通过一定的医疗训练技术使患者重建或恢复一定的功能水平,一般以3~6个月为一疗程,远大于一般住院时间;③从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来看,它是以“全面康复”为原则,以融入社会为最终目标,应把它看作包括医学在内的多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技术学科——康复科学。
, http://www.100md.com
康复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健全体魄”(sound in body and mind, SBM)相对应的另一种人体状态——身心障碍(handicap in body and mind, HBM)状态(残疾状态)[8];是处于这一状态的整个人生,而不只是面对某一器官、组织、系统伤病的治愈。康复科学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①残疾状态与健全状态之间的本质差别(不只是外在表现,如由遗传等造成的先天残疾等);②由“健全”向“残疾”转化的一般规律及预防措施;③更为重要的是,由残疾状态向健全状态过渡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促使这一过程尽快实现所需要的内外环境条件、理论方法和技术措施。
3 康复是一项系统工程
实现身心障碍者的全面康复,需要多种方法、措施和技术手段相互配合,而且还需要包括残疾人及其亲友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较长过程。它是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人像对待“希望工程”、“菜篮子工程”那样,把康复看成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即“康复系统工程”(rehabili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RSE)[9,10]。还有人把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康复,直接叫“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11]。
, http://www.100md.com
1991年以来,笔者等人在系统思维和系统科学的指导下,从工效学(ergonomics)、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中得到启发,先后提出了康复人-机-环境系统工程(rehabilitation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的观点及设置界面/接口(interface)的看法[15-18]。结合人-机界面的观点[12,13,19-21],将康复人-机-环境系统绘于附图。
图中所表达的意思是:①进化至今的人类健全个体,其生存和发展都是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机器-设施等人工世界中实现的。从而构成了一个人(主要是健全人)-机(各种机器-设施)-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体系。②该体系中的人、机器、社会和自然环境这4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存,构成了当今世界系统。③系统中各要素和谐地运行,保证了整体运行(不停地演化发展),如人类持续地生存和发展就是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④约占总人口10%左右的身心障碍者群体,因其部分功能和能力存在障碍,而不能完全像健全人那样参与系统的运行。⑤为此就要在身心障碍者与健全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增设一个“环节”,即如图所示的特殊界面/接口设施,从而构成了康复人-机-环境系统(rehabilitation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s, RMMES)。
, 百拇医药
图中还表示,在康复人-机-环境系统中的身心障碍者,可利用尚有或残存的能力直接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健全人用机器设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沟通,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当力所不能及时,则需要依赖特殊界面/接口的辅助,来实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图中所说的界面/接口,既包含社会系统中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标准、行为规范、道德、文化等软件接口;也包含自然科学中的医疗训练技术、特殊教育技术、职业教育及职业活动技术、创建无障碍环境设施等生存和发展的工程技术硬件接口。由此,可以认为全面康复就是要拾遗补缺,为残疾人回归社会设置一个“软”、“硬”兼备的特殊界面/接口(characteristic interface, CI),实现他们同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进而可认为,无论是“硬”接口,还是“软”接口,都需要用工程技术的手段,给以物质实体的支撑。由此可见,全面康复离不开能提供物质实体支撑的工程技术。当前康复四大支柱技术(PT、OT、ST和PO)中的假肢矫形器制做和装配技术就是上述观点的一个直接证明。
, http://www.100md.com
4 康复对工程技术的基本需求及现状
全面康复除对假肢矫形器制做装配技术的需求之外,还体现在康复的各个方面及整个康复过程。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残疾人功能、能力的测量、分析、评价的工程技术方法及仪器设备。以便理清“残疾”和“健全”的边界,发现空白,拾遗补缺,设置接口。②残疾人躯体功能恢复、重建的工程技术措施,如假肢、矫形器、助听器和组织工程技术等。③残疾人功能恢复重建医疗训练的工程技术方法及设施。④残疾人护理及生活自理的工程技术方法及辅助技术设施。⑤残疾人社会交往和信息沟通的工程技术方法及辅助设施。⑥建立适合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无障碍环境的方法及工程技术。
随着康复事业的发展,全面康复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对工程技术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更多的需求;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满足这一需求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迫切的需求、充裕的条件,在20世纪中期又促使一门融康复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为一体的康复工程学的形成[10]。作为三级学科,康复工程已被正式列入国家专业目录。
, http://www.100md.com
康复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用工程技术的方法研究“残疾”和“健全”状态之间的“边界”,用多种工程技术的手段,建立“残疾人-机器设施-社会、空间环境系统”的接口装置,克服残疾人回归社会的障碍。这一实际应用学科的最终成果是形成产品,用实物的形式,辅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人们把这类实物或产品构成的特殊界面/接口装置称之为“残疾人技术辅助器具”(technical aids for disabled persons)[22,23,24]。又有人称它们为“康复器械”(rehabilitation devices)。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在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假肢在内的各种肢体矫形器、生活自理及防护辅助器具、个人移动辅助器具、家务管理辅助器具、家庭及其他场所使用的家具及适配件、通讯和信息辅助器具、产品及物品管理辅助器具、环境改善辅助器具和工具及机器和休闲娱乐辅助器具等10个方面研究开发出了约135个类别、721个不同品种规格的辅助器具[23]。这些特殊界面/接口装置,再加上无障碍设施,已经构成了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框架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残疾人回归社会的界面/接口匹配理论和实践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充实和提高。
, http://www.100md.com
我国的康复工程技术起步较晚。不过近10多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进展。最近国家计委已把这一技术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给予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把它的研究开发列为《生物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一级学科中的重点资助项目之一。康复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成果不断出现,新的产品逐渐占领国内市场,当前初步形成了向产业化发展之态势。在迎接21世纪到来之际,只要充分发挥组织工程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在康复中的作用,沿着康复工程技术向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前进,相信我国的康复工程会在全面康复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图 康复人-机-环境系统框图(rehabilitation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5 结束语
工程技术在康复的更广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形成的康复工程学是一门融康复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为一体的实用技术学科。这门学科的广义内涵是用工程技术的手段研究理清“残疾人”同“健全人”的“边界”,创建特殊的界面/接口装置以便实现康复人-机-环境系统集成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程,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康复。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刘永斌(1940-),男,研究员、教授,从事康复医学工程研究及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仲武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康复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3] 黄永禧.康复.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696~698.
[4] [美]Krusen F H,等编著.南登昆,等编译.克氏康复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 Robinson C J. What is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IEEE transaction on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1993, 1(1):1.
, http://www.100md.com
[6] Robinson C J.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see: Dorf B C, et al .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dbook. CRC Press, 1993. 2387~2396
[7] 林良明主编.现代康复医学工程.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1992.
[8] 孟继祥.残疾.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02~104.
[9] 刘志泉,等编译.康复工程总论.假肢与矫形器,1986,2(2):1~5.
[10] 刘永斌,蓝宁.康复工程的实践与理论.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1997—10.九江.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5~9.
, http://www.100md.com
[11] 云杉.让社会援助之手更强壮有力——我国社会福利事业走向社会化.《望》新闻周刊,1998(26):22~23.
[12] 陈信,龙升照,等.论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
[13] 钱学森.关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讲话.见:龙升照主编.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进展.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
[14] 龙升照.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意义.见:龙升照主编.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12
[15] 刘永斌,闫宁,封锦华.康复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见:龙升照主编.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73~476.
, http://www.100md.com
[16] 刘永斌,陈德刚.人体工程与职业康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学术报告会,1991-05.青岛.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学术报告会论文集,1991.
[17] 朱图陵,刘永斌.残疾人康复工程技术的现代概念.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1991,2(2):68~70.
[18] 刘永斌,朱图陵.人体工程学与残疾人康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1991,2(2):71~74.
[19] Smith RO.Technology and disability. AJOT, 1992, 1(3):22.
[20] 丁玉兰主编.人机工程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21] Stassen H G. The rehabilitation of severely disabled persons. JAI press Inc, 1989. 157~227.
, 百拇医药
[22] GB/T 16432-1996残疾人辅助器具—分类.
[23] ISO/DIS 9999(E/F) 1997 Technical aids for disabled-classification [Revision of first edition (ISO 9999:1992)].
[24] 刘永斌,封锦华,曹学军.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发展现状.世界医疗器械,1996,2(2):17~19.
[25] [美]Webster J G,等.孙承鉴,等译.康复用电子装置.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收稿日期:2000—02—20, http://www.100md.com
单位:刘永斌(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工程教研室,北京 100077)(国康复研究中心生物力学研究室,北京 100077);丁海曙(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张济川(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金德闻(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封锦华(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工程教研室,北京 100077);王广志(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丁辉(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关键词:康复科学;康复系统工程;界面;接口;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康复工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000310 摘要:本文就康复概念的“泛化”现象,提出了一些看法。对康复科学、康复系统工程及其对工程技术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探讨。结论:康复工程的广义内涵是理清边界、拾遗补缺、设置接口、实现系统集成,利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R4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771(2000)03-0126-05
1 引言
“康复”的基本概念,首先由医学界提出[1-4]。随着康复事业的发展,在社会各界参与下,这一概念不断拓展,逐渐完善而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现代康复科学(modern rehabilitation science, MRS)[5-7]。20世纪70年代,这一学科开始引进我国,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不过社会上,有时会把“康复”(rehabilitation)同“痊愈”(recovery)混淆起来。这可能与汉字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有关。比如:部分采用汉字的日本,曾用“更生”、“疗育”来表达,后觉不够确切,而采用外来语拼音(リハビリテション,缩读リハビリ);南韩用汉字“再治”;中国台湾省用“复健”,香港地区则用“复康”,中国政府的法律、法规和大陆的学术界都采用“康复”这个词来表达。
, 百拇医药
本文就康复科学、康复系统工程及它们对工程技术的需求进行探讨。
2 康复是一门新兴应用学科
按照WHO的界定:康复就是综合利用各种有效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促使身心障碍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重建其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职业劳动等社会参与能力;社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无障碍的环境条件,不断满足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殊需求,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
据此可认为:①康复不同于治愈,它不只是“治病、疗伤”的短过程,更为着重考虑解决的是,在治病疗伤后仍不能像“健全人”那样生活的全过程;②住院康复是通过一定的医疗训练技术使患者重建或恢复一定的功能水平,一般以3~6个月为一疗程,远大于一般住院时间;③从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来看,它是以“全面康复”为原则,以融入社会为最终目标,应把它看作包括医学在内的多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技术学科——康复科学。
, http://www.100md.com
康复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健全体魄”(sound in body and mind, SBM)相对应的另一种人体状态——身心障碍(handicap in body and mind, HBM)状态(残疾状态)[8];是处于这一状态的整个人生,而不只是面对某一器官、组织、系统伤病的治愈。康复科学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①残疾状态与健全状态之间的本质差别(不只是外在表现,如由遗传等造成的先天残疾等);②由“健全”向“残疾”转化的一般规律及预防措施;③更为重要的是,由残疾状态向健全状态过渡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促使这一过程尽快实现所需要的内外环境条件、理论方法和技术措施。
3 康复是一项系统工程
实现身心障碍者的全面康复,需要多种方法、措施和技术手段相互配合,而且还需要包括残疾人及其亲友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较长过程。它是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人像对待“希望工程”、“菜篮子工程”那样,把康复看成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即“康复系统工程”(rehabili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RSE)[9,10]。还有人把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康复,直接叫“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11]。
, http://www.100md.com
1991年以来,笔者等人在系统思维和系统科学的指导下,从工效学(ergonomics)、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中得到启发,先后提出了康复人-机-环境系统工程(rehabilitation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的观点及设置界面/接口(interface)的看法[15-18]。结合人-机界面的观点[12,13,19-21],将康复人-机-环境系统绘于附图。
图中所表达的意思是:①进化至今的人类健全个体,其生存和发展都是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机器-设施等人工世界中实现的。从而构成了一个人(主要是健全人)-机(各种机器-设施)-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体系。②该体系中的人、机器、社会和自然环境这4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存,构成了当今世界系统。③系统中各要素和谐地运行,保证了整体运行(不停地演化发展),如人类持续地生存和发展就是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④约占总人口10%左右的身心障碍者群体,因其部分功能和能力存在障碍,而不能完全像健全人那样参与系统的运行。⑤为此就要在身心障碍者与健全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增设一个“环节”,即如图所示的特殊界面/接口设施,从而构成了康复人-机-环境系统(rehabilitation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s, RMMES)。
, 百拇医药
图中还表示,在康复人-机-环境系统中的身心障碍者,可利用尚有或残存的能力直接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健全人用机器设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沟通,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当力所不能及时,则需要依赖特殊界面/接口的辅助,来实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图中所说的界面/接口,既包含社会系统中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标准、行为规范、道德、文化等软件接口;也包含自然科学中的医疗训练技术、特殊教育技术、职业教育及职业活动技术、创建无障碍环境设施等生存和发展的工程技术硬件接口。由此,可以认为全面康复就是要拾遗补缺,为残疾人回归社会设置一个“软”、“硬”兼备的特殊界面/接口(characteristic interface, CI),实现他们同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进而可认为,无论是“硬”接口,还是“软”接口,都需要用工程技术的手段,给以物质实体的支撑。由此可见,全面康复离不开能提供物质实体支撑的工程技术。当前康复四大支柱技术(PT、OT、ST和PO)中的假肢矫形器制做和装配技术就是上述观点的一个直接证明。
, http://www.100md.com
4 康复对工程技术的基本需求及现状
全面康复除对假肢矫形器制做装配技术的需求之外,还体现在康复的各个方面及整个康复过程。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残疾人功能、能力的测量、分析、评价的工程技术方法及仪器设备。以便理清“残疾”和“健全”的边界,发现空白,拾遗补缺,设置接口。②残疾人躯体功能恢复、重建的工程技术措施,如假肢、矫形器、助听器和组织工程技术等。③残疾人功能恢复重建医疗训练的工程技术方法及设施。④残疾人护理及生活自理的工程技术方法及辅助技术设施。⑤残疾人社会交往和信息沟通的工程技术方法及辅助设施。⑥建立适合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无障碍环境的方法及工程技术。
随着康复事业的发展,全面康复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对工程技术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更多的需求;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满足这一需求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迫切的需求、充裕的条件,在20世纪中期又促使一门融康复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为一体的康复工程学的形成[10]。作为三级学科,康复工程已被正式列入国家专业目录。
, http://www.100md.com
康复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用工程技术的方法研究“残疾”和“健全”状态之间的“边界”,用多种工程技术的手段,建立“残疾人-机器设施-社会、空间环境系统”的接口装置,克服残疾人回归社会的障碍。这一实际应用学科的最终成果是形成产品,用实物的形式,辅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人们把这类实物或产品构成的特殊界面/接口装置称之为“残疾人技术辅助器具”(technical aids for disabled persons)[22,23,24]。又有人称它们为“康复器械”(rehabilitation devices)。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在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假肢在内的各种肢体矫形器、生活自理及防护辅助器具、个人移动辅助器具、家务管理辅助器具、家庭及其他场所使用的家具及适配件、通讯和信息辅助器具、产品及物品管理辅助器具、环境改善辅助器具和工具及机器和休闲娱乐辅助器具等10个方面研究开发出了约135个类别、721个不同品种规格的辅助器具[23]。这些特殊界面/接口装置,再加上无障碍设施,已经构成了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框架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残疾人回归社会的界面/接口匹配理论和实践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充实和提高。
, http://www.100md.com
我国的康复工程技术起步较晚。不过近10多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进展。最近国家计委已把这一技术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给予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把它的研究开发列为《生物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一级学科中的重点资助项目之一。康复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成果不断出现,新的产品逐渐占领国内市场,当前初步形成了向产业化发展之态势。在迎接21世纪到来之际,只要充分发挥组织工程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在康复中的作用,沿着康复工程技术向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前进,相信我国的康复工程会在全面康复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图 康复人-机-环境系统框图(rehabilitation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5 结束语
工程技术在康复的更广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形成的康复工程学是一门融康复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为一体的实用技术学科。这门学科的广义内涵是用工程技术的手段研究理清“残疾人”同“健全人”的“边界”,创建特殊的界面/接口装置以便实现康复人-机-环境系统集成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程,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康复。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刘永斌(1940-),男,研究员、教授,从事康复医学工程研究及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仲武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康复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3] 黄永禧.康复.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696~698.
[4] [美]Krusen F H,等编著.南登昆,等编译.克氏康复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 Robinson C J. What is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IEEE transaction on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1993, 1(1):1.
, http://www.100md.com
[6] Robinson C J.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see: Dorf B C, et al .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dbook. CRC Press, 1993. 2387~2396
[7] 林良明主编.现代康复医学工程.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1992.
[8] 孟继祥.残疾.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02~104.
[9] 刘志泉,等编译.康复工程总论.假肢与矫形器,1986,2(2):1~5.
[10] 刘永斌,蓝宁.康复工程的实践与理论.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1997—10.九江.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5~9.
, http://www.100md.com
[11] 云杉.让社会援助之手更强壮有力——我国社会福利事业走向社会化.《望》新闻周刊,1998(26):22~23.
[12] 陈信,龙升照,等.论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
[13] 钱学森.关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讲话.见:龙升照主编.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进展.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
[14] 龙升照.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意义.见:龙升照主编.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12
[15] 刘永斌,闫宁,封锦华.康复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见:龙升照主编.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73~476.
, http://www.100md.com
[16] 刘永斌,陈德刚.人体工程与职业康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学术报告会,1991-05.青岛.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学术报告会论文集,1991.
[17] 朱图陵,刘永斌.残疾人康复工程技术的现代概念.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1991,2(2):68~70.
[18] 刘永斌,朱图陵.人体工程学与残疾人康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1991,2(2):71~74.
[19] Smith RO.Technology and disability. AJOT, 1992, 1(3):22.
[20] 丁玉兰主编.人机工程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21] Stassen H G. The rehabilitation of severely disabled persons. JAI press Inc, 1989. 157~227.
, 百拇医药
[22] GB/T 16432-1996残疾人辅助器具—分类.
[23] ISO/DIS 9999(E/F) 1997 Technical aids for disabled-classification [Revision of first edition (ISO 9999:1992)].
[24] 刘永斌,封锦华,曹学军.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发展现状.世界医疗器械,1996,2(2):17~19.
[25] [美]Webster J G,等.孙承鉴,等译.康复用电子装置.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收稿日期:2000—02—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