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历史”研讨会纪要
作者:林富士
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医史杂志000416
一、缘起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1997年7月成立了生命医疗史研究室,同时,在院方支持下,展开了为期三年的主题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医疗与社会”。为了执行这项计划,除了每个月固定有一次“讨论月会”之外,我们还规划了一系列的专题研讨会,先后举行了“中国十九世纪医学”(1998年5月22日)、“洁净的历史”(1998年6月11-12日)、“养生、医疗与宗教”(1999年1月9日)、“健与美的历史”(1999年6月11-12日)四次研讨会。“疾病的历史”研讨会(台北:中研院史语所,2000年6月16-18日)便是这一系列专题研讨会的最后一场。
, 百拇医药
二、核心课题
召开这一次研讨会,主要是希望以疾病为核心,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下列五项课题:
1.什么是造成疾病流行的原因?
2.人类如何响应疾病的挑战和威胁?什么是影响人类响应方式的主要因素?
3.人类如何操弄或利用“疾病”?
4.疾病(尤其是流行病)对于人类社会和文明,曾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5.疾病是一种文化或社会建构(cultural/social construction)或是所谓的生物事实(biological fact)?
在探讨这些课题之时,我们也希望能同时省思在史料运用和研究方法上所遭遇的一些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
, 百拇医药
三、会议内容
这一次会议,我们邀请了31位学者,共提出30篇论文。他们之中,就地区而言,有5位来自美国(Hugh Shapiro、 Judith Farquhar、 Marta Hanson、 Philip K. Wilson、 Walton O. Schalick),3位来自日本(酒井静、郭秀梅、福田真人),韩国(吕寅硕)和香港(范家伟)各一位,中国大陆有4位(廖育群、梁永宣、梁嵘、李勤璞),台湾本地有17位(李尚仁、李建民、李贞德、金仕起、张哲嘉、张嘉凤、张贤哲、蔡贵花、陈元朋、陈秀芬、陈昭明、廖炳惠、刘士永、刘铮云、蒋竹山、卢建荣、萧)。就学术背景而言,医学(含中、西医)有9位,药学有2位,文学有3位,人类学有1位,历史学有16位,而其共同兴趣则是医学史研究。
这30篇论文的主旨主要是探讨下列8个课题:一、流行病(包括:梅毒、肺结核、麻疯、天花、疟疾、霍乱、脚气、寄生虫病);二、疾病观念与医疗技术;疾病与文化;四、身心与疾病(包括;鬼交、神经衰弱、痛);五、性与疾病(包括:房中、不孕、阳痿);六、生活方式与疾病;七、疾病与政治论述;八、文献材料与疾病史研究(包括:日记、小说、诗、法律文书、档案、图像等)。
, http://www.100md.com
这些文章的内容,就其所探讨的地域来说,虽然是以中国为主,但也触及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时代范围从公元前5世纪以下一直到现代,虽然不是每个时代都有,但大致而言,已涵盖了中西历史的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
四、结语
整体而言,这一次的研讨会可以说是一次跨科学、跨地域、跨文化的国际研讨会,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出比较的研究方法和彼此对话的要求,而会议的最后则是由筹办人林富士做总结,并以《“疾病的历史”研究刍议》为题,呼吁学界携手努力,共同在这个领域中继续耕耘。
附录:“疾病的历史”研讨会论文
Hugh Shapiro(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Nevada),“Neurasthenia and the Assimilation of Nerves into China.”
, http://www.100md.com
Judith Farquhar(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Ars Erotica:The Uses of History.”
Marta Hanson(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UC-San Diego),“According to the Person,Place, and Season: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Medical Conceptions of Local Bodies, Seasonal Geographies, and Regional Disorde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hilip K. Wilson (Shimer College),“Consumption, the Clap and Civilization:Eugenic Attempts to Control Chronic Disease in Early 20th-Century America.”
, http://www.100md.com
Walton O.Schalick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Harvard Medical School),“Morbus per se?:Pain and Its Treatment in Thirteenth-and Fourteenth-century Europe.”
Yeo In-sok(吕寅硕)(延世大学校医科大学医史学科),“The Pathology of Worms: A History of Parasitic Disease in East Asia.”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种族、性别与疾病:十九世纪英国医学论麻疯病与中国.
李建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人“移病”钩沉.
李贞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唐之间医方中的忌见妇人与女体为药.
, 百拇医药
李勤璞(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医学与佛教:汉医“五不女”思想的形成.
林富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疾病的历史”研究刍议.
金仕起(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晋平公病案新考——“论病以及国”传统的一则个案分析.
范家伟(香港城市大学),汉唐时期疟病与疟鬼.
酒井静(顺天堂大学),アジアコレヲ流行が日本に与えた影响(译为:亚洲霍乱流行对日本的影响).
张哲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官方医学分科与医学发展:以北宋疾病分类与伤寒研究为线索.
张嘉凤(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染易”与“传染”——以《诸病源候论》为中心试论汉唐之际医籍中的疾病观.
, 百拇医药
张贤哲、蔡贵花(中国医药学院),龟与疾病关系之研究.
梁永宣(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文献教研室),中国十六、十七世纪有关梅毒的记载.
梁嵘(北京中医药大学),舌诊法的形成及其所体现的疾病观与医学.
郭秀梅(顺天堂大学医学部医史学研究室),中日学者疾病认识观比较.
陈元朋(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汉唐间的食禁与疾病.
陈秀芬(伦敦大学亚非学院),′Dreaming Sex With Demons′:The Path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in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陈昭明(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中医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初探.
, http://www.100md.com
廖育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关于中国古代的脚气病及其历史的研究.
廖炳惠(国立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后殖民的忧郁与失感:施叔青近作中的疾病.
福田真人(名古屋大学院国际言语文化研究科教授),The Romantic Images of Tuberculosis:A Cultural History of a Disease.
刘士永(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日治时期台湾地区的流行病转型及其成因初探.
刘铮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疾病、医疗与社会:史语所藏内阁大库档案相关史料介绍.
蒋竹山(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疾病与医疗——从《祁忠敏公日记》看晚明士人的病医关系.
卢建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战后台湾的中国传统发明:以武侠小说中医疗知识的建构为例〉.
萧(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生活方式与几种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感染〉., http://www.100md.com
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医史杂志000416
一、缘起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1997年7月成立了生命医疗史研究室,同时,在院方支持下,展开了为期三年的主题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医疗与社会”。为了执行这项计划,除了每个月固定有一次“讨论月会”之外,我们还规划了一系列的专题研讨会,先后举行了“中国十九世纪医学”(1998年5月22日)、“洁净的历史”(1998年6月11-12日)、“养生、医疗与宗教”(1999年1月9日)、“健与美的历史”(1999年6月11-12日)四次研讨会。“疾病的历史”研讨会(台北:中研院史语所,2000年6月16-18日)便是这一系列专题研讨会的最后一场。
, 百拇医药
二、核心课题
召开这一次研讨会,主要是希望以疾病为核心,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下列五项课题:
1.什么是造成疾病流行的原因?
2.人类如何响应疾病的挑战和威胁?什么是影响人类响应方式的主要因素?
3.人类如何操弄或利用“疾病”?
4.疾病(尤其是流行病)对于人类社会和文明,曾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5.疾病是一种文化或社会建构(cultural/social construction)或是所谓的生物事实(biological fact)?
在探讨这些课题之时,我们也希望能同时省思在史料运用和研究方法上所遭遇的一些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
, 百拇医药
三、会议内容
这一次会议,我们邀请了31位学者,共提出30篇论文。他们之中,就地区而言,有5位来自美国(Hugh Shapiro、 Judith Farquhar、 Marta Hanson、 Philip K. Wilson、 Walton O. Schalick),3位来自日本(酒井静、郭秀梅、福田真人),韩国(吕寅硕)和香港(范家伟)各一位,中国大陆有4位(廖育群、梁永宣、梁嵘、李勤璞),台湾本地有17位(李尚仁、李建民、李贞德、金仕起、张哲嘉、张嘉凤、张贤哲、蔡贵花、陈元朋、陈秀芬、陈昭明、廖炳惠、刘士永、刘铮云、蒋竹山、卢建荣、萧)。就学术背景而言,医学(含中、西医)有9位,药学有2位,文学有3位,人类学有1位,历史学有16位,而其共同兴趣则是医学史研究。
这30篇论文的主旨主要是探讨下列8个课题:一、流行病(包括:梅毒、肺结核、麻疯、天花、疟疾、霍乱、脚气、寄生虫病);二、疾病观念与医疗技术;疾病与文化;四、身心与疾病(包括;鬼交、神经衰弱、痛);五、性与疾病(包括:房中、不孕、阳痿);六、生活方式与疾病;七、疾病与政治论述;八、文献材料与疾病史研究(包括:日记、小说、诗、法律文书、档案、图像等)。
, http://www.100md.com
这些文章的内容,就其所探讨的地域来说,虽然是以中国为主,但也触及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时代范围从公元前5世纪以下一直到现代,虽然不是每个时代都有,但大致而言,已涵盖了中西历史的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
四、结语
整体而言,这一次的研讨会可以说是一次跨科学、跨地域、跨文化的国际研讨会,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出比较的研究方法和彼此对话的要求,而会议的最后则是由筹办人林富士做总结,并以《“疾病的历史”研究刍议》为题,呼吁学界携手努力,共同在这个领域中继续耕耘。
附录:“疾病的历史”研讨会论文
Hugh Shapiro(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Nevada),“Neurasthenia and the Assimilation of Nerves into China.”
, http://www.100md.com
Judith Farquhar(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Ars Erotica:The Uses of History.”
Marta Hanson(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UC-San Diego),“According to the Person,Place, and Season: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Medical Conceptions of Local Bodies, Seasonal Geographies, and Regional Disorde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hilip K. Wilson (Shimer College),“Consumption, the Clap and Civilization:Eugenic Attempts to Control Chronic Disease in Early 20th-Century America.”
, http://www.100md.com
Walton O.Schalick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Harvard Medical School),“Morbus per se?:Pain and Its Treatment in Thirteenth-and Fourteenth-century Europe.”
Yeo In-sok(吕寅硕)(延世大学校医科大学医史学科),“The Pathology of Worms: A History of Parasitic Disease in East Asia.”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种族、性别与疾病:十九世纪英国医学论麻疯病与中国.
李建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人“移病”钩沉.
李贞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唐之间医方中的忌见妇人与女体为药.
, 百拇医药
李勤璞(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医学与佛教:汉医“五不女”思想的形成.
林富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疾病的历史”研究刍议.
金仕起(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晋平公病案新考——“论病以及国”传统的一则个案分析.
范家伟(香港城市大学),汉唐时期疟病与疟鬼.
酒井静(顺天堂大学),アジアコレヲ流行が日本に与えた影响(译为:亚洲霍乱流行对日本的影响).
张哲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官方医学分科与医学发展:以北宋疾病分类与伤寒研究为线索.
张嘉凤(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染易”与“传染”——以《诸病源候论》为中心试论汉唐之际医籍中的疾病观.
, 百拇医药
张贤哲、蔡贵花(中国医药学院),龟与疾病关系之研究.
梁永宣(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文献教研室),中国十六、十七世纪有关梅毒的记载.
梁嵘(北京中医药大学),舌诊法的形成及其所体现的疾病观与医学.
郭秀梅(顺天堂大学医学部医史学研究室),中日学者疾病认识观比较.
陈元朋(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汉唐间的食禁与疾病.
陈秀芬(伦敦大学亚非学院),′Dreaming Sex With Demons′:The Path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in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陈昭明(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中医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初探.
, http://www.100md.com
廖育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关于中国古代的脚气病及其历史的研究.
廖炳惠(国立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后殖民的忧郁与失感:施叔青近作中的疾病.
福田真人(名古屋大学院国际言语文化研究科教授),The Romantic Images of Tuberculosis:A Cultural History of a Disease.
刘士永(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日治时期台湾地区的流行病转型及其成因初探.
刘铮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疾病、医疗与社会:史语所藏内阁大库档案相关史料介绍.
蒋竹山(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疾病与医疗——从《祁忠敏公日记》看晚明士人的病医关系.
卢建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战后台湾的中国传统发明:以武侠小说中医疗知识的建构为例〉.
萧(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生活方式与几种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感染〉.,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