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套叠治疗(附30例报告)
作者:林承杰 王亦露
单位:林承杰(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外科,平阳 325400);王亦露(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银川 750001)
关键词: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
宁夏医学院学报000438 摘要: 为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本院近二年来收治的30例小儿急性 肠套叠病例临床资料及综合处理方法。结果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3个月, 最大17个月。发病至就诊时间3h~48h。均经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转手术治疗。单纯手法 复位22例;复位后行小肠憩室切除4例;小肠-结肠联合切除回结肠端端吻合术4例。术后 并 发中毒性休克2例,创口感染4例。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认为小儿肠套叠是较为常见的小 儿急腹症,其治疗主要是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空气灌肠复位对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成功率 可达90%以上,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较理想的方法。一旦复位失败,或晚期病儿,或复位 有危险,或已有腹膜炎的情况,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R5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8486(2000)04-0290-02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之一,如处理不当会导致较严重的后果。我科 近二年来收治20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现就其中注气灌肠复位失败而转手术治疗30例作 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30例患儿,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7个月,其中3个月5例;4个月6例 ;5个 月6例;6个月4例;7个月4例;10个月2例;12个月2例;17个月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h~4 例;10h~4例;20h~5例;30h~7例;40~48h 10例。全部病例均有哭闹不安 及便血症状;28例可以触到腹部肿块;27例有呕吐;20例腹胀较明显;10例发病前有腹泻。术中所见,肠 套叠为小肠-小肠-结肠型2例;小肠-结肠型26例;小肠-小肠型2例。伴有小肠憩室4例 ;憩室距回盲部15~50cm处,均有内翻成块。肠套叠长度:10cm以内2例,10cm~4例,20cm ~ 4例,30cm~10例,40~50cm 7例,大于50cm 3例。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术中行单纯手法复位22例,复位后行小肠憩室切除4例,部分小肠、结肠联合切除, 回结肠端端吻合4例。有肠坏死者,肠套时间均较长,有 3例超过40h; 另1例肠套叠时间为24h,但为小肠-小肠-结肠型的肠套叠。术后出现中毒性休克2例, 并发创口感染4例,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6~20d,平均8d。
3 讨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2周岁以内的儿童[1 ]。 如果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一般不需手术治疗。采用注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可达90%以上 [1]。如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应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
3.1 病因
肠套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就本院所收治的肠套叠病例来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腹泻 在 肠套叠发生前常有腹泻存在,使肠蠕动紊乱,本组病例占30%左右。②气候的突然变化 气 候 变化过大引起全身的应激反应,造成肠管缺血、痉挛。当肠蠕动发生时可以推动痉挛的肠 管 套入远侧肠管。③小肠憩室的存在。因小肠憩室内翻成肠腔内肿块,有肿物的小肠被肠蠕动 推动后,连同所附肠管套入相连的肠管内,本组有4例,占13%。
, 百拇医药
3.2 诊断
肠套叠的诊断一般不困难,但需与小儿急性出血性肠炎等相区别,有下列情况说明有肠套叠 发 生的可能:①小儿不明原因的顽固的阵发性啼哭,烦躁不安;②呕吐、不思饮食;③便血, 表现为反复排暗红色血便;肛门指检时,指套上可见血迹;④腹胀、腹部肿块,偶尔可以看 到肠型。腹部触诊时右下腹较为空虚,右侧或左侧腹部可以触及一包块;⑤若不能确定时, 注气或灌钡剂,于X线下可以看到一杯状充盈缺损,且空气不能到达小肠,凭此可以明确诊 断。
3.3 治疗
3.3.1 空气灌肠复位 如果肠套叠发生时间到就诊没有超过48h ,没有腹膜炎体征,均可 以先行注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可达90%以上,本院成功率为85%。帮助复位。复位要在透视下 密切观察腹腔内肠管腔情况,以防止肠破裂的发生。如加压至110mmHg仍不能使肠套叠复位 ,则需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注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原因:①主要是肠套发生后距就诊时间过长,超过30h,因肠管水肿明 显,不易复位成功。②肠套为复套者,即为小肠-小肠-结肠型,或小肠-小肠型,因肠套 叠复杂,不易复位成功,本组有4例。③伴有小肠憩室的肠套,因憩室内翻成块,肠套较紧 ,不易复位成功。④肠套叠之套入肠段较长,本组大于30cm者有20例,注气复位不易成功。 ⑤其他,如本组有1例,为远端小肠套入近端小肠(原因不明),则注气复位会加重肠套,注 气复位无法成功。
3.3.2 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①注气复位压力达到14.67kPa仍不能复位。②发病超过48h。③全身情况明 显不良,如萎靡、休克、高热。④腹部异常膨胀、X线示小肠严重积气,有多处液平面或腹 膜炎体征者。⑤小肠型肠套叠。⑥反复发作或疑有器质性病变者。
2)手术方法及术中处理 我们采用在全麻下,取右下腹直肌切口,进腹后探查套叠头部并作 腹内手法复位。以右手食、中指伸入腹腔,将两手指夹住套叠头部远侧结肠向近侧挤压,便 套叠部逐渐复位至盲肠附近,将套叠块托出,将套叠头部向近端挤压,逐步将套入部推出直 至完全复位。若水肿明显复位较困难,可挤压一阵后用温盐水包被肿块稍候再挤压至完全复 位。若腹内挤压有困难,肿物又不能托出时,可以适当延长切口,使切口扩大到能将套叠肠 段完全托出切口外。复位时注意手法要轻柔,以免发生肠破裂。复位后要仔细检查复位肠段 的血循环情况,如肠管颜色变黑、肠蠕动消失,无动脉搏动,说明有肠坏死可疑,应先在肠 系膜根部注射0.25%普鲁卡因作封闭和用湿盐水纱布包裹可疑肠段至少5min,观察肠段确无 生命力后应将坏死肠段切除,行小肠、结肠端端吻合术。若术中明确有肠坏死存在,应直接 切除坏死肠段作肠吻合。若强行复位可能会增加肠内毒素吸收,或可能导致肠破裂的发生。 肠套叠复位后还需仔细检查肠管是否有小肠憩室的存在,若有应切除,本组有4例。
3)术后处理 肠套复位后一般需置胃肠减压管1~2d,至肛门排气后拔除,若有肠切除者应 当延长胃肠减压管放置时间,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对已出现中毒性休克的患儿应积极行 抗休克治疗,并加强营养支持。避免出现肠瘘,本组未出现肠瘘情况。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等.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365
收稿日期:2000-04-12, http://www.100md.com
单位:林承杰(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外科,平阳 325400);王亦露(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银川 750001)
关键词: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
宁夏医学院学报000438 摘要: 为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本院近二年来收治的30例小儿急性 肠套叠病例临床资料及综合处理方法。结果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3个月, 最大17个月。发病至就诊时间3h~48h。均经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转手术治疗。单纯手法 复位22例;复位后行小肠憩室切除4例;小肠-结肠联合切除回结肠端端吻合术4例。术后 并 发中毒性休克2例,创口感染4例。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认为小儿肠套叠是较为常见的小 儿急腹症,其治疗主要是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空气灌肠复位对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成功率 可达90%以上,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较理想的方法。一旦复位失败,或晚期病儿,或复位 有危险,或已有腹膜炎的情况,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R5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8486(2000)04-0290-02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之一,如处理不当会导致较严重的后果。我科 近二年来收治20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现就其中注气灌肠复位失败而转手术治疗30例作 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30例患儿,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7个月,其中3个月5例;4个月6例 ;5个 月6例;6个月4例;7个月4例;10个月2例;12个月2例;17个月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h~4 例;10h~4例;20h~5例;30h~7例;40~48h 10例。全部病例均有哭闹不安 及便血症状;28例可以触到腹部肿块;27例有呕吐;20例腹胀较明显;10例发病前有腹泻。术中所见,肠 套叠为小肠-小肠-结肠型2例;小肠-结肠型26例;小肠-小肠型2例。伴有小肠憩室4例 ;憩室距回盲部15~50cm处,均有内翻成块。肠套叠长度:10cm以内2例,10cm~4例,20cm ~ 4例,30cm~10例,40~50cm 7例,大于50cm 3例。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术中行单纯手法复位22例,复位后行小肠憩室切除4例,部分小肠、结肠联合切除, 回结肠端端吻合4例。有肠坏死者,肠套时间均较长,有 3例超过40h; 另1例肠套叠时间为24h,但为小肠-小肠-结肠型的肠套叠。术后出现中毒性休克2例, 并发创口感染4例,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6~20d,平均8d。
3 讨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2周岁以内的儿童[1 ]。 如果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一般不需手术治疗。采用注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可达90%以上 [1]。如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应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
3.1 病因
肠套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就本院所收治的肠套叠病例来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腹泻 在 肠套叠发生前常有腹泻存在,使肠蠕动紊乱,本组病例占30%左右。②气候的突然变化 气 候 变化过大引起全身的应激反应,造成肠管缺血、痉挛。当肠蠕动发生时可以推动痉挛的肠 管 套入远侧肠管。③小肠憩室的存在。因小肠憩室内翻成肠腔内肿块,有肿物的小肠被肠蠕动 推动后,连同所附肠管套入相连的肠管内,本组有4例,占13%。
, 百拇医药
3.2 诊断
肠套叠的诊断一般不困难,但需与小儿急性出血性肠炎等相区别,有下列情况说明有肠套叠 发 生的可能:①小儿不明原因的顽固的阵发性啼哭,烦躁不安;②呕吐、不思饮食;③便血, 表现为反复排暗红色血便;肛门指检时,指套上可见血迹;④腹胀、腹部肿块,偶尔可以看 到肠型。腹部触诊时右下腹较为空虚,右侧或左侧腹部可以触及一包块;⑤若不能确定时, 注气或灌钡剂,于X线下可以看到一杯状充盈缺损,且空气不能到达小肠,凭此可以明确诊 断。
3.3 治疗
3.3.1 空气灌肠复位 如果肠套叠发生时间到就诊没有超过48h ,没有腹膜炎体征,均可 以先行注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可达90%以上,本院成功率为85%。帮助复位。复位要在透视下 密切观察腹腔内肠管腔情况,以防止肠破裂的发生。如加压至110mmHg仍不能使肠套叠复位 ,则需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注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原因:①主要是肠套发生后距就诊时间过长,超过30h,因肠管水肿明 显,不易复位成功。②肠套为复套者,即为小肠-小肠-结肠型,或小肠-小肠型,因肠套 叠复杂,不易复位成功,本组有4例。③伴有小肠憩室的肠套,因憩室内翻成块,肠套较紧 ,不易复位成功。④肠套叠之套入肠段较长,本组大于30cm者有20例,注气复位不易成功。 ⑤其他,如本组有1例,为远端小肠套入近端小肠(原因不明),则注气复位会加重肠套,注 气复位无法成功。
3.3.2 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①注气复位压力达到14.67kPa仍不能复位。②发病超过48h。③全身情况明 显不良,如萎靡、休克、高热。④腹部异常膨胀、X线示小肠严重积气,有多处液平面或腹 膜炎体征者。⑤小肠型肠套叠。⑥反复发作或疑有器质性病变者。
2)手术方法及术中处理 我们采用在全麻下,取右下腹直肌切口,进腹后探查套叠头部并作 腹内手法复位。以右手食、中指伸入腹腔,将两手指夹住套叠头部远侧结肠向近侧挤压,便 套叠部逐渐复位至盲肠附近,将套叠块托出,将套叠头部向近端挤压,逐步将套入部推出直 至完全复位。若水肿明显复位较困难,可挤压一阵后用温盐水包被肿块稍候再挤压至完全复 位。若腹内挤压有困难,肿物又不能托出时,可以适当延长切口,使切口扩大到能将套叠肠 段完全托出切口外。复位时注意手法要轻柔,以免发生肠破裂。复位后要仔细检查复位肠段 的血循环情况,如肠管颜色变黑、肠蠕动消失,无动脉搏动,说明有肠坏死可疑,应先在肠 系膜根部注射0.25%普鲁卡因作封闭和用湿盐水纱布包裹可疑肠段至少5min,观察肠段确无 生命力后应将坏死肠段切除,行小肠、结肠端端吻合术。若术中明确有肠坏死存在,应直接 切除坏死肠段作肠吻合。若强行复位可能会增加肠内毒素吸收,或可能导致肠破裂的发生。 肠套叠复位后还需仔细检查肠管是否有小肠憩室的存在,若有应切除,本组有4例。
3)术后处理 肠套复位后一般需置胃肠减压管1~2d,至肛门排气后拔除,若有肠切除者应 当延长胃肠减压管放置时间,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对已出现中毒性休克的患儿应积极行 抗休克治疗,并加强营养支持。避免出现肠瘘,本组未出现肠瘘情况。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等.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365
收稿日期:2000-04-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