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的诱因及死亡率分析
作者:黄岱坤 楼槟城
单位: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100044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000428 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nonketotic hyperosmolar coma,NKHC)又称非酮症性高渗性综合征(nonketotic hyperosmolar syndrom, NKHS)[1]或称高渗性昏迷(hyperosmolar coma)[2],是目前急诊危重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诱因较多,且多合并有多脏器衰竭,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我院急诊科自1994~1998年6月共收治并挽救NKHC 45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人 均为我科1994~1998年6月急诊抢救病人。男19例,女26例。年龄51~92岁,平均年龄72.5岁。明确糖尿病史29例,脑血管病病史27例,多脏器衰竭21例,高血压病史19例,长期卧床者18例,结核病史1例,近期摔伤史4例。
, 百拇医药
首次入院查:血糖9.22~77.78 mmol/L,血钠147.8~172.4 mmol/L,血尿素氮5.7~47.7 mmol/L。血浆渗透压≥350 mosm/L 31例。血白细胞大于1万40例,其中1~1.5万17例,1.5~2万11例,大于2万12例。尿糖++~++++,尿酮体++~++++。4例同时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其余为阴性,极少数弱阳性。
诊断为感染性疾病23例,其中感染性休克16例,脑血管病19例。入院诊断NKHC 35例,漏诊或误诊2例,另8例为脑出血经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NKHC。
1.2 治疗 快速输入等渗或低渗盐水,胰岛素5~6 U*kg-1*h-1持续静滴,使用有效的抗菌素治疗合并的感染。其它均对症治疗。
2 结果
45例中28例死亡,其中包括8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抢救者。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NKHC这一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这一综合征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60~80岁之间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女性的死亡率高于男性,尤其长期卧床且合并多脏器衰竭者。既往无明显的糖尿病史或糖尿病史较轻[2,3]。一般均可查到诱因[4],最常见的是感染和急性脑血管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前常有厌食,食欲不佳或禁食多尿等情况, 一旦急性感染,急性脑血管病等应激状态或使用使糖尿病加重的药物,如利尿剂、甘露醇、激素以及不适当的静滴葡萄糖液等均可使其诱发。它的机理是加重了胰岛素相对不足或增加对胰岛素的抵抗,使葡萄糖利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或加重脱水。甘露醇剂量过大,可使肾血管及肾小管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肾组织水肿,而引起肾衰[5]。老年人口喝中枢敏感性低,水平衡能力差,调节水电解质障碍,从而引起脱水、高渗状态。由于残存的内源性RI和高渗状态,可抑制脂肪分解,使酮体产生底物缺乏,故多无酮体产生。高渗造成细胞内脱水和低血容量休克,此种高渗状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严重损害,从而出现精神症状[6]。
, 百拇医药
一般来讲,病人入院时昏迷状态,严重感染尤其血白细胞大于1.5万者,中重度脱水,急性脑血管病以及因用药不当所致的NKHC均是使其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人们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故对那些长期卧床,有多脏器衰竭来诊的NKHC患者,其家属一般要求放弃抢救治疗。这也是使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使死亡率降低,使用胰岛素泵[7](5~6 U*kg-1*h-1)持续静滴,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浓度或胰岛素输入速度。使用有效的抗菌素治疗合并的感染,慎重使用脱水剂、利尿剂、激素等易使脑出血病人出现NKHC的药物。使用抗凝剂防止高渗纠正后的静脉血栓形成[2]。
[参考文献]
[1]James B.Wyngaarden,Lloyd H.Smith Jr, J.Claude Bennett.Cecil textbook 19 edition of Medicine,1992.2:1306.
, 百拇医药
[2]Mahendr S.Kochar,kesavan Kutty.concise textbook of Medicion Second Edition.1989;255.
[3]郑立农,等.9例老年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分析.实用老年医学,1993,7(1):85.
[4]史习勤,等.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诊断和治疗问题——附20例临床分析.中国急救医学,1996,16(3):23.
[5]唐怀吉.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致肾衰.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3,5(3):138.
[6]戴家禾.血渗透压指标及其在急救临床上的监护.中国急危重医学,1992,4(3):185-186.
[7]马学毅,等.严重的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一例抢救成功体会.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3):184.
[收稿:1998-07-27,修回:1999-08-10], 百拇医药
单位: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100044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000428 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nonketotic hyperosmolar coma,NKHC)又称非酮症性高渗性综合征(nonketotic hyperosmolar syndrom, NKHS)[1]或称高渗性昏迷(hyperosmolar coma)[2],是目前急诊危重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诱因较多,且多合并有多脏器衰竭,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我院急诊科自1994~1998年6月共收治并挽救NKHC 45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人 均为我科1994~1998年6月急诊抢救病人。男19例,女26例。年龄51~92岁,平均年龄72.5岁。明确糖尿病史29例,脑血管病病史27例,多脏器衰竭21例,高血压病史19例,长期卧床者18例,结核病史1例,近期摔伤史4例。
, 百拇医药
首次入院查:血糖9.22~77.78 mmol/L,血钠147.8~172.4 mmol/L,血尿素氮5.7~47.7 mmol/L。血浆渗透压≥350 mosm/L 31例。血白细胞大于1万40例,其中1~1.5万17例,1.5~2万11例,大于2万12例。尿糖++~++++,尿酮体++~++++。4例同时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其余为阴性,极少数弱阳性。
诊断为感染性疾病23例,其中感染性休克16例,脑血管病19例。入院诊断NKHC 35例,漏诊或误诊2例,另8例为脑出血经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NKHC。
1.2 治疗 快速输入等渗或低渗盐水,胰岛素5~6 U*kg-1*h-1持续静滴,使用有效的抗菌素治疗合并的感染。其它均对症治疗。
2 结果
45例中28例死亡,其中包括8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抢救者。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NKHC这一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这一综合征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60~80岁之间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女性的死亡率高于男性,尤其长期卧床且合并多脏器衰竭者。既往无明显的糖尿病史或糖尿病史较轻[2,3]。一般均可查到诱因[4],最常见的是感染和急性脑血管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前常有厌食,食欲不佳或禁食多尿等情况, 一旦急性感染,急性脑血管病等应激状态或使用使糖尿病加重的药物,如利尿剂、甘露醇、激素以及不适当的静滴葡萄糖液等均可使其诱发。它的机理是加重了胰岛素相对不足或增加对胰岛素的抵抗,使葡萄糖利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或加重脱水。甘露醇剂量过大,可使肾血管及肾小管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肾组织水肿,而引起肾衰[5]。老年人口喝中枢敏感性低,水平衡能力差,调节水电解质障碍,从而引起脱水、高渗状态。由于残存的内源性RI和高渗状态,可抑制脂肪分解,使酮体产生底物缺乏,故多无酮体产生。高渗造成细胞内脱水和低血容量休克,此种高渗状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严重损害,从而出现精神症状[6]。
, 百拇医药
一般来讲,病人入院时昏迷状态,严重感染尤其血白细胞大于1.5万者,中重度脱水,急性脑血管病以及因用药不当所致的NKHC均是使其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人们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故对那些长期卧床,有多脏器衰竭来诊的NKHC患者,其家属一般要求放弃抢救治疗。这也是使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使死亡率降低,使用胰岛素泵[7](5~6 U*kg-1*h-1)持续静滴,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浓度或胰岛素输入速度。使用有效的抗菌素治疗合并的感染,慎重使用脱水剂、利尿剂、激素等易使脑出血病人出现NKHC的药物。使用抗凝剂防止高渗纠正后的静脉血栓形成[2]。
[参考文献]
[1]James B.Wyngaarden,Lloyd H.Smith Jr, J.Claude Bennett.Cecil textbook 19 edition of Medicine,1992.2:1306.
, 百拇医药
[2]Mahendr S.Kochar,kesavan Kutty.concise textbook of Medicion Second Edition.1989;255.
[3]郑立农,等.9例老年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分析.实用老年医学,1993,7(1):85.
[4]史习勤,等.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诊断和治疗问题——附20例临床分析.中国急救医学,1996,16(3):23.
[5]唐怀吉.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致肾衰.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3,5(3):138.
[6]戴家禾.血渗透压指标及其在急救临床上的监护.中国急危重医学,1992,4(3):185-186.
[7]马学毅,等.严重的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一例抢救成功体会.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3):184.
[收稿:1998-07-27,修回:1999-08-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