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检测老年人椎-基底动脉血流及临床分析
作者:尹强 赵夏夏 常虹 付晓燕 曹敏丽
单位:尹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赵夏夏(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常虹(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付晓燕(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曹敏丽(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关键词:超声波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分析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000436
中图分类号:R 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622(2000)04-0316-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一常见血管疾病,尤其老年人多见。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椎 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3D-TCD)对866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进行了检 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男646例 ,女220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岁。无症状查体260人, 颈椎病246人,高血压冠心病184人,糖尿病98人,眩晕46人,耳聋32人。
1.2 方法:使用德国EME 公司的三维经颅彩色多普勒诊断仪(3D-TCD),探头频率2HMz,患者取坐位经枕骨 下窗检测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取频谱图像峰值最高,包络线清晰、完整的层流 图形、分析血流速度、频谱形态、音频改变及动脉搏动指数(PI)。
2 结果
本组中,3D-TCG异常686例,占79.2%,正常180例,占21.8%,脑血流特点:
2.1 180例正常椎基底动脉血流:VA 收缩期流速平均为45.6 cm.s-1,舒张末期 流速平均为22.8 cm.s-1,平均流速34.2 cm.s-1,BA收缩期流速均为53.5 cm.s-1,舒张末期流速平均 26.8 cm.s-1,平均流速40.15 cm.s-1,脉动指数平均为0.76。
, 百拇医药
2.2 VA、BA血流速度减慢为多见,椎动脉平均值22.2 c m.s-1,基底动脉平均值29.5 cm.s-1,PI值增高。
2.3 VA、BA流速增高,共8例,收缩期最 高流速:VA为70 cm.s-1,BA为88 cm .s-1,声频粗糙响亮,并为哨鸣音,个别伴PI增高。
2.4 双侧血流不对称,波峰平或圆纯,S2 >S1,音频低沉。
3 讨论
VBI是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观症状多,体征少,颅脑VRI及CT一般无满意结果[ 1],椎-基底动脉造影虽为确诊依据,但有创伤且有一定危险,患者不易接受。TCD能无 创地了解VBI的血流动力学资料,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
, 百拇医药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是VBI的主要病因。经颅外椎动脉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椎动 脉弹性差,明显迂曲较多,管壁粗糙,狭窄,20%血管腔内可检出斑块[2],这些 因素是引起VBI的主要原因。另外,80%以上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变,时间越长,VBI 越明显[3]。由于增生骨赘直接压迫VA,并可刺激交感神经造成血管普遍性痉挛, 使血管一过性狭窄,造成血流部分或大部分阻断,导致同侧VBI。骨赘刺激血管又可加速脂 质沉积,加上椎间盘退行性变,使颈椎缩短,颅外椎动脉相对延长迂曲,并影响颅内VA、 BA的供血情况。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硬化与颈椎病同时并存者更加重了VBI。
本组老年人检测VBI的椎-基动脉异常率为79.2%。而59岁以下人群BVI仅为43%。因老年性 疾病致血流动力学异常,脑血流量过低、血流速度缓慢,特别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的比例增大,而使老年人VBI增加。
3D-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病变程度、罹患血管定 位均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其重复性好,无创伤,有利于病情观察,患者易接受,是诊断VB I较理想的一种检测方法。
作者简介:尹强(1962-),男,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陶国枢,何慧德,主编.现代老年医学杂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 版社,1996.30.
[2]张希平,尹玉成,钱蕴秋.实用外周血管超声诊断[M].兰州:甘 肃科技出版社,1993.116.
[3]潘天鹏,石津生,主编.现代系统老年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 98.413.
收稿日期:2000-05-10, 百拇医药
单位:尹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赵夏夏(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常虹(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付晓燕(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曹敏丽(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关键词:超声波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分析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000436
中图分类号:R 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622(2000)04-0316-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一常见血管疾病,尤其老年人多见。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椎 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3D-TCD)对866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进行了检 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男646例 ,女220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岁。无症状查体260人, 颈椎病246人,高血压冠心病184人,糖尿病98人,眩晕46人,耳聋32人。
1.2 方法:使用德国EME 公司的三维经颅彩色多普勒诊断仪(3D-TCD),探头频率2HMz,患者取坐位经枕骨 下窗检测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取频谱图像峰值最高,包络线清晰、完整的层流 图形、分析血流速度、频谱形态、音频改变及动脉搏动指数(PI)。
2 结果
本组中,3D-TCG异常686例,占79.2%,正常180例,占21.8%,脑血流特点:
2.1 180例正常椎基底动脉血流:VA 收缩期流速平均为45.6 cm.s-1,舒张末期 流速平均为22.8 cm.s-1,平均流速34.2 cm.s-1,BA收缩期流速均为53.5 cm.s-1,舒张末期流速平均 26.8 cm.s-1,平均流速40.15 cm.s-1,脉动指数平均为0.76。
, 百拇医药
2.2 VA、BA血流速度减慢为多见,椎动脉平均值22.2 c m.s-1,基底动脉平均值29.5 cm.s-1,PI值增高。
2.3 VA、BA流速增高,共8例,收缩期最 高流速:VA为70 cm.s-1,BA为88 cm .s-1,声频粗糙响亮,并为哨鸣音,个别伴PI增高。
2.4 双侧血流不对称,波峰平或圆纯,S2 >S1,音频低沉。
3 讨论
VBI是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观症状多,体征少,颅脑VRI及CT一般无满意结果[ 1],椎-基底动脉造影虽为确诊依据,但有创伤且有一定危险,患者不易接受。TCD能无 创地了解VBI的血流动力学资料,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
, 百拇医药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是VBI的主要病因。经颅外椎动脉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椎动 脉弹性差,明显迂曲较多,管壁粗糙,狭窄,20%血管腔内可检出斑块[2],这些 因素是引起VBI的主要原因。另外,80%以上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变,时间越长,VBI 越明显[3]。由于增生骨赘直接压迫VA,并可刺激交感神经造成血管普遍性痉挛, 使血管一过性狭窄,造成血流部分或大部分阻断,导致同侧VBI。骨赘刺激血管又可加速脂 质沉积,加上椎间盘退行性变,使颈椎缩短,颅外椎动脉相对延长迂曲,并影响颅内VA、 BA的供血情况。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硬化与颈椎病同时并存者更加重了VBI。
本组老年人检测VBI的椎-基动脉异常率为79.2%。而59岁以下人群BVI仅为43%。因老年性 疾病致血流动力学异常,脑血流量过低、血流速度缓慢,特别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的比例增大,而使老年人VBI增加。
3D-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病变程度、罹患血管定 位均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其重复性好,无创伤,有利于病情观察,患者易接受,是诊断VB I较理想的一种检测方法。
作者简介:尹强(1962-),男,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陶国枢,何慧德,主编.现代老年医学杂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 版社,1996.30.
[2]张希平,尹玉成,钱蕴秋.实用外周血管超声诊断[M].兰州:甘 肃科技出版社,1993.116.
[3]潘天鹏,石津生,主编.现代系统老年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 98.413.
收稿日期:2000-05-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