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503118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
     作者:梁务英 陈志芬 潘君信

    单位:梁务英(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000);陈志芬(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000);潘君信(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000415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817(2000)04-0683-02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这种方法虽有其优点,但也引起许多副作用和并发症。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不用体外循环,手术期间保持心脏跳动,减轻了病人的生理干扰,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而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选择[1]。我院于1999年1月~4月共施行CABG7例,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49~65岁,平均57岁。均有心绞痛史3个月~6年,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4例,狭窄程度60%~100%,其中90%以上12支,心电图显示为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功能均为3级。

    1.2 手术情况 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搭桥术,搭桥血管有2支3例,3支2例,4支2例。1例1支与左乳内动脉吻合,其余均取右侧大隐静脉行升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时间为2h20min~5h,平均为3h20min。

    2 结果

    7例患者均于术毕30min内神志清醒,带气管导管进入监护室,其中5例呼吸恢复良好,经气管导管内吸氧3h后拔除气管导管,1例因术后渗血较多,烦躁、右心功能障碍而予异丙酚镇静,接呼吸机辅助呼吸3.5h,停机3h后拔除气管导管。1例因血氧饱和度低(85%)。呼吸机支持6h,停机观察3h后拔除气管导管,所有病例均康复出院。
, 百拇医药
    3 护理体会

    3.1 保持病人的情绪稳定,做好心理护理 术前对病人进行有关ICU及呼吸机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得病人在术前对ICU有了一定的了解,在ICU期间会听到,看到,感受到何种东西,使病人在进入ICU时就能很快适应新环境,降低了对新环境的恐惧,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2]

    3.2 病人入ICU后,根据术中情况立即接好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气管导管内吸氧,连接心电监护仪,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监测,各种输液通路,保证输液通畅及各种仪器设备正常运转。记录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听两肺呼吸音、心音,观察胸廓起伏情况,观察尿、引流量和病人的一般情况如神志、瞳孔、面色、唇、肢端的温湿度,调整病人的体位,约束四肢,病人清醒后能配合者可解除约束。

    3.3 向麻醉和手术医师了解术中情况,搭桥血管数、出入量、血量补充、电解质、血气分析和肝素应用、特殊用药的用法和用量等。
, http://www.100md.com
    3.4 呼吸道的管理 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注意病人的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参数,勤听呼吸音,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每小时从导管内滴入药液2~3ml,根据分泌物的粘稠度及性质,湿化液可选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的抗生素液。以稀释痰液,易于吸出,吸痰手法要轻柔,准确,尽量减少刺激并达到有效的吸引,防止导管损伤粘膜或导管移位,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引压力不超过25cmH2O[3]。吸痰管的硬度和口径大小要合适,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如病人神志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血气分析结果正常,可停用呼吸机,气管导管内吸氧,病情稳定,则可拔除气管导管。本组病人拔管后无其它并发症出现。

    3.5 循环系统的监测

    3.5.1 严密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及时发现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塞,除连续监测心电示波外,每天定时做标准的全套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本组1例病人在术后11h出现心前区疼痛、出汗、心电图检查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经肝素抗凝、高流量吸氧、加大硝酸甘油用量每分钟2μg/kg后,胸痛减轻,复查心电图正常。
, 百拇医药
    3.5.2 术后心动过速可增加心肌氧耗和心脏负担,宜将心率控制在60~80/min。控制心率的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宜少量反复使用,直到满意疗效为止。本组病例均采用连续滴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心率均控制在需要的范围。

    3.5.3 连续监测动脉压,保持桡动脉测压管道通畅,每2h用100ml液体含肝素10mg冲管防止血栓形成堵塞,监测中心静脉压,并定时记录,每小时测量尿量1次,如尿量每h少于1.0ml/kg,报告医生处理。

    3.6 特殊用药的管理,本组术后均用微泵静注硝酸甘油,小剂量硝酸甘油可以起到防止冠状动脉痉挛和扩张血管的双重作用,但用量过大可引起血压下降,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每小时0.2μg/kg,注意先调节微泵,再接管。

    3.7 维持引流效能,心包及纵隔引流管12h内,每15~30min挤管1次,并记录引流量。如每小时引流量超过200ml,并连续3h,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本组1例病人因术后心包引流液较多,经输血800ml,并用止血药静滴后,病情稳定。

    参考文献:

    [1] 马骏,王怀军,孙建平.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7):429.

    [2] 康晓凤,刘宇,吴晓英.全麻术后带气管插管入ICU病人术前教育的初探[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11.

    [3] 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1.

    收稿日期:1999-09-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