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剖宫产术100例分析
作者:许倩 许建娟▲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14002
关键词:
苏州医学院学报000553 新式剖宫产采用Joel-Cohen氏开腹方法,子宫肌层一层缝合及不缝合腹膜、膀胱腹膜反折,关腹为连续缝合筋膜,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缝合。我院自1998年10月起开展此术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新式剖宫产术(新式组)100例,年龄21~37岁,初产妇96例,经产妇4例;Pfannenstiel切口剖腹产术(对照组)50例,年龄23~38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5例。两组孕产妇年龄无明显差异。两组均符合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足位、骨盆狭窄畸形、妊高征等剖腹产指征,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术按文献报道的常规操作方法[1]。新式剖宫产术方法[2]参照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报道的方法[2]。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天体温情况、术后病率、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评分和体重。
1.4 统计学处理 各统计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两组剖宫产术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3。
表1 两组剖宫产术手术时间、手术至胎儿娩出
, 百拇医药
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 术 式
例数
手术时间
(min)
至胎儿娩出时间
(min)
术中失血
(ml)
新式组
100
27.3±7.1*
5.8±3.2*
, http://www.100md.com
134.5±60.6*
对照组
50
55.2±20.1
12.1±4.1
200.1±98.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表2 新生儿评分及体重 术式
例数
Apgar评分(分)
体重(g)
新式组
100
, 百拇医药
9.18±0.22
3279.34±133.51
对照组
50
9.21±0.18
3256.24±131.22
表3 两组剖宫产术后三天体温、术后病率、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术式
例数
术后体温(℃)
术后病率
(%)
切口愈合率
, 百拇医药
(%)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新式组
100
37.6±0.6
37.2±0.3
37.0±0.2
4*
100
对照组
50
, http://www.100md.com
38.5±0.9
37.5±0.5
37.3±0.2
12
100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由表可见,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缩短,更适合紧急状态下的剖宫产术,术中出血少,有效预防剖宫术中的出血,术后病率低,恢复快。
3 讨 论
新式剖宫产术的指导思想是使手术顺应人体解剖、生理的特点,减少对母亲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3.1 皮肤切口比较 Joel-Cohen切口较Pfannenstiel切口高2cm~3cm,呈直线型而不是弧形,脂肪及肌肉钝性分离,腹直肌及筋膜仅从中线分离,不需要与筋膜大面积分离,血管壁的弹性可耐受牵拉的力量,血管及神经组织完整保留,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进腹快,缩短了开腹到胎儿娩出的时间。
, http://www.100md.com
3.2 进腹、关腹比较 用食指钝性分离腹膜,可避免对肠官及膀胱的损伤。由于不缝合腹膜,术后腹膜无张力,因而减轻了术后切口疼痛的程度。同时使关腹过程操作简单,缩短了手术和术野暴露时间,因而减少了切口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术后病率。因腹膜破裂后,切口边缘的间皮细胞可以迅速再生,而形成一层新的腹膜。据Naglel等报道[3],剖宫产术中不缝合脏层腹膜可以减少腹膜边缘组织缺血,坏死及炎症反应,从而降低了粘连的发生。
3.3 子宫切口缝合的比较 连续锁扣缝合子宫全肌层,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不仅节省了手术时间,更重要的是避免因缝合过多造成的子宫局部肌肉缺血,有利于子宫肌层愈合。锁扣缝合不会造成子宫局部肌肉缺血,产后子宫不断收缩,缝线周围的张力不断减少[1]。胎儿娩出后将子宫置于腹腔外,可直接按摩子宫,促进收缩;牵拉压迫了子宫动脉,减少子宫切口处开放血窦的出血;腹腔内外的温差,刺激子宫引起收缩,从而大大减少术中出血。
3.4 新式剖宫产优点 以其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少,手术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所用器械少,拆线时间短,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减少,手术方法简单,便于学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http://www.100md.com
参 考 文 献
[1] 胡家骆.腹壁横切口剖腹产术50例临床小结.实用妇产科杂志,1990,6(2)∶87
[2] 马彦彦主编.新式剖宫产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57
[3] Nagele F, Karas H. Spitzer D, et al. Clousure or nonclosure of the visceral peritoneum at cesarean delivery. Am J olstetCynecol,1996,174∶1366
1999年12月9日收稿
2000年2月20日修回, http://www.100md.com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14002
关键词:
苏州医学院学报000553 新式剖宫产采用Joel-Cohen氏开腹方法,子宫肌层一层缝合及不缝合腹膜、膀胱腹膜反折,关腹为连续缝合筋膜,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缝合。我院自1998年10月起开展此术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新式剖宫产术(新式组)100例,年龄21~37岁,初产妇96例,经产妇4例;Pfannenstiel切口剖腹产术(对照组)50例,年龄23~38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5例。两组孕产妇年龄无明显差异。两组均符合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足位、骨盆狭窄畸形、妊高征等剖腹产指征,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术按文献报道的常规操作方法[1]。新式剖宫产术方法[2]参照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报道的方法[2]。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天体温情况、术后病率、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评分和体重。
1.4 统计学处理 各统计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两组剖宫产术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3。
表1 两组剖宫产术手术时间、手术至胎儿娩出
, 百拇医药
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 术 式
例数
手术时间
(min)
至胎儿娩出时间
(min)
术中失血
(ml)
新式组
100
27.3±7.1*
5.8±3.2*
, http://www.100md.com
134.5±60.6*
对照组
50
55.2±20.1
12.1±4.1
200.1±98.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表2 新生儿评分及体重 术式
例数
Apgar评分(分)
体重(g)
新式组
100
, 百拇医药
9.18±0.22
3279.34±133.51
对照组
50
9.21±0.18
3256.24±131.22
表3 两组剖宫产术后三天体温、术后病率、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术式
例数
术后体温(℃)
术后病率
(%)
切口愈合率
, 百拇医药
(%)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新式组
100
37.6±0.6
37.2±0.3
37.0±0.2
4*
100
对照组
50
, http://www.100md.com
38.5±0.9
37.5±0.5
37.3±0.2
12
100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由表可见,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缩短,更适合紧急状态下的剖宫产术,术中出血少,有效预防剖宫术中的出血,术后病率低,恢复快。
3 讨 论
新式剖宫产术的指导思想是使手术顺应人体解剖、生理的特点,减少对母亲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3.1 皮肤切口比较 Joel-Cohen切口较Pfannenstiel切口高2cm~3cm,呈直线型而不是弧形,脂肪及肌肉钝性分离,腹直肌及筋膜仅从中线分离,不需要与筋膜大面积分离,血管壁的弹性可耐受牵拉的力量,血管及神经组织完整保留,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进腹快,缩短了开腹到胎儿娩出的时间。
, http://www.100md.com
3.2 进腹、关腹比较 用食指钝性分离腹膜,可避免对肠官及膀胱的损伤。由于不缝合腹膜,术后腹膜无张力,因而减轻了术后切口疼痛的程度。同时使关腹过程操作简单,缩短了手术和术野暴露时间,因而减少了切口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术后病率。因腹膜破裂后,切口边缘的间皮细胞可以迅速再生,而形成一层新的腹膜。据Naglel等报道[3],剖宫产术中不缝合脏层腹膜可以减少腹膜边缘组织缺血,坏死及炎症反应,从而降低了粘连的发生。
3.3 子宫切口缝合的比较 连续锁扣缝合子宫全肌层,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不仅节省了手术时间,更重要的是避免因缝合过多造成的子宫局部肌肉缺血,有利于子宫肌层愈合。锁扣缝合不会造成子宫局部肌肉缺血,产后子宫不断收缩,缝线周围的张力不断减少[1]。胎儿娩出后将子宫置于腹腔外,可直接按摩子宫,促进收缩;牵拉压迫了子宫动脉,减少子宫切口处开放血窦的出血;腹腔内外的温差,刺激子宫引起收缩,从而大大减少术中出血。
3.4 新式剖宫产优点 以其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少,手术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所用器械少,拆线时间短,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减少,手术方法简单,便于学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http://www.100md.com
参 考 文 献
[1] 胡家骆.腹壁横切口剖腹产术50例临床小结.实用妇产科杂志,1990,6(2)∶87
[2] 马彦彦主编.新式剖宫产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57
[3] Nagele F, Karas H. Spitzer D, et al. Clousure or nonclosure of the visceral peritoneum at cesarean delivery. Am J olstetCynecol,1996,174∶1366
1999年12月9日收稿
2000年2月20日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