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一期治疗尿道下裂
作者:刘正建 侯健全 左红光
单位:刘正建 左红光(响水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江苏响水,224600);侯健全(苏州医学院附属一院泌尿外科)
关键词: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
苏州医学院学报000524 摘要 施行带血管蒂包皮内板成形术,一期治疗尿道下裂33例,并随访1~5年,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90%。认为带血管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一期治疗尿道下裂的方法。
中图法分类号 R696 ▲
1995~1998年,我们对33例尿道下裂患者行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一期治疗尿道下裂,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病例 33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5.2岁。其中1岁2例,3~6岁20例,7~12岁11例。阴茎型28例,阴囊型5例。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均有足够的包皮。
1.2 手术方法 阴茎头缝线牵引,在尿道沟两侧作直切口,深达阴茎筋膜,并U型绕过尿道外口,切除尿道沟的索状纤维带及附近发育不良的阴茎筋膜及皮肤。松解尿道外口两侧的阴茎筋膜,游离尿道口,使其尽量向近端回缩,切除膜性尿道至尿道海绵体处,将尿道外口修剪成斜面,充分伸直阴茎。距冠状沟约0.5cm,环形切开包皮内板,深达白膜,切口两侧与腹侧切口相接,于阴茎海绵体白膜表面分离皮瓣至阴茎根部,保护皮下组织的完整性,以保证血供。将内板皮肤边缘两角缝线牵引,展平臃皱的包皮,距内板边缘约1.5~1.8cm处,横行切开皮肤,尽量不损伤皮下组织,近端于皮下分离,使分离的皮下组织成为远端游离包皮内板的蒂,蒂的长度以包皮内板皮瓣作90°旋转至腹侧后无张力、无扭曲为原则。
自尿道外口向尿道插入相应的尿道扩张器,在尿道扩张器的引导下,于球部切开尿道,远端置8F~10F多侧孔短硅胶支架管,近端置入相应的导尿管至膀胱,丝线缝扎固定两管于会阴部皮肤。以多侧孔硅胶管为支架,5~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包皮内板,使之成为包绕支架管的皮管,将成形皮管作90°旋转,5~0可吸收线与尿道外口作端端吻合,并使皮管的缝合缘贴向海绵体,多侧孔支架管贯穿其中,查皮管蒂无张力,无扭曲,皮管无缺血征象。皮管近端背侧壁缝合数针将其固定于两侧海绵体间。于腹侧Y背形劈开龟头,将成形皮管远端与龟头皮肤缝合,使成形的尿道个口位于龟头顶端,常规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30例获随访1~5年,尿瘘4例(占13.3%)。发生尿道口疤痕性狭窄1例,经多次尿扩后好转。再手术3例(占10%)。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0%,本组所有病例均未作膀胱造瘘,而以球部尿道造孔置导尿管引流尿液及放置成形尿道支架管,术后经支架管0.2%呋喃西林溶液冲洗,加压包扎阴茎,及时去除尿道外口的痂皮,防止痂下感染,手术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及抗生素使用后好转,未发生尿道狭窄及术后排尿异常,术后支架管及导尿管15~30d拨除,3例因切口愈合差而延迟至1个月左右拨管。
2 讨论
本组术式采用带蒂包皮内板,血运丰富,弹性好,不含毛囊,避免阴囊皮瓣的尿道长毛现象;包皮内板皮肤较薄,且带蒂,生长较快,易于成活,利于吻合口的愈合,疤痕少[1];皮管缝合缘贴向背侧减少了术后尿瘘的发生,皮管近端与海绵体固定,防止该处皮肤脱垂向腹侧成角[2];会阴部、尿道球部造瘘避免了膀胱造瘘的手术痛苦,避 免了导尿引起的感染性尿液经尿道排 出污染手术切口,支架管冲洗也有利于预防成形皮管的感染。尿道成形术后尿瘘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5%~30%[3]。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尿道成形材料的血供差,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感染[4]。本术式避免了上述导致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一期成形手术成功率达90%,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易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蒋先镇,何乐业.一期手术修腹小儿尿道下裂.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6∶295.
[2] 何恢绪.尿道下裂矫治术20年经验总结.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1∶45。
[3] 张维平,黄澄如,白纪武,等.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瘘的修复.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4,15∶286
1999年11月24日收稿
, http://www.100md.com
单位:刘正建 左红光(响水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江苏响水,224600);侯健全(苏州医学院附属一院泌尿外科)
关键词: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
苏州医学院学报000524 摘要 施行带血管蒂包皮内板成形术,一期治疗尿道下裂33例,并随访1~5年,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90%。认为带血管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一期治疗尿道下裂的方法。
中图法分类号 R696 ▲
1995~1998年,我们对33例尿道下裂患者行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一期治疗尿道下裂,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病例 33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5.2岁。其中1岁2例,3~6岁20例,7~12岁11例。阴茎型28例,阴囊型5例。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均有足够的包皮。
1.2 手术方法 阴茎头缝线牵引,在尿道沟两侧作直切口,深达阴茎筋膜,并U型绕过尿道外口,切除尿道沟的索状纤维带及附近发育不良的阴茎筋膜及皮肤。松解尿道外口两侧的阴茎筋膜,游离尿道口,使其尽量向近端回缩,切除膜性尿道至尿道海绵体处,将尿道外口修剪成斜面,充分伸直阴茎。距冠状沟约0.5cm,环形切开包皮内板,深达白膜,切口两侧与腹侧切口相接,于阴茎海绵体白膜表面分离皮瓣至阴茎根部,保护皮下组织的完整性,以保证血供。将内板皮肤边缘两角缝线牵引,展平臃皱的包皮,距内板边缘约1.5~1.8cm处,横行切开皮肤,尽量不损伤皮下组织,近端于皮下分离,使分离的皮下组织成为远端游离包皮内板的蒂,蒂的长度以包皮内板皮瓣作90°旋转至腹侧后无张力、无扭曲为原则。
自尿道外口向尿道插入相应的尿道扩张器,在尿道扩张器的引导下,于球部切开尿道,远端置8F~10F多侧孔短硅胶支架管,近端置入相应的导尿管至膀胱,丝线缝扎固定两管于会阴部皮肤。以多侧孔硅胶管为支架,5~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包皮内板,使之成为包绕支架管的皮管,将成形皮管作90°旋转,5~0可吸收线与尿道外口作端端吻合,并使皮管的缝合缘贴向海绵体,多侧孔支架管贯穿其中,查皮管蒂无张力,无扭曲,皮管无缺血征象。皮管近端背侧壁缝合数针将其固定于两侧海绵体间。于腹侧Y背形劈开龟头,将成形皮管远端与龟头皮肤缝合,使成形的尿道个口位于龟头顶端,常规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30例获随访1~5年,尿瘘4例(占13.3%)。发生尿道口疤痕性狭窄1例,经多次尿扩后好转。再手术3例(占10%)。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0%,本组所有病例均未作膀胱造瘘,而以球部尿道造孔置导尿管引流尿液及放置成形尿道支架管,术后经支架管0.2%呋喃西林溶液冲洗,加压包扎阴茎,及时去除尿道外口的痂皮,防止痂下感染,手术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及抗生素使用后好转,未发生尿道狭窄及术后排尿异常,术后支架管及导尿管15~30d拨除,3例因切口愈合差而延迟至1个月左右拨管。
2 讨论
本组术式采用带蒂包皮内板,血运丰富,弹性好,不含毛囊,避免阴囊皮瓣的尿道长毛现象;包皮内板皮肤较薄,且带蒂,生长较快,易于成活,利于吻合口的愈合,疤痕少[1];皮管缝合缘贴向背侧减少了术后尿瘘的发生,皮管近端与海绵体固定,防止该处皮肤脱垂向腹侧成角[2];会阴部、尿道球部造瘘避免了膀胱造瘘的手术痛苦,避 免了导尿引起的感染性尿液经尿道排 出污染手术切口,支架管冲洗也有利于预防成形皮管的感染。尿道成形术后尿瘘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5%~30%[3]。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尿道成形材料的血供差,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感染[4]。本术式避免了上述导致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一期成形手术成功率达90%,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易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蒋先镇,何乐业.一期手术修腹小儿尿道下裂.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6∶295.
[2] 何恢绪.尿道下裂矫治术20年经验总结.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1∶45。
[3] 张维平,黄澄如,白纪武,等.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瘘的修复.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4,15∶286
1999年11月24日收稿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尿道 > 尿道上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