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致死性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李军 傅晋翔 虞斐 邹正辉
摘 要 目的:为了解血液病致死性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5年来我院血液病住院患者510例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7.05%,其中28.7%死亡。在医院感染死亡患者中,中性粒细胞(PMN)、CD4及CD8比例显著下降。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及念珠菌为主,并以下呼吸道及血液感染多见。结论:人体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是导致感染死亡的主要内在因素,对该类患者应加强防护。
关键词:血液病 医院感染 死亡 危险因素
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感染死亡率高,在急、慢性白血病中,其感染死亡率高达64%[1]。为了解血液病医院感染有关情况,本文回顾分析了5年来我院血液病住院患者510例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死亡的相关因素及感染防治的有关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回顾性调查1992年10月~1998年1月间共510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调查医院感染病例有关的临床资料,包括疾病种类、病原菌培养结果(血、咽及痰)、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资料、PMN及T细胞亚群等。
1.2 方法及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依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拟定的标准[2]。医院感染病原菌以不同时期检出同种病原菌2次以上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用t检验;两样本率比较用两项分布中u检验。
2 结 果
2.1 感染率与死亡率
2.1.1 医院感染率 在51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共87例(91例次),其中,男性5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6.8岁,医院感染率为17.05%(感染例次率为17.84%)。其中急、慢性白血病占76.8%,非感染组急、慢性白血病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u=2.707,P<0.01)。
, 百拇医药
2.1.2 死亡率 死亡共25例(M13例,M22例,M42例,M51例,ALL6例,CGL加速期2例,AA2例,MDS4例,NHL2例,浆细胞白血病1例),占医院感染病例的28.7%,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0.3岁,急、慢性白血病占68%。与非死亡组比较,其年龄、性别及急、慢白血病所占比例均无差异。
2.2 各组病例T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
2.2.1 各组病例T细胞亚群及中性粒细胞较死亡组中CD4、CD4/CD8比值及PMN显著下降(表1)。
表1 各组病例T细胞亚群及中性粒细胞数比较
CD3(%)
, 百拇医药
CD4(%)
CD8(%)
CD4/CD8
N(×109/L)
对照组
54.33±17.69
32.63±13.13
24.33± 8.29
1.37±0.70
1.55±0.92
非死亡组
, 百拇医药
45.08±24.06
26.24±15.65
22.06±12.91
1.24±0.48
1.03±1.17
死亡组
46.10±20.20
22.50±14.87
27.35±15.70
0.89±0.35
0.67±0.56
, 百拇医药 2.2.2 死亡与非死亡组比较 在死亡病例中,20/25例患者原发病未得到控制或恶化,而非死亡组中,仅13/62例患者原发病未控制,两组比较有差异(u=4.89,P<0.01)。
2.3 医院感染病原菌及感染部位
2.3.1 病原菌 在死亡组中,从10例患者中检出11株,非死亡组21例检出23株。前组中真菌占27.3%,革兰阴性杆菌占45.5%,革兰阳性球菌占27.2%;后组中真菌占13.0%,革兰阳性球菌占39.1%,革兰阴性杆菌占34.7%,革兰阳性杆菌占4.3%,革兰阴性球菌占8.6%。两组比较发现:死亡组中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念珠菌)有增加趋势(表2)。表2 死亡与非死亡组病原菌检出例数
病原菌
死亡组
非死亡组
, 百拇医药
真菌
3
3
铜绿假单胞菌
2
2
大肠埃希菌
1
1
肺炎克雷伯菌
1
0
摩拉菌
0
, 百拇医药
1
峰房赫夫尼亚菌
0
1
溶血棒状杆菌
0
1
卡他布兰汉菌
1
1
灰白奈瑟菌
0
1
, 百拇医药 类志贺邻单胞菌
0
1
醋酸不动杆菌
0
2
草绿色链球菌
0
3
粪链球菌
1
1
D微球菌
0
, http://www.100md.com
1
腐生葡萄球菌
0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2
表皮葡萄球菌
1
1
2.3.2 感染部位 两组在感染部位方面无明显差异。死亡组中败血症或临床败血症占48%,肺炎占32%,胃肠炎占12%,两处以上部位感染占8%;非死亡组中败血症或临床败血症占30.6%,肺炎占27.4%,口腔粘膜感染占11.2%,两处以上部位感染占4.8%。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本文的调查资料示医院感染率达17.05%,明显高于平均医院感染率(5.1%)[3],这可能与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自身疾病的特点以及长期化疗、激素等药物应用有关。通过各组病例T细胞亚群、PMN调查揭示,在死亡组中,CD4、CD4/CD8比值及PMN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PMN是主要吞噬细胞,在小于0.5×109/L时,感染危险明显增加,而CD4/CD8比值下降是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之一[4],在CD4下降时,不但产生相应的淋巴因子减少,而且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辅助其他淋巴因子的功能明显减弱。有报道医院感染患者中[5],反映吞噬能力的PMN氧化代谢功能显著低下,而且体液免疫也存在明显缺陷。由此可见,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医院感染特别是致死性感染的主要内在因素。在发生感染的87例中,76.8%为急、慢性白血病,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急、慢性白血病由于长期激素、化疗药物的应用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特别在原发病未控制的情况下,持续低下的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从而易导致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及霉菌的感染,所有这些均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因难。我们认为:对于此类患者应行隔离防护并加强支持治疗。目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由于能促进粒祖细胞的增殖,加强对吞噬细胞炎症趋化作用,已为临床所接受[6];此外,有认为在寒战、高热时采血,每15~20分钟连续在不同部位采血3次,每次采血量建议从通常的5ml增加到10~20ml,可明显提高检出率,使抗生素的应用更为合理,尽快渡过感染期,为原发病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
, 百拇医药
作者单位:李 军(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傅晋翔(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虞 斐(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邹正辉(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参考文献
[1]舒琦, 陈上华, 夏堪翼等. 白血病医院感染的临床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1993, (3), 2: 105
[2]卫生部医政司医院内感染监控协调小组. 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S].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1, 7(1, 2):
, 百拇医药 [3]王枢群. 我国16所医院1987年11月~1998年10月医院感染监测报告[J].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0,9(1): 35
[4]Syrijala H, Surcel HM, Ilonen J. Low CD4/CD8 lymphocyte ratio in acte myocardial infection[J]. Clin Exp immunol, 1991, 83:326
[5]都鹏飞, 郭晓东, 张金霞. 医院感染与小儿免疫功能关系的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 1995, 5(1): 18
[6]Lecnard A, Mermel et-al. Detection of Bateremia in Adults: Consequences of Curturing an Inadequate Volume of Blood[J]. Ann Intern Med. 1993, vol 119(4): 270~272, 百拇医药
摘 要 目的:为了解血液病致死性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5年来我院血液病住院患者510例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7.05%,其中28.7%死亡。在医院感染死亡患者中,中性粒细胞(PMN)、CD4及CD8比例显著下降。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及念珠菌为主,并以下呼吸道及血液感染多见。结论:人体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是导致感染死亡的主要内在因素,对该类患者应加强防护。
关键词:血液病 医院感染 死亡 危险因素
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感染死亡率高,在急、慢性白血病中,其感染死亡率高达64%[1]。为了解血液病医院感染有关情况,本文回顾分析了5年来我院血液病住院患者510例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死亡的相关因素及感染防治的有关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回顾性调查1992年10月~1998年1月间共510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调查医院感染病例有关的临床资料,包括疾病种类、病原菌培养结果(血、咽及痰)、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资料、PMN及T细胞亚群等。
1.2 方法及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依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拟定的标准[2]。医院感染病原菌以不同时期检出同种病原菌2次以上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用t检验;两样本率比较用两项分布中u检验。
2 结 果
2.1 感染率与死亡率
2.1.1 医院感染率 在51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共87例(91例次),其中,男性5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6.8岁,医院感染率为17.05%(感染例次率为17.84%)。其中急、慢性白血病占76.8%,非感染组急、慢性白血病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u=2.707,P<0.01)。
, 百拇医药
2.1.2 死亡率 死亡共25例(M13例,M22例,M42例,M51例,ALL6例,CGL加速期2例,AA2例,MDS4例,NHL2例,浆细胞白血病1例),占医院感染病例的28.7%,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0.3岁,急、慢性白血病占68%。与非死亡组比较,其年龄、性别及急、慢白血病所占比例均无差异。
2.2 各组病例T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
2.2.1 各组病例T细胞亚群及中性粒细胞较死亡组中CD4、CD4/CD8比值及PMN显著下降(表1)。
表1 各组病例T细胞亚群及中性粒细胞数比较
CD3(%)
, 百拇医药
CD4(%)
CD8(%)
CD4/CD8
N(×109/L)
对照组
54.33±17.69
32.63±13.13
24.33± 8.29
1.37±0.70
1.55±0.92
非死亡组
, 百拇医药
45.08±24.06
26.24±15.65
22.06±12.91
1.24±0.48
1.03±1.17
死亡组
46.10±20.20
22.50±14.87
27.35±15.70
0.89±0.35
0.67±0.56
, 百拇医药 2.2.2 死亡与非死亡组比较 在死亡病例中,20/25例患者原发病未得到控制或恶化,而非死亡组中,仅13/62例患者原发病未控制,两组比较有差异(u=4.89,P<0.01)。
2.3 医院感染病原菌及感染部位
2.3.1 病原菌 在死亡组中,从10例患者中检出11株,非死亡组21例检出23株。前组中真菌占27.3%,革兰阴性杆菌占45.5%,革兰阳性球菌占27.2%;后组中真菌占13.0%,革兰阳性球菌占39.1%,革兰阴性杆菌占34.7%,革兰阳性杆菌占4.3%,革兰阴性球菌占8.6%。两组比较发现:死亡组中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念珠菌)有增加趋势(表2)。表2 死亡与非死亡组病原菌检出例数
病原菌
死亡组
非死亡组
, 百拇医药
真菌
3
3
铜绿假单胞菌
2
2
大肠埃希菌
1
1
肺炎克雷伯菌
1
0
摩拉菌
0
, 百拇医药
1
峰房赫夫尼亚菌
0
1
溶血棒状杆菌
0
1
卡他布兰汉菌
1
1
灰白奈瑟菌
0
1
, 百拇医药 类志贺邻单胞菌
0
1
醋酸不动杆菌
0
2
草绿色链球菌
0
3
粪链球菌
1
1
D微球菌
0
, http://www.100md.com
1
腐生葡萄球菌
0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2
表皮葡萄球菌
1
1
2.3.2 感染部位 两组在感染部位方面无明显差异。死亡组中败血症或临床败血症占48%,肺炎占32%,胃肠炎占12%,两处以上部位感染占8%;非死亡组中败血症或临床败血症占30.6%,肺炎占27.4%,口腔粘膜感染占11.2%,两处以上部位感染占4.8%。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本文的调查资料示医院感染率达17.05%,明显高于平均医院感染率(5.1%)[3],这可能与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自身疾病的特点以及长期化疗、激素等药物应用有关。通过各组病例T细胞亚群、PMN调查揭示,在死亡组中,CD4、CD4/CD8比值及PMN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PMN是主要吞噬细胞,在小于0.5×109/L时,感染危险明显增加,而CD4/CD8比值下降是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之一[4],在CD4下降时,不但产生相应的淋巴因子减少,而且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辅助其他淋巴因子的功能明显减弱。有报道医院感染患者中[5],反映吞噬能力的PMN氧化代谢功能显著低下,而且体液免疫也存在明显缺陷。由此可见,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医院感染特别是致死性感染的主要内在因素。在发生感染的87例中,76.8%为急、慢性白血病,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急、慢性白血病由于长期激素、化疗药物的应用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特别在原发病未控制的情况下,持续低下的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从而易导致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及霉菌的感染,所有这些均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因难。我们认为:对于此类患者应行隔离防护并加强支持治疗。目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由于能促进粒祖细胞的增殖,加强对吞噬细胞炎症趋化作用,已为临床所接受[6];此外,有认为在寒战、高热时采血,每15~20分钟连续在不同部位采血3次,每次采血量建议从通常的5ml增加到10~20ml,可明显提高检出率,使抗生素的应用更为合理,尽快渡过感染期,为原发病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
, 百拇医药
作者单位:李 军(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傅晋翔(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虞 斐(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邹正辉(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参考文献
[1]舒琦, 陈上华, 夏堪翼等. 白血病医院感染的临床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1993, (3), 2: 105
[2]卫生部医政司医院内感染监控协调小组. 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S].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1, 7(1, 2):
, 百拇医药 [3]王枢群. 我国16所医院1987年11月~1998年10月医院感染监测报告[J].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0,9(1): 35
[4]Syrijala H, Surcel HM, Ilonen J. Low CD4/CD8 lymphocyte ratio in acte myocardial infection[J]. Clin Exp immunol, 1991, 83:326
[5]都鹏飞, 郭晓东, 张金霞. 医院感染与小儿免疫功能关系的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 1995, 5(1): 18
[6]Lecnard A, Mermel et-al. Detection of Bateremia in Adults: Consequences of Curturing an Inadequate Volume of Blood[J]. Ann Intern Med. 1993, vol 119(4): 270~27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