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498500
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http://www.100md.com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0年第7期
     作者:吴小荣 罗玉华 于恒军

    单位: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浙江海宁,314400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

    苏州医学院学报000736 摘要 对43例浅表性膀胱癌长期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术后复发。随访1~8年,平均42个月,总有效率为72%。表明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无骨髓抑制的全身副作用,持续应用安全有效。

    中图法分类号 R737.1405

    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占泌尿外科肿瘤的首位,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开放手术或经尿道切除术(TURBt)后复发率很高,术后10%~70%在1年内复发,总复发率为60%~90%[1]。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仍是目前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院1991~1998年共收治浅表性膀胱癌43例,经开放手术或TURBt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C预防复发,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34例,女9例。年龄25~76岁,平均53.2岁。临床分期:根据膀胱镜、B超、IVP等资料及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按Jewett-Marshall分期法,本组患者皆为O期或A期(Ta或T1期)。病理切片检查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细胞分级Ⅰ级10例,Ⅰ~Ⅱ级15例,Ⅱ级10例,Ⅱ~Ⅲ级5例,Ⅲ级3例。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膀胱局部切除30例,部分(全层)切除13例(其中5例作输尿管再植)。术后半个月开始灌注。将丝裂霉素C 20mg加生理盐水40ml,配成浓度为0.5g/L的灌注液,膀胱内灌注。开始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灌注前12h禁食禁水,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灌注,灌注后采用仰卧、俯卧、左侧卧和右侧卧4种体位,每种体位保留0.5h,共2h。

    随访第1年每隔3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0.5~1年复查1次。复查内容包括血、尿常规,膀胱镜、B超、CT及细胞学检查。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42个月。其中12例复发,总有效率为72%,复发率为28%。按细胞分级:Ⅰ级10例无复发,Ⅰ~Ⅱ级15例中复发2例,Ⅱ级10例中复发4例,Ⅱ~Ⅲ级5例中复发3例,Ⅲ级3例均复发。在复发的病例中,有4例作了1次经尿道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有2例作了2次以上上述手术,术后继续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有3例改用其他药物进一步治疗,3例死于膀胱癌。

    本组灌注后无1例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有3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可能由于药物刺激或灌注过程中引起感染所致。暂停灌注,经抗菌药物对症处理,症状3~5天后消失,继续膀胱内灌注治疗。

    2 讨论

    如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一直为各国学者所重视。膀胱腔内化疗可降低肿瘤的复发及减少手术切除过程中瘤细胞的种植机会。这方面的药物较多,最早应用的是噻替哌,随后出现了丝裂霉素C、阿霉素、喜树碱等。用于膀胱内灌注的药物,其疗效与药物浓度、药物种类、尿路上皮的完整性及肿瘤类别有关。我们应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该药主要作用是抑制DNA的合成,可有效地治疗各种实体肿瘤。细胞形态学研究表明,丝裂霉素C作为细胞毒性物质,直接与膀胱粘膜接触,能引起细胞表皮脱落、变性和坏死,从而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率。为提高疗效,至少应使药物与肿瘤接触1h,患者在治疗前10h控制液体摄入量,可避免尿液稀释药物而影响疗效。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由于分子量大,膀胱吸收少,几乎没有骨髓抑制,副作用仅在灌注后期偶而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接触性皮炎,膀胱刺激症状。本组3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经对症处理即缓解,不影响治疗。我们认为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是十分安全而有效的。
, 百拇医药
    本组平均随访42个月,有效率达72%。Soloway等[2]报告70例,随访28个月,平均有效率为54%,仅5例死于膀胱癌。本组疗效较好的原因可能与我院主要采用直视开放手术,清除原发病灶彻底,或与细胞分级较低的病例多有一定关系。本组资料表明,膀胱肿瘤复发与细胞分级有显著的相关性,分级越低复发机会越少,反之越高。本组Ⅰ级10例,无1例复发,而Ⅲ级3例均在0.5~3年内复发。因此对于高级别肿瘤术后预防复发,采用何种药物,及其剂量、手术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丝裂霉素C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的优选药物之一。

    膀胱内灌注免疫药物亦可防止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已经公认的BCG膀胱腔内灌注预防及治疗表浅移行细胞癌及原位癌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其副作用颇多。梅骅等[3]报道,100%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症状,72.5%有排尿困难,81.7%出现血尿,70.6%有发热,76.7%灌注后出现全身不适;少见的还有膀胱、前列腺肉芽肿病变、关节病、荨麻疹等;另外BCG属于生物制品药物,目前尚不能普遍应用。噻替哌由于其分子量小,容易被膀胱粘膜吸收,有产生骨髓抑制作用,疗效又低于丝裂霉素C,临床已较少应用。而丝裂霉素C几乎没有骨髓抑制或局部副作用。本组除3例有轻度膀胱刺激症状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但灌注时仍应密切观察,当出现膀胱激惹征时,或尿常规示有明显炎症时,应暂停灌注,因为此时用药会导致多量药物吸收进入血液而造成其他副作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Adolphs HD,Bastian HP.Chemoomiuve prophylaxis of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Jurol,1983,129∶29

    2,Soloway Ms,Murphy WM,DeFuria MD,et al.The effect of mitomycin C on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Jurol,1981,125∶646

    3,梅 骅,陈立中,欧阳颖敏,等.卡介苗防治膀胱癌疗效的进一步观察.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0,6∶340

    收稿:1999-08-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