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498512
血红蛋白H病15例实验室检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0年第7期
     作者:周有宁 林宝爵

    单位: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苏州,215006

    关键词:HbH病;溶血性贫血系列检测;实验室检查

    苏州医学院学报000720 摘要 采用溶血性贫血系列检测法对15例血红蛋白H病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显示80%者有轻~中度血管内溶血,60%以上者红细胞脆性明显降低,所有患者均有Hp量下降及异丙醇试验阳性;其中70%以上者可测得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在pH8.6电泳中均可见1条快速区带,在pH6.5电泳中均可见向阳极移动的Hb区带。随访发现脾切术治疗重症HbH病有较好的疗效。

    中图法分类号 R556.704

    血红蛋白H病(HbH病)属α海洋性贫血,是具有α链合成缺陷的遗传性疾病[1]。我国以南方各地,尤以广西、广东多见。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本地区HbH病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我院1973~1999年5月共检出HbH病15例,其中13例系1990年以后检出,现对其实验室检查分析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6例,女9例。初诊时年龄5~43岁,中位数27岁。诊断标准见文献[2]。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巩膜黄染12例,肝肿大4例,均为肋下2~3cm,脾肿大12例(80%),其中脾平脐者4例。病程2~30年,其中10例自幼贫血,≥10年11例,>20年8例。15例中本省9例,其中2例生母分别为广东和贵州人;外省6例,其中广西3例,广东、江西、四川各1例(4例已婚嫁到我省)。

    1.2 检测项目 所有患者均作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Hb)、结合珠蛋白(Hp)、红细胞(RBC)渗透脆性试验(EFT)、异丙醇试验、pH8.6和pH6.5 Hb电泳、煌焦油蓝孵育沉淀试验等溶血系列检测。还进行有关鉴别检测和血、尿常规及骨髓(BM)象分析。对脾切者进行随访,对有血缘关系者进行家系调查。

    1.3 结果

    1.3.1 初诊时Hb量为53.53±18.78g/L,参照文献[2]标准,Hb<30g/L者1例,30~60g/L者9例,61~90g/L者5例。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增高者13例(0.025~0.40)。14例患者进行了BM象检查,增生活跃2例,明显活跃12例;粒红比例倒置和红系增生比例>40%者均为13例(92.86%)。
, 百拇医药
    1.3.2 对患者血液作pH8.6 Hb电泳,均可见到1条快速区带,含量6.2%~30.1%(14.15%±6.70%)。将Hb液与煌焦油蓝液混合孵育后再作pH 8.6 Hb电泳,快速区带消失。再对患者Hb液作pH6.5电泳,均可见到向阳极泳动的1条Hb区带。

    1.3.3 溶血指标检测结果显示,12/15例P-Hb含量>60mg/L,Hp测定均<200mgHb/L,其中11/15例可测到高铁血红素白蛋白,6/9例EFT检测显示RBC脆性明显降低;异丙醇试验均呈阳性。

    1.3.4 2例脾切者中,1例术后已10年,另1例4.5年,Hb值分别从44g/L和50g/L升至86g/L和98g/L。本省2例有血缘关系的患者的家系调查结果显示,其溶血系列检测及Hb电泳未见异常。

    2 讨论

    HbH病的特点是珠蛋白的α肽链合成减少[3],造成α肽链与β肽链合成比例异常,改变了Hb的组合成分。因为α肽链合成减少,使相对多余的β肽链聚合成β4聚体,即HbH。HbH有不稳定的特点,在体外可被煌焦油蓝染成不稳定小体(即HbH包涵体),此包涵体沉淀于RBC膜下,使RBC膜变硬而易破损,产生慢性溶血[4]
, http://www.100md.com
    本组初诊患者中以20岁以上者多见,与文献[1]报道相符,其中多数患者病程较长,最长者已30年。从贫血程度分析,均为中、重度贫血,Hb量>80g/L者仅2例,余均≤75g/L。Ret计数结果显示:多数患者呈轻度增高。

    BM象检测结果:红系统增生显著,92.86%的患者红系增生>40%及粒红比例倒置。幼红细胞可见双核、分叶核、核碎裂、豪-乔小体、卡波环及巨幼样改变。成熟RBC明显大小不一,可见泪滴状、靶形、球形及不规则形,部分成熟RBC中央淡染区扩大,呈明显低色素性。BM象检测结果与国内资料相符[4、5]

    溶血系列检测显示:HbH病有轻~中度血管内溶血,本组中P-Hb>60mg/L者80%,检出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者73.3%,其中有3例患者初诊时出现Hb尿。对脾切者多次随访发现,P-Hb均>60mg/L,Hp均<200mgHb/L,并可测到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说明脾切后仍有血管内溶血存在[5]。对9例患者作EFT,有6例其完全溶血时NaCl浓度<34.2mmol/L。异丙醇试验均呈阳性,证实HbH的不稳定特性。本组除了作pH8.6 Hb电泳外,还进行pH6.5 Hb电泳,在pH6.5条件下独有HbH泳向阳极。HbH含量检测显示其平均值与国内文献相近[3]。对2例有血缘关系的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其父母、姐、弟均未见HbH区带和溶血检测异常,文献报道由于α地贫-1和α地贫-2均无临床表现与异常Hb区带,所以HbH病患者的双亲可无临床改变,也无HbH区带[4]
, 百拇医药
    本组脾切患者2例,1例因确诊18年后出现腹胀、腹水、脾肿大(肋下5cm)伴脾功能亢进而手术,现术后已10年;另1例因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20余年,脾平脐而手术,现术后已4.5年,Hb值分别从44g/L和50g/L升至86g/L和98g/L;但HbH含量较术前有所增高,表明术前有相当数量的RBC在脾脏中清除。通过多年的随访证实,脾切术后患者的Hb值有明显上升,提示脾切除治疗重症HbH病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丁训杰,沈 迪,林宝爵,等主编.实用血液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96~109

    2,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5,49~59

    3,杨学庸,金永娟,林泽嬉,等.血红蛋白病红系细胞形态和功能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86,7(6)∶332

    4,张之南,殷德厚,主编.贫血.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8∶237~246

    5,宋文秀,周振业,编著.贫血基础与临床.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04~246

    收稿:2000-02-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