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及其治疗
马崔
关键词:抑郁 精神分裂症 治疗
Kreaplin早就提出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近代的研究不断证实了这一临床事实,并认为它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之一[1]。精神分裂症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0%~70%,较多报道在60%左右,国外高于国内,这些差异与研究者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看法不同有关[2]。可见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有关问题作扼要阐述。
1 抑郁症状的性质及发生的可能因素
1.1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性质
有关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性质至今尚没有一致的看法,Mayer Gross(1920)首先提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这一名称,认为它与病后的心理因素有关。Kasamin(1933)认为它是精神分裂情感性障碍,病人同时存有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症状。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一些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病人出现药物副作用,其中锥体外系症状(extrapyramidal symptom, EPS)容易引起一些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和运动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运动抑制)等,故有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继发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Garoli等[3](1993)亦同意上述观点并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可以是继发于某种妄想(阳性症状,如罪恶妄想)的早期状态(morning phase for delusiors),但抗抑郁剂解除抑制的作用(disinhibitory effect)不会导致妄想复活而出现抑郁症状,即抗抑郁药本身不会引起抑郁症状(depressogenic self-medicafion)。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言行减少,退缩等有时与抑郁症状难以区别,故有学者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与阴性症状有关。Sax等(1996)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与其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呈正相关。但上述种种看法均未能较好地解释精神分裂抑郁症状的实质。至1989年,Knights等比较明确指出,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观点现已渐被不少学者所认同。其依据有:[1,2,4]①抑郁症状可以发生在精神分裂症的各个时期,其中以急性期更为多见;②抑郁症状随着精神分裂症病情的好转而缓解,但其再显率可高达80%,说明抑郁症状在这类患者的相对稳定性;③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有其特征,它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有一定联系,但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④许多病人抑郁症状在未服抗精神病药物之前已存在或停药一段时间后仍存在;⑤抗精神病药所致的EPS以运动障碍为主,抑郁症状是继发。
, 百拇医药
1.2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发生的可能因素
1.2.1 继发因素:①抗精神病药物: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病人可以出现不良副反应,其中锥体外系副作用更易引起病人的抑郁、焦虑情绪;②精神病后抑郁:反复发作的病程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易使病人产生抑郁症状,尤其当病人在自知力恢复时,抑郁情绪更为明显;③继发于妄想的心理反应:特别当病人具有罪恶,疑病等妄想时,抑郁症状更易出现;④其它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自如杀未遂,多次住院,境遇差等。
1.2.2 原发因素: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原发因素更为复杂,其产生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与神经递质,尤其是5-HT系统功能的缺陷有关尚待进一步探索。Harrow M等(1994)提出抑郁症状的产生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潜在的易患素质有关,这些人在外界环境因素,如应激,药物等的作用下易产生应激症状。Subotnik[5]等(1997)研究70名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其患情感障碍亲属的关系,结果发现抑郁症状与单相情感性障碍家族史存在相关关系,即有情感障碍的家族更易出现抑郁症状,提示了家族遗传易感性。Smith等[6](1997)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损害的临床表现,推测抑郁症状的产生与记忆作用有关,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反映内在编码(deep encoding)的记忆作用有相关关系,指出依赖内在编码的记忆过程作用缺损与抑郁症状的产生有关。
, 百拇医药
有时要明确判定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是原发或继发并不容易,Perenyi等[7](1998)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常与阴性症状,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等互相重叠或混淆,说明精神分裂抑郁症状的产生与疾病本身、药物作用及心理因素等的影响有关。王小平等[4](1997)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是造成分裂症病人自杀的主要原因,而自杀行为及自杀未遂对抑郁症状的发生又有一定影响。文化背景不同其抑郁症状的发生原因亦有不同,欧阳香娟等研究发现苗族的抑郁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且多继发于妄想,而汉族的抑郁症状多处于恢复期,认为前者抑郁症状与精神病理因素有关,而后者则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由上可见,精神分裂症(包括原发和继发)抑郁症状的产生是受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生物学因素,亦有社会心理因素,在判断分析时必须加以注意。
2 抑郁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鉴别
抑郁症状作为精神分裂症总体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有它的特征,以绝望感,无助感及精神运动性迟滞等较多见。其妄想内容则以疑病妄想,虚无妄想,罪恶妄想及贫穷妄想较明显。一般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以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嫉妒妄想多见,这正好反映出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其妄想的内容与抑郁情绪有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且更易复发,这一特点正好是妄想内容与抑郁情绪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其自杀行为的发生率相当高,可高达68.1%[1],故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一般不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不多见。Kirkpatrick等(1996)在研究精神病中猜疑,重症抑郁发作和缺损综合征三者的关系时发现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猜疑心明显,指出猜疑是精神分裂症发生重症抑郁的危险因素[8],说明这类病人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在治疗上李一云等[1]发现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加用抗抑郁剂治疗后,起效快,且症状改善时间相对缩短。上述临床特点可否把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看作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型,有待进一步探讨。
, 百拇医药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与其它的抑郁症状有所不同,在临床上鉴别时应注意下面几种情况:①它不同于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症,虽然抑郁症有时可以伴发一些精神病性症状而与精神分裂症混淆,但抑郁症以抑郁症状作为其临床的主要表现,并持续于整个病程,以躯体化障碍,焦虑症状较为突出,反复发作的情况比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多见,对抗抑郁剂治疗疗效好,起效快。精神分裂症病人以思维行为障碍和情感淡漠较明显,其抑郁症状的改善与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关系更密切。实验室方面检查,Ismail[9]等(1998)对64例抑郁症状发生率很高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时,发现这组病人,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却较低,与抑郁症在神经内分泌方面的改变可能有所不同。②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介于精神分裂和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明显,或这两组症状可在不同次发病中交替出现,分裂症状有妄想,幼觉和思维障碍等,情感性症状为躁狂或抑郁,且以躁狂-抑郁的双相形式较多见,而其抑郁相的抑郁症状更近似抑郁症,这类病人起病较急,间歇发作,缓解情况良好,病前适应环境能力较好,发病多有诱因。③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抑郁状态以其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史及有锥体外系症状表现,一般不难区分,必要时减药或停药可以进行区别。④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病人,Perenyi等的研究显示其抑郁症状的产生与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时间长短和剂量大小呈正相关。⑤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且与心理因素关系较密切,此时病人的自知力恢复,这种情况在一些自尊心较强,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处境差的病人更多见。
, 百拇医药
此外,必须强调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不同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前者以焦虑、躯体障碍、绝望感等特异性抑郁症状较明显,后者则以淡漠、无欲、退缩为主要表现。Addington(1998)使用“Calgary depression scals(CDS)”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指出该量表合用其它一些量表(如positive and negative scale, PANSS;和simpson Angus scale,SA)可以有效地把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锥体外系症状区分开来[10]。
3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治疗
对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是否合并抗抑郁药治疗有不同的意见,有些作者认为不需要合并抗抑郁药治疗,其理由是抑郁症状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症状表现,它随着抗精神病药的生效,病情的缓解抑郁症状亦会减轻或消失,另外,抗抑郁药对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亦缺少疗效作用。甘景梨等[11](1997)对159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病人进行有关的研究后,发现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加用抗抑郁剂治疗与合并抗抑郁剂治疗的疗效,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抑郁症状时,一般不需合用抗抑郁剂治疗。Buchanan RW等[12](1996)亦报道精神分裂症病人使用氯氮平加用氟西汀治疗并不能增加其疗效。Krakowski等(1997)和Tollefson等(1998)分别使用氟哌啶醇和奥兰扎平单一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病人时,均发现其抑郁症状随着病情的缓解而明显减轻。
, 百拇医药
然而,近年来有些研究者注意到,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适当合并抗抑郁药治疗其疗效作用更大,其理由有①抗抑郁药可以直接减轻抑郁症状。李一云等报道一组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病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抗抑郁药治疗,结果显示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佳,不仅起效快,且治疗好转所需要时间相对较短。Spina(1994)及Caroli等均报道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病人,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抗抑郁药,选择性5-HT再摄取阻断剂(SSRI)如氟西汀结果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均取得较好的效果。Miiler等(1998)亦报道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使用氟哌啶醇加用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治疗对抑郁症状的改善要比单用Risperdal好。②抗抑郁药可提高抗精神病药物的血浓度,从而提高疗效。Viala等[13](1996)报道一组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病人在使用氟哌啶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40 mg/d,并同时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E),EPS及测定血浆、红细胞氟哌啶醇的浓度,结果发现在治疗2周后病人的症状明显缓解,以后病情继续好转,同时其血浆及红细胞氟哌啶醇的浓度升高较未合用氟西汀的病人明显,其总体疗效较好。Coff[14]等(1995)亦有类似报告。③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发生可能与5-HT功能缺陷有一定关系。Jarena在分析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时曾提到假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与5-HT功能缺陷有一定关系时,则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合并SSRI类药物治疗是合适的。Heresco等(1996)报道对11例难治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氨酸治疗后其抑郁症状减轻,阴性症状分值显著降低,平均达36%[15]。Gerlach指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抑郁症状与D2受体被阻断有关,而非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精神分裂症伴发的抑郁症状使用SSRI抗抑郁药常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我们医院亦曾对135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百忧解治疗,经治疗4周后,发现SANS的分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减分率为22%。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在临床上颇常见,作为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有它的特征,至于它的性质和发生尚不大清楚,临床上需加以仔细区分,是否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目前仍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对于抑郁症状明显,特别是有自杀倾向患者适当加用抗抑郁剂治疗是有用的。
马崔(广州市精神病医院 510370)
参考文献
1.李一云,刘玉局,季建林,等. 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2):114
2.杨永倍,吴少兰,赵启圣,等.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分析. 临床精神病学杂志,1997,7(4):207
3.Caroli F, Baldacci E, Ribeyre P, et al.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Encephalon, 1993, 19(2):393
, 百拇医药
4.王少平,肖水源,郝 伟,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原因对照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3):151
5.Subotnik KL, Nuechterlein KH, Asarnow RF, 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e early course of schizophrenia:relationship to familial psychiatric illness. Am J Psychiatry, 1997, 154(11):1551
6.Smith MJ, Amador X, Malaspina D, et al. Clinical correlates of memory in schizophrenia:differential links between depressi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and two types of memory impairment. Amj Psychiatry, 1997, 154(11):1538
, 百拇医药
7.Perenyi A, Norman T, Hopwood M, et al. Negative symptoms and parkinsonian symptoms in chronic hospitalised schizophrenic patients. J Affect Disorder, 1998, 48(2):163
8.Kirkpatrick B, Amador XF, Yale SA, et al. The deficit syndrome the DSM-Ⅳ Field Trial part Ⅱ depressive episodes and persecutory beliefs. Schizophrenic Res, 1996, 20(1):79
9.IsmailK, Kmurray RM, Wheeler MJ, et al. The dexamethasone suppression test in schizophrenia. Psychol Med, 1998, 28(2):311
, 百拇医药
10.Addington D, Addington J, Maticka JE, et al. Specificity of the Calgary depression scale for schizophrenics. Schizophrnic Res, 1994, 11(3):239
11.甘景梨,石宝中.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 中原精神医学杂志,1997,3(3):133
12.Buchanan RW, kirkpatrick M, Bryant M, et al. Fluoxetine augmentation of clozep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m J Psychiatry, 1996, 153(12):1625
13.Viala A, Aymard N, Leyris A, et al. Pharmaco-clinical correlation during fluoxetine adminis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schizophrenia treated with holoperidol decanoate. Therapy, 1996, 51(1):25
, http://www.100md.com
14.Coff DC, Midha K, Sarid S, et al. A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fluoxetine added to neuroleptic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Psychopharmacology, 1995, 117(4):417
15.Heresco LU, Javitt DC, Ermilov M, et al.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of glycine adjuvant therapy for treatment-resistand schizophrenia. Br J Psychiatry, 1996, 169(5):610, 百拇医药
关键词:抑郁 精神分裂症 治疗
Kreaplin早就提出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近代的研究不断证实了这一临床事实,并认为它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之一[1]。精神分裂症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0%~70%,较多报道在60%左右,国外高于国内,这些差异与研究者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看法不同有关[2]。可见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有关问题作扼要阐述。
1 抑郁症状的性质及发生的可能因素
1.1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性质
有关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性质至今尚没有一致的看法,Mayer Gross(1920)首先提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这一名称,认为它与病后的心理因素有关。Kasamin(1933)认为它是精神分裂情感性障碍,病人同时存有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症状。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一些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病人出现药物副作用,其中锥体外系症状(extrapyramidal symptom, EPS)容易引起一些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和运动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运动抑制)等,故有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继发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Garoli等[3](1993)亦同意上述观点并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可以是继发于某种妄想(阳性症状,如罪恶妄想)的早期状态(morning phase for delusiors),但抗抑郁剂解除抑制的作用(disinhibitory effect)不会导致妄想复活而出现抑郁症状,即抗抑郁药本身不会引起抑郁症状(depressogenic self-medicafion)。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言行减少,退缩等有时与抑郁症状难以区别,故有学者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与阴性症状有关。Sax等(1996)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与其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呈正相关。但上述种种看法均未能较好地解释精神分裂抑郁症状的实质。至1989年,Knights等比较明确指出,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观点现已渐被不少学者所认同。其依据有:[1,2,4]①抑郁症状可以发生在精神分裂症的各个时期,其中以急性期更为多见;②抑郁症状随着精神分裂症病情的好转而缓解,但其再显率可高达80%,说明抑郁症状在这类患者的相对稳定性;③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有其特征,它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有一定联系,但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④许多病人抑郁症状在未服抗精神病药物之前已存在或停药一段时间后仍存在;⑤抗精神病药所致的EPS以运动障碍为主,抑郁症状是继发。
, 百拇医药
1.2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发生的可能因素
1.2.1 继发因素:①抗精神病药物: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病人可以出现不良副反应,其中锥体外系副作用更易引起病人的抑郁、焦虑情绪;②精神病后抑郁:反复发作的病程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易使病人产生抑郁症状,尤其当病人在自知力恢复时,抑郁情绪更为明显;③继发于妄想的心理反应:特别当病人具有罪恶,疑病等妄想时,抑郁症状更易出现;④其它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自如杀未遂,多次住院,境遇差等。
1.2.2 原发因素: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原发因素更为复杂,其产生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与神经递质,尤其是5-HT系统功能的缺陷有关尚待进一步探索。Harrow M等(1994)提出抑郁症状的产生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潜在的易患素质有关,这些人在外界环境因素,如应激,药物等的作用下易产生应激症状。Subotnik[5]等(1997)研究70名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其患情感障碍亲属的关系,结果发现抑郁症状与单相情感性障碍家族史存在相关关系,即有情感障碍的家族更易出现抑郁症状,提示了家族遗传易感性。Smith等[6](1997)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损害的临床表现,推测抑郁症状的产生与记忆作用有关,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反映内在编码(deep encoding)的记忆作用有相关关系,指出依赖内在编码的记忆过程作用缺损与抑郁症状的产生有关。
, 百拇医药
有时要明确判定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是原发或继发并不容易,Perenyi等[7](1998)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常与阴性症状,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等互相重叠或混淆,说明精神分裂抑郁症状的产生与疾病本身、药物作用及心理因素等的影响有关。王小平等[4](1997)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是造成分裂症病人自杀的主要原因,而自杀行为及自杀未遂对抑郁症状的发生又有一定影响。文化背景不同其抑郁症状的发生原因亦有不同,欧阳香娟等研究发现苗族的抑郁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且多继发于妄想,而汉族的抑郁症状多处于恢复期,认为前者抑郁症状与精神病理因素有关,而后者则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由上可见,精神分裂症(包括原发和继发)抑郁症状的产生是受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生物学因素,亦有社会心理因素,在判断分析时必须加以注意。
2 抑郁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鉴别
抑郁症状作为精神分裂症总体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有它的特征,以绝望感,无助感及精神运动性迟滞等较多见。其妄想内容则以疑病妄想,虚无妄想,罪恶妄想及贫穷妄想较明显。一般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以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嫉妒妄想多见,这正好反映出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其妄想的内容与抑郁情绪有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且更易复发,这一特点正好是妄想内容与抑郁情绪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其自杀行为的发生率相当高,可高达68.1%[1],故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一般不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不多见。Kirkpatrick等(1996)在研究精神病中猜疑,重症抑郁发作和缺损综合征三者的关系时发现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猜疑心明显,指出猜疑是精神分裂症发生重症抑郁的危险因素[8],说明这类病人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在治疗上李一云等[1]发现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加用抗抑郁剂治疗后,起效快,且症状改善时间相对缩短。上述临床特点可否把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看作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型,有待进一步探讨。
, 百拇医药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与其它的抑郁症状有所不同,在临床上鉴别时应注意下面几种情况:①它不同于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症,虽然抑郁症有时可以伴发一些精神病性症状而与精神分裂症混淆,但抑郁症以抑郁症状作为其临床的主要表现,并持续于整个病程,以躯体化障碍,焦虑症状较为突出,反复发作的情况比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多见,对抗抑郁剂治疗疗效好,起效快。精神分裂症病人以思维行为障碍和情感淡漠较明显,其抑郁症状的改善与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关系更密切。实验室方面检查,Ismail[9]等(1998)对64例抑郁症状发生率很高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时,发现这组病人,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却较低,与抑郁症在神经内分泌方面的改变可能有所不同。②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介于精神分裂和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明显,或这两组症状可在不同次发病中交替出现,分裂症状有妄想,幼觉和思维障碍等,情感性症状为躁狂或抑郁,且以躁狂-抑郁的双相形式较多见,而其抑郁相的抑郁症状更近似抑郁症,这类病人起病较急,间歇发作,缓解情况良好,病前适应环境能力较好,发病多有诱因。③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抑郁状态以其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史及有锥体外系症状表现,一般不难区分,必要时减药或停药可以进行区别。④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病人,Perenyi等的研究显示其抑郁症状的产生与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时间长短和剂量大小呈正相关。⑤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且与心理因素关系较密切,此时病人的自知力恢复,这种情况在一些自尊心较强,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处境差的病人更多见。
, 百拇医药
此外,必须强调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不同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前者以焦虑、躯体障碍、绝望感等特异性抑郁症状较明显,后者则以淡漠、无欲、退缩为主要表现。Addington(1998)使用“Calgary depression scals(CDS)”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指出该量表合用其它一些量表(如positive and negative scale, PANSS;和simpson Angus scale,SA)可以有效地把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锥体外系症状区分开来[10]。
3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治疗
对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是否合并抗抑郁药治疗有不同的意见,有些作者认为不需要合并抗抑郁药治疗,其理由是抑郁症状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症状表现,它随着抗精神病药的生效,病情的缓解抑郁症状亦会减轻或消失,另外,抗抑郁药对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亦缺少疗效作用。甘景梨等[11](1997)对159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病人进行有关的研究后,发现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加用抗抑郁剂治疗与合并抗抑郁剂治疗的疗效,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抑郁症状时,一般不需合用抗抑郁剂治疗。Buchanan RW等[12](1996)亦报道精神分裂症病人使用氯氮平加用氟西汀治疗并不能增加其疗效。Krakowski等(1997)和Tollefson等(1998)分别使用氟哌啶醇和奥兰扎平单一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病人时,均发现其抑郁症状随着病情的缓解而明显减轻。
, 百拇医药
然而,近年来有些研究者注意到,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适当合并抗抑郁药治疗其疗效作用更大,其理由有①抗抑郁药可以直接减轻抑郁症状。李一云等报道一组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病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抗抑郁药治疗,结果显示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佳,不仅起效快,且治疗好转所需要时间相对较短。Spina(1994)及Caroli等均报道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病人,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抗抑郁药,选择性5-HT再摄取阻断剂(SSRI)如氟西汀结果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均取得较好的效果。Miiler等(1998)亦报道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使用氟哌啶醇加用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治疗对抑郁症状的改善要比单用Risperdal好。②抗抑郁药可提高抗精神病药物的血浓度,从而提高疗效。Viala等[13](1996)报道一组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病人在使用氟哌啶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40 mg/d,并同时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E),EPS及测定血浆、红细胞氟哌啶醇的浓度,结果发现在治疗2周后病人的症状明显缓解,以后病情继续好转,同时其血浆及红细胞氟哌啶醇的浓度升高较未合用氟西汀的病人明显,其总体疗效较好。Coff[14]等(1995)亦有类似报告。③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发生可能与5-HT功能缺陷有一定关系。Jarena在分析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时曾提到假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与5-HT功能缺陷有一定关系时,则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合并SSRI类药物治疗是合适的。Heresco等(1996)报道对11例难治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氨酸治疗后其抑郁症状减轻,阴性症状分值显著降低,平均达36%[15]。Gerlach指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抑郁症状与D2受体被阻断有关,而非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精神分裂症伴发的抑郁症状使用SSRI抗抑郁药常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我们医院亦曾对135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百忧解治疗,经治疗4周后,发现SANS的分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减分率为22%。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在临床上颇常见,作为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有它的特征,至于它的性质和发生尚不大清楚,临床上需加以仔细区分,是否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目前仍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对于抑郁症状明显,特别是有自杀倾向患者适当加用抗抑郁剂治疗是有用的。
马崔(广州市精神病医院 510370)
参考文献
1.李一云,刘玉局,季建林,等. 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2):114
2.杨永倍,吴少兰,赵启圣,等.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分析. 临床精神病学杂志,1997,7(4):207
3.Caroli F, Baldacci E, Ribeyre P, et al.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Encephalon, 1993, 19(2):393
, 百拇医药
4.王少平,肖水源,郝 伟,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原因对照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3):151
5.Subotnik KL, Nuechterlein KH, Asarnow RF, 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e early course of schizophrenia:relationship to familial psychiatric illness. Am J Psychiatry, 1997, 154(11):1551
6.Smith MJ, Amador X, Malaspina D, et al. Clinical correlates of memory in schizophrenia:differential links between depressi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and two types of memory impairment. Amj Psychiatry, 1997, 154(11):1538
, 百拇医药
7.Perenyi A, Norman T, Hopwood M, et al. Negative symptoms and parkinsonian symptoms in chronic hospitalised schizophrenic patients. J Affect Disorder, 1998, 48(2):163
8.Kirkpatrick B, Amador XF, Yale SA, et al. The deficit syndrome the DSM-Ⅳ Field Trial part Ⅱ depressive episodes and persecutory beliefs. Schizophrenic Res, 1996, 20(1):79
9.IsmailK, Kmurray RM, Wheeler MJ, et al. The dexamethasone suppression test in schizophrenia. Psychol Med, 1998, 28(2):311
, 百拇医药
10.Addington D, Addington J, Maticka JE, et al. Specificity of the Calgary depression scale for schizophrenics. Schizophrnic Res, 1994, 11(3):239
11.甘景梨,石宝中.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 中原精神医学杂志,1997,3(3):133
12.Buchanan RW, kirkpatrick M, Bryant M, et al. Fluoxetine augmentation of clozep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m J Psychiatry, 1996, 153(12):1625
13.Viala A, Aymard N, Leyris A, et al. Pharmaco-clinical correlation during fluoxetine adminis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schizophrenia treated with holoperidol decanoate. Therapy, 1996, 51(1):25
, http://www.100md.com
14.Coff DC, Midha K, Sarid S, et al. A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fluoxetine added to neuroleptic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Psychopharmacology, 1995, 117(4):417
15.Heresco LU, Javitt DC, Ermilov M, et al.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of glycine adjuvant therapy for treatment-resistand schizophrenia. Br J Psychiatry, 1996, 169(5):6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