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502153
砷剂治疗牙髓病致砷性牙龈炎
http://www.100md.com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0年第2期
     孙忠卫 高天丽 于洪光

     关键词:亚砷酸 牙髓 牙龈炎

    治疗牙髓病常用亚砷酸糊剂(含As2O347.8%)使牙髓失活,其疗效可靠,但常因操作不当使砷剂漏入或推压入牙间隙,而引起砷性牙龈炎。我们对使用砷剂治疗牙髓病的473名来院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

    1.临床资料与方法:对牙有冷热激发痛、自发痛、探痛,牙髓活力测验阳性的473名牙髓病患者(其中恒牙436人,乳牙37人),按常规开髓后,将失活剂置入髓腔中,再放入大小适宜的棉球后,用牙胶暂封。恒牙分别于48 h(Ⅰ组236人)和72 h(Ⅱ组200人),乳牙于48 h(Ⅲ组37人)取药观察。

    2.结果与讨论:3组病例分别有4例(Ⅰ组)、4例(Ⅱ组)、1例(Ⅲ组)发生牙龈炎,发病率分别为1.69%、2.00%和2.70%,3组发病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亚砷酸作为常用的牙髓失活剂,疗效可靠,但是毒性较大,在使用过程中,易导致牙龈炎,甚至牙龈及牙槽骨坏死,损伤的创面常需数周才能痊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由于牙龈组织及牙槽骨的破坏,可留下牙间隙过大等后遗症。因此,在应用砷剂治疗牙髓病时,应预防砷剂引起的局部牙周组织中毒损伤。

    作者单位:孙忠卫(264025 山东省烟台市职业病防治院)

    高天丽(264025 山东省烟台市职业病防治院)

    于洪光(264025 山东省烟台市职业病防治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