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带卷弧形板固定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
作者:李鑫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中医院536100
关键词:
中医正骨000720 自1993年以来,作者用手法复位 绷带卷结合弧形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24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 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19~48岁。右侧17个跟骨,左侧11个跟骨,共计28个跟 骨。就诊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6天。全部跟骨均有不同程度横径增宽。Bhler氏角20~29°者5个跟骨,10~19°者11个跟骨,0~9°者8个跟骨,负角的4个跟骨 。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复位 患者仰卧位。一助手固定伤肢于屈髋屈膝各90°位,另一助手手持足前部向 下牵引,维持踝关节于跖屈位。术者站于患侧,双手四指相交叉环抱跟骨结节后上方,掌根 扣住跟骨内外侧,一边向下方牵引,使跟骨结节向下方移位而恢复Bhler氏角;一 边左右摇晃使粉碎而嵌插的骨折块松解开,再在维持向下牵引的同时,双掌根用力相扣,以 矫 正跟骨体横径的增宽。检查内外踝下方还有否突出不平的骨块,用两拇指对向推挤使之矫 正。
, 百拇医药
2.2 固定方法 助手维持踝关节跖屈位,跟骨体内外侧各放一绷带卷,足底放一塔形垫,用绷带按跟骨结节 上方、外侧绷带卷、足底塔形垫、足背、足底塔形垫、内侧绷带卷、跟骨结节上方的顺序 适当用力加压缚扎数层,再用胶布交叉于绷带上粘贴使绷带不松脱;在踝前侧放置一弧形板 ,上下端用绷带固定于小腿及足部,以限制踝关节背伸(弧形板以不限制足趾背伸为度,以 免影响早期功能锻炼)。每周复查1次,发现绷带松动时及时更换。
2.3 功能锻炼 早期作足趾屈伸练习,3周后解弧形板作轻微的踝关节屈伸及内外翻。4~6周解除绷带卷, 进一步练习踝关节功能,同时给中药外洗。2个月后作不负重练行。3个月后逐渐负重。
3 治疗结果
本组24例28个跟骨,固定4~6周均获临床愈合。Bohler氏角?30°者18例,21个跟骨;25 ~30°者5例,6个跟骨;20°者1例,1个跟骨。随访22例,最短6个月,最长4年,平均1年8 个月。伤足无痛感,小腿肌力正常,恢复原工作及行走者18例,为优;阴雨天或久行后有轻 度疼痛,肌力正常,能坚持原工作者2例,为良;足部屈伸力轻度减弱,远行后疼痛明 显,能勉强工作者者2例,为可。优良率为91%。
, http://www.100md.com
4 讨 论
跟骨骨折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粉碎性骨折由于常波及距下关 节,使足部桁架结构丧失了后方的“撑杆”作用,足纵弓塌陷,Bhler氏角变小、消失或 甚至呈 负角,跟腱相对延长,跟骨体两侧皮质骨被挤开而变宽。这些改变破坏了足部的生物力学结 构,处理不当易出现小腿肌力减弱,足跟痛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治疗上的关键是 :①恢复跟距关节面,并尽早活动,使关节面更好地模造塑形。②恢复结节关节(Bhler氏 角),并在固定与活动中能有效对抗跟腱的牵拉力。③恢复跟骨横径,并在固定与活动中 有可靠的对挤力维持。即在治疗过程中贯穿着中医骨伤治疗的动静结合的原则,把固定与活 动统一起来,加快骨折愈合,促进功能恢复,尽量预防后遗症。
手法复位中,牵拉使跟骨结节向下移动,能有效地恢复跟骨Bhler氏角,跟骨骨折多为垂 直 压缩应力所致,韧带完整,利用完整的韧带张力,在骨折下关节处强力牵引并内、外翻转, 由于完整韧带连接,关节不会张开,骨折压缩的部分被牵开,所以塌陷的跟距关节面有不同 程度的恢复,双掌根的对挤可使增宽的跟骨横径恢复正常的宽度。为了使固定与活动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的固定方法一定要既能牢靠地固定,又有利于早 期的功能锻炼,所用的两个绷带卷有如跟骨夹,维持着正常的跟骨横径;足底的塔形垫结合 绕过跟骨结节的“8”字绷带的相对牵拉,能有效地维持复位后的Bhler氏角,防止足弓下 降;足前的弧形板能有效地控制足在跖屈位,防止因小腿三头肌的张力而使跟骨结节向上移 位。固定后消除了引起骨折再移位的不良应力,同时又为早期的功能锻炼创造条件。功能锻 炼的原则是早锻炼,迟负重,以免于骨折愈合未坚固时因不当的负重,使跟骨再度受压,再 次损伤跟距关节面,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的功能锻炼对改善局部 的血液循环,加快肿胀的消退,促进骨折的愈合及磨造损伤的关节,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 生率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结合中后期的中药外洗,可收到较 好的治疗效果。
(1999-07-12收稿 1999-10-26修回),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中医院536100
关键词:
中医正骨000720 自1993年以来,作者用手法复位 绷带卷结合弧形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24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 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19~48岁。右侧17个跟骨,左侧11个跟骨,共计28个跟 骨。就诊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6天。全部跟骨均有不同程度横径增宽。Bhler氏角20~29°者5个跟骨,10~19°者11个跟骨,0~9°者8个跟骨,负角的4个跟骨 。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复位 患者仰卧位。一助手固定伤肢于屈髋屈膝各90°位,另一助手手持足前部向 下牵引,维持踝关节于跖屈位。术者站于患侧,双手四指相交叉环抱跟骨结节后上方,掌根 扣住跟骨内外侧,一边向下方牵引,使跟骨结节向下方移位而恢复Bhler氏角;一 边左右摇晃使粉碎而嵌插的骨折块松解开,再在维持向下牵引的同时,双掌根用力相扣,以 矫 正跟骨体横径的增宽。检查内外踝下方还有否突出不平的骨块,用两拇指对向推挤使之矫 正。
, 百拇医药
2.2 固定方法 助手维持踝关节跖屈位,跟骨体内外侧各放一绷带卷,足底放一塔形垫,用绷带按跟骨结节 上方、外侧绷带卷、足底塔形垫、足背、足底塔形垫、内侧绷带卷、跟骨结节上方的顺序 适当用力加压缚扎数层,再用胶布交叉于绷带上粘贴使绷带不松脱;在踝前侧放置一弧形板 ,上下端用绷带固定于小腿及足部,以限制踝关节背伸(弧形板以不限制足趾背伸为度,以 免影响早期功能锻炼)。每周复查1次,发现绷带松动时及时更换。
2.3 功能锻炼 早期作足趾屈伸练习,3周后解弧形板作轻微的踝关节屈伸及内外翻。4~6周解除绷带卷, 进一步练习踝关节功能,同时给中药外洗。2个月后作不负重练行。3个月后逐渐负重。
3 治疗结果
本组24例28个跟骨,固定4~6周均获临床愈合。Bohler氏角?30°者18例,21个跟骨;25 ~30°者5例,6个跟骨;20°者1例,1个跟骨。随访22例,最短6个月,最长4年,平均1年8 个月。伤足无痛感,小腿肌力正常,恢复原工作及行走者18例,为优;阴雨天或久行后有轻 度疼痛,肌力正常,能坚持原工作者2例,为良;足部屈伸力轻度减弱,远行后疼痛明 显,能勉强工作者者2例,为可。优良率为91%。
, http://www.100md.com
4 讨 论
跟骨骨折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粉碎性骨折由于常波及距下关 节,使足部桁架结构丧失了后方的“撑杆”作用,足纵弓塌陷,Bhler氏角变小、消失或 甚至呈 负角,跟腱相对延长,跟骨体两侧皮质骨被挤开而变宽。这些改变破坏了足部的生物力学结 构,处理不当易出现小腿肌力减弱,足跟痛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治疗上的关键是 :①恢复跟距关节面,并尽早活动,使关节面更好地模造塑形。②恢复结节关节(Bhler氏 角),并在固定与活动中能有效对抗跟腱的牵拉力。③恢复跟骨横径,并在固定与活动中 有可靠的对挤力维持。即在治疗过程中贯穿着中医骨伤治疗的动静结合的原则,把固定与活 动统一起来,加快骨折愈合,促进功能恢复,尽量预防后遗症。
手法复位中,牵拉使跟骨结节向下移动,能有效地恢复跟骨Bhler氏角,跟骨骨折多为垂 直 压缩应力所致,韧带完整,利用完整的韧带张力,在骨折下关节处强力牵引并内、外翻转, 由于完整韧带连接,关节不会张开,骨折压缩的部分被牵开,所以塌陷的跟距关节面有不同 程度的恢复,双掌根的对挤可使增宽的跟骨横径恢复正常的宽度。为了使固定与活动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的固定方法一定要既能牢靠地固定,又有利于早 期的功能锻炼,所用的两个绷带卷有如跟骨夹,维持着正常的跟骨横径;足底的塔形垫结合 绕过跟骨结节的“8”字绷带的相对牵拉,能有效地维持复位后的Bhler氏角,防止足弓下 降;足前的弧形板能有效地控制足在跖屈位,防止因小腿三头肌的张力而使跟骨结节向上移 位。固定后消除了引起骨折再移位的不良应力,同时又为早期的功能锻炼创造条件。功能锻 炼的原则是早锻炼,迟负重,以免于骨折愈合未坚固时因不当的负重,使跟骨再度受压,再 次损伤跟距关节面,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的功能锻炼对改善局部 的血液循环,加快肿胀的消退,促进骨折的愈合及磨造损伤的关节,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 生率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结合中后期的中药外洗,可收到较 好的治疗效果。
(1999-07-12收稿 1999-10-26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