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指掌侧面皮神经分布和微血管的关系
人手指掌侧面皮神经分布和微血管的关系
王鲁建 柏树令
摘要 目的:阐明正常成人手指掌侧面皮神经分布和微血管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断指再植后的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为某些皮肤疾病原因和皮肤移植方法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死亡后的正常成人手指掌侧面皮肤的末梢神经。结果:(1)真皮乳头层内神经多分布在表皮下和血管丛附近。(2)真皮网织层内神经多位于小血管附近和汗腺周围,神经分支呈串珠状或波纹状。(3)皮下组织内神经围绕脂肪细胞形成神经网,并可见神经干。结论:(1)S-100蛋白标记雪旺氏细胞具有特异性。(2)真皮及皮下组织内末梢神经分布广泛,与微血管的走行和分布基本吻合。
关键词:S-100蛋白 感觉神经 SP免疫组化方法 皮肤 人类
, http://www.100md.com
目前,断指再植手术成功后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是手指的感觉障碍仍普遍存在,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对手指皮肤感觉神经分布和微血管关系的基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1983年Harriett等[1]报道了用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显示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获得成功, 使显示细小皮神经成为可能。 虽然,周晓伟和李慧友等研究了婴儿和成人皮肤的感觉神经分布[2,3],但成人手指掌侧面皮神经分布和微血管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上述方法观察了成人手指掌侧面皮肤直皮乳头层、真皮网织层及皮下组织内皮神经的分布特点,为解决断指再植成功后出现的皮肤感觉障碍和某些皮肤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材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及处理: 取死后1h左右的成人手指掌侧面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取面积为1.0cm×0.5cm的组织五块,常规石蜡包埋,做垂直切片,切片厚度为5μm,进行染色观察。
, http://www.100md.com
2 染色试剂: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的即用型鼠源性单克隆抗体S-100蛋白、即用型超敏SP(鼠)免疫组化试剂盒及DAB显色剂。
3 染色方法: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 immunohistochemitry methos, SP),简称SP法。将标本制成5μm的连续切片,经常规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脱苯和水化后,加入3%过氧化氢液灭活10min。直接滴加第一抗体后4℃冰箱过夜,PBS液冲洗后依次加入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及SP复合物,各孵育20min。加酶作用底物,新鲜配制的DAB溶液显色5~10min,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阴性对照采用PBS液代替一抗,其他步骤不变。
结 果
光镜下观察到S-100蛋白染色切片中,雪旺氏细胞胞浆呈棕黄色,由于切面不同可呈现圆形,椭圆形或波纹状等各种形态。
, http://www.100md.com
1 真皮乳头层内皮神经的分布: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底面的凹陷嵌和,其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血管网,神经多在微、小血管附近,数量多而直径较细,通常由数个雪旺氏细胞聚集在一起。乳头内见有长轴与皮肤表皮垂直的触觉小体(图1,2,见插4)
2 真皮网织层内皮神经的分布:皮神经在网织层广泛分支形成网织层神经丛,分布到真皮结缔组织及其中的汗腺和微、小血管周围,在汗腺周边有雪旺氏细胞环绕排列,在其附近有神经丛伴行(图3,见插4)。在神经束横断面上可见数个雪旺氏细胞聚集在一起呈圆形或椭圆形,神经束与血管伴行(图4,见插4)。
3 皮下组织层内的皮神经分布:神经束在皮下组织中分支形成神经丛,在脂肪小叶间横行或纵行的神经分支被结缔组织包绕(图5,见插4),还可见斜切的较粗大的神经束(图6,见插4)。
, http://www.100md.com
图1 真皮乳头层触觉小体(→),雪旺氏细胞(→)的S-100蛋白标记染色(×200)
图2 真皮乳头层触觉小(→)、雪旺氏细胞(→)的S-100蛋折标记染色(×400)
图3 真皮网织层内 腺周围标记睥雪旺氏细胞(→、→)。小血管(▲)
图4 真皮网织层小血管(▲)旁的神经束(——→)上标记的雪旺氏细胞(×400)
, 百拇医药
图5 皮下组织内脂肪小叶间的神经分支上标记的雪旺氏细胞(→、→)(×400)
图6 浅、深筋膜间较粗大的神经束(——→)上标记的雪旺氏细胞(×400)
讨 论
柏树令等研究证实皮肤内的微血管树的分支共为五级[4]。从皮下组织至真皮乳头层共为四级血管网。我们研究发现皮神经的分布与微血管树的走行、分布很相似。皮神经多与血管伴行。皮肤微循环血管树在皮下形成血管网供应且包绕皮肤附属器,皮神经在皮下形成丰富的神经丛支配且包绕皮肤附属器。人手指皮肤感觉神经的研究,揭示了人手指皮肤内皮神经的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描述人手指皮肤的皮神经分布与微循环血管树的关系,填补了皮神经研究领域的空白。
, http://www.100md.com
在周围神经组织内,雪旺氏细胞与神经纤维关系最密切。雪旺氏细胞分泌多种营养物质以供应神经细胞的需要。神经再生过程中,雪旺氏细胞合成增强[5]。S-100可能作为一种细胞组分存在于雪旺氏细胞浆、细胞膜上,也可能是轴突摄取转运的源泉之一[6]。因此,用S-100蛋白来定位神经纤维是准确、有效的。
J.A.VEGA等[7]研究证明在触觉小体的薄层细胞中S-100蛋白与NGFr抗体发生同种方式的免疫反应。在皮神经束的雪旺氏细胞中,用S-100蛋白时免疫反应极强,用NGFr时很弱。在神经束膜上的雪旺氏细胞中,NGFr表现中等强度。我们以前的研究证明[8]:每个真皮乳头内都有毛细血管存在,而在真皮乳头顶端靠近表皮处为毛细血管动、静脉移行处。本次的研究证明触觉小体与真皮乳头内血管袢伴行,其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所以,用S-100蛋白描述人手指皮肤的皮神经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断指再植术后的感觉神经障碍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http://www.100md.com
作者单位:王鲁建(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柏树令(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参考文献
1 Harriette J. Kahn, FRCP.(C), Alexander Matrks, Heather Thom, RT., et al:Role of antibody to S-100 Motion in diagnostic pathology. Am.J.Clinic Pathology. 1983,79:341
2 周晓伟,沈建平,柏树令,等。人皮肤神经分布的计量学研究(一)正常婴儿。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1:3
3 李慧友,柏树令颈前部皮神经构筑研究-S100蛋白免疫组化法染色(二)。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8,3:5
, 百拇医药
4 柏树令,李吉小腿后部皮瓣微细血管构筑解剖学通报1983,6(4):334
5 Lasek RJ, Michael AT. Macromolecular transferfrom glia to the axon. In: Trehene JE.eds. Glialneuron interact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135~153
6 Gysin R,Moore B.Proffitt Regulation of the synthesis of S-100 protein in the rat glial cell.J Biol Chem.1980,225:1515.
7 JA Vega,ME Del Valle, JJ Haro,et al.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mmunoreactivity in meissner and pacinian corpuscles of the human digital skin. The anatomical record. 1993,236:730~736
8 柏树令,李吉国人皮肤微血管的三维构筑及其规律性微循环学杂志1995,5(15):12, 百拇医药
王鲁建 柏树令
摘要 目的:阐明正常成人手指掌侧面皮神经分布和微血管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断指再植后的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为某些皮肤疾病原因和皮肤移植方法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死亡后的正常成人手指掌侧面皮肤的末梢神经。结果:(1)真皮乳头层内神经多分布在表皮下和血管丛附近。(2)真皮网织层内神经多位于小血管附近和汗腺周围,神经分支呈串珠状或波纹状。(3)皮下组织内神经围绕脂肪细胞形成神经网,并可见神经干。结论:(1)S-100蛋白标记雪旺氏细胞具有特异性。(2)真皮及皮下组织内末梢神经分布广泛,与微血管的走行和分布基本吻合。
关键词:S-100蛋白 感觉神经 SP免疫组化方法 皮肤 人类
, http://www.100md.com
目前,断指再植手术成功后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是手指的感觉障碍仍普遍存在,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对手指皮肤感觉神经分布和微血管关系的基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1983年Harriett等[1]报道了用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显示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获得成功, 使显示细小皮神经成为可能。 虽然,周晓伟和李慧友等研究了婴儿和成人皮肤的感觉神经分布[2,3],但成人手指掌侧面皮神经分布和微血管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上述方法观察了成人手指掌侧面皮肤直皮乳头层、真皮网织层及皮下组织内皮神经的分布特点,为解决断指再植成功后出现的皮肤感觉障碍和某些皮肤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材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及处理: 取死后1h左右的成人手指掌侧面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取面积为1.0cm×0.5cm的组织五块,常规石蜡包埋,做垂直切片,切片厚度为5μm,进行染色观察。
, http://www.100md.com
2 染色试剂: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的即用型鼠源性单克隆抗体S-100蛋白、即用型超敏SP(鼠)免疫组化试剂盒及DAB显色剂。
3 染色方法: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 immunohistochemitry methos, SP),简称SP法。将标本制成5μm的连续切片,经常规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脱苯和水化后,加入3%过氧化氢液灭活10min。直接滴加第一抗体后4℃冰箱过夜,PBS液冲洗后依次加入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及SP复合物,各孵育20min。加酶作用底物,新鲜配制的DAB溶液显色5~10min,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阴性对照采用PBS液代替一抗,其他步骤不变。
结 果
光镜下观察到S-100蛋白染色切片中,雪旺氏细胞胞浆呈棕黄色,由于切面不同可呈现圆形,椭圆形或波纹状等各种形态。
, http://www.100md.com
1 真皮乳头层内皮神经的分布: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底面的凹陷嵌和,其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血管网,神经多在微、小血管附近,数量多而直径较细,通常由数个雪旺氏细胞聚集在一起。乳头内见有长轴与皮肤表皮垂直的触觉小体(图1,2,见插4)
2 真皮网织层内皮神经的分布:皮神经在网织层广泛分支形成网织层神经丛,分布到真皮结缔组织及其中的汗腺和微、小血管周围,在汗腺周边有雪旺氏细胞环绕排列,在其附近有神经丛伴行(图3,见插4)。在神经束横断面上可见数个雪旺氏细胞聚集在一起呈圆形或椭圆形,神经束与血管伴行(图4,见插4)。
3 皮下组织层内的皮神经分布:神经束在皮下组织中分支形成神经丛,在脂肪小叶间横行或纵行的神经分支被结缔组织包绕(图5,见插4),还可见斜切的较粗大的神经束(图6,见插4)。
, http://www.100md.com
图1 真皮乳头层触觉小体(→),雪旺氏细胞(→)的S-100蛋白标记染色(×200)
图2 真皮乳头层触觉小(→)、雪旺氏细胞(→)的S-100蛋折标记染色(×400)
图3 真皮网织层内 腺周围标记睥雪旺氏细胞(→、→)。小血管(▲)
图4 真皮网织层小血管(▲)旁的神经束(——→)上标记的雪旺氏细胞(×400)
, 百拇医药
图5 皮下组织内脂肪小叶间的神经分支上标记的雪旺氏细胞(→、→)(×400)
图6 浅、深筋膜间较粗大的神经束(——→)上标记的雪旺氏细胞(×400)
讨 论
柏树令等研究证实皮肤内的微血管树的分支共为五级[4]。从皮下组织至真皮乳头层共为四级血管网。我们研究发现皮神经的分布与微血管树的走行、分布很相似。皮神经多与血管伴行。皮肤微循环血管树在皮下形成血管网供应且包绕皮肤附属器,皮神经在皮下形成丰富的神经丛支配且包绕皮肤附属器。人手指皮肤感觉神经的研究,揭示了人手指皮肤内皮神经的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描述人手指皮肤的皮神经分布与微循环血管树的关系,填补了皮神经研究领域的空白。
, http://www.100md.com
在周围神经组织内,雪旺氏细胞与神经纤维关系最密切。雪旺氏细胞分泌多种营养物质以供应神经细胞的需要。神经再生过程中,雪旺氏细胞合成增强[5]。S-100可能作为一种细胞组分存在于雪旺氏细胞浆、细胞膜上,也可能是轴突摄取转运的源泉之一[6]。因此,用S-100蛋白来定位神经纤维是准确、有效的。
J.A.VEGA等[7]研究证明在触觉小体的薄层细胞中S-100蛋白与NGFr抗体发生同种方式的免疫反应。在皮神经束的雪旺氏细胞中,用S-100蛋白时免疫反应极强,用NGFr时很弱。在神经束膜上的雪旺氏细胞中,NGFr表现中等强度。我们以前的研究证明[8]:每个真皮乳头内都有毛细血管存在,而在真皮乳头顶端靠近表皮处为毛细血管动、静脉移行处。本次的研究证明触觉小体与真皮乳头内血管袢伴行,其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所以,用S-100蛋白描述人手指皮肤的皮神经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断指再植术后的感觉神经障碍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http://www.100md.com
作者单位:王鲁建(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柏树令(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参考文献
1 Harriette J. Kahn, FRCP.(C), Alexander Matrks, Heather Thom, RT., et al:Role of antibody to S-100 Motion in diagnostic pathology. Am.J.Clinic Pathology. 1983,79:341
2 周晓伟,沈建平,柏树令,等。人皮肤神经分布的计量学研究(一)正常婴儿。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1:3
3 李慧友,柏树令颈前部皮神经构筑研究-S100蛋白免疫组化法染色(二)。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8,3:5
, 百拇医药
4 柏树令,李吉小腿后部皮瓣微细血管构筑解剖学通报1983,6(4):334
5 Lasek RJ, Michael AT. Macromolecular transferfrom glia to the axon. In: Trehene JE.eds. Glialneuron interact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135~153
6 Gysin R,Moore B.Proffitt Regulation of the synthesis of S-100 protein in the rat glial cell.J Biol Chem.1980,225:1515.
7 JA Vega,ME Del Valle, JJ Haro,et al.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mmunoreactivity in meissner and pacinian corpuscles of the human digital skin. The anatomical record. 1993,236:730~736
8 柏树令,李吉国人皮肤微血管的三维构筑及其规律性微循环学杂志1995,5(15):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