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实验大鼠和小鼠常见病原菌初查
郭维植 陈建辉 董新平 王伙聪 沈晓娜
关键词:福建省 实验大鼠 小鼠 病原菌 实验动物携带的各种病原菌,直接影响实验动物的质量和标准化,不同程度干扰各个领域中生命科学实验的结果,因而成为微生物质控的重要内容。为逐步查明本省各类实验动物病原菌的存在和分布情况。我们于1994年首次承担实验小鼠、大鼠微生物监测的同时,开展病原菌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与采集 被检大鼠和小鼠来自本省四个单位共51只,其中SD大鼠13只,昆明小鼠21只,ICR小鼠10只,BALB/c裸小鼠7只。鼠被毛、气管分泌物及盲肠内容物的采集方法按文献[1]进行。
1.2 培养基 以Sabouraud氏琼脂分离霉菌;血琼脂、麦康凯琼脂、Chapman琼脂平板分离呼吸道细菌,S.S、DHL、NAC、3%琼脂血平板分离肠道细菌,这些培养基全由本细菌室自制。鼠肺支原体用双相培养基(M-P3)增菌鉴定,其产品来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科技开发处。
, 百拇医药
1.3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参照文献[1,2]方法。鼠肺支原体的培养鉴定是以无菌操作技术将受检动物的气管剪取一段接种M-P3培养基,放烛缸(37℃)中培养1周,每日观察颜色变化,凡培养液由紫色变为绿色且澄清透明者判为阳性。
2 结果
以常规微生物培养法对51只不同种类、品系和级别的大、小鼠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对常见(条件)致病性细菌和霉菌分类进行系统鉴定和统计。
2.1 致病性细菌检出结果 检测25份普通级大、小鼠气管分泌物标本,鼠肺支原体阳性者6份;从44只普通级大、小鼠中分离出葡萄球菌1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其他多为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7株,其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株;G-球菌10株(22.7%),其中具溶血性者8株;变形杆菌21株,其中奇异变形杆菌17株;同时分离出绿脓杆菌、产碱杆菌、粪产碱假单胞菌、枸橼酸杆菌等共16株(表1)。此外,在SPF级裸小鼠的气管分泌物中检出1株甲型链球菌(14.3%)。按单只鼠统计,同一鼠体检出上述4种细菌的有4只(9.1%),检出3种、2种、1种细菌的分别为9只(20.1%)、11只(25.0%)、17只(38.6%)、没检出上述细菌但为非溶血性杆菌的3只(6.8%)。从总体看,鼠气管分泌物分离菌株多为链球菌、溶血性球菌,其次是变形杆菌、肺支原体,其携带单种菌的20只,2种菌的4只。肠道分离菌株多为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标本中同时检出2种以上条件致病菌较多。
, 百拇医药
2.2 条件致病性霉菌检出结果 抽查42只大、小鼠被毛,检出条件致病性霉菌7种(类)31株占73.8%,细菌5株。见表2。
从表2可见青霉的检出率(28.6%)最高,其它依次是曲霉(23.6%)、毛霉(14.3%)、枝孢霉(7.1%)。
表1 普通级大、小鼠气管及肠道病原菌分离结果
鼠别
被检
数
(只)
变形
杆菌
产硷
, 百拇医药
菌类
绿脓
杆菌
枸橼
酸菌
摩根
氏菌
普罗菲
登斯菌
阴沟
杆菌
肺支
原体
葡萄
, http://www.100md.com
球菌
链球菌
溶血性
肺炎克
雷伯氏菌
甲
乙
丙(型)
G-球菌
G+
G-杆菌
昆明小鼠
, 百拇医药 21
7
4
1
1
1
1
3
8
2
3
1
2
1
, 百拇医药
2
2
ICR小鼠
10
3
1
1
2
1
1
SD大鼠
13
11
3
, 百拇医药
5
5
1
1
合计
44
21
4
2
1
1
1
1
6
, 百拇医药
15
2
3
2
8
2
2
3
检出率(%)
47.7
9.1
4.6
2.3
2.3
, http://www.100md.com
2.3
2.3
24(6/25)*
34.1
15.9
18.2
4.6
4.6
6.8
*肺支原体查大、小鼠25只(6/25)表2 普通级大、小鼠被毛霉菌分离结果
鼠别
被检数
, http://www.100md.com
(只)
杂色
曲霉
黄
曲霉
黑
曲霉
土
曲霉
毛霉
青霉
枝孢霉
(细菌)
昆明小鼠
, 百拇医药
20
2
1
2
9
2
(2)
ICR小鼠
10
1
2
4
1
SD大鼠
, http://www.100md.com
12
1
1
1
1
2
1
(3)
合计
42
4
1
1
4
, 百拇医药
6
12
3
(5)
检出率(%)
9.5
2.4
2.4
9.5
14.3
28.6
7.1
3 讨论
, 百拇医药
自1988年我国颁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以来,各省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后开展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监测和摸底调查。对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水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至今,对不同级别大、小鼠携带病原菌种类的调查范围较窄,尤其是那些被列为清洁级实验动物病原菌检测等级标准之外的(条件)致病菌,极少见有报告。因而未能客观全面地体现和评价大、小鼠染菌现状,从而为防制工作及修订实验动物标准提供足够依据。
我们通过初次全面调查证明,本省实验大、小鼠携带病原菌种类多至近20种,检出率最高者为变形杆菌(47.7%),其它依次为葡萄球菌(34.1%)、鼠肺支原体(24.0%)、溶血性G-球菌(18.2%)、链球菌(15.9%),以及其它肠杆菌科细菌。虽未查出一级动物应排除的4种病原菌,但其中二、三级应排除的病原性细菌占一定比例如鼠肺支原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等。本次调查发现,SPF等级外细菌占近10种(类),其中基本上都是条件致病菌,一旦感染动物受不良条件影响或外来因素刺激,可能引发传染病。刘文武等[3]报道,北京市某实验动物中心普通级BALB/c小鼠种群曾暴发由弗氏枸橼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致使大量小鼠死亡。有些虽致病力不强,但长期潜在动物体内,造成隐形感染或混合感染,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在微生物质量控制中应将它们列入检测内容。
, 百拇医药
本次调查发现被检鼠中有27.3%的分离菌株为非常见溶血性革兰氏阴性球菌或杆菌。溶血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血球溶化是因为受细菌产生溶血毒素的作用所致,此毒素亦为外毒素的一种,故凡是溶血性菌株大多有致病性。这类菌株在本次检测实验中多样复杂,用常规培养基保种易失活,难以鉴定,其中部分可能是未被认识的(条件)致病菌。它们对大、小鼠的危害性如何,尚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郭维植(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州,350001)
陈建辉(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州,350001)
董新平(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州,350001)
王伙聪(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州,350001)
沈晓娜(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州,350001)
参考文献
1,吴小闲主编.医学实验动物监测手册.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监测分册〔M〕.北京: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1992,6~13.
2,北京市卫生防疫站编.卫生防疫.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55、668~724.
3,刘文武,等.由弗氏枸橼酸杆菌引起的小鼠群传染病[J].中国实验动物杂志,1994,4(4)∶223., 百拇医药
关键词:福建省 实验大鼠 小鼠 病原菌 实验动物携带的各种病原菌,直接影响实验动物的质量和标准化,不同程度干扰各个领域中生命科学实验的结果,因而成为微生物质控的重要内容。为逐步查明本省各类实验动物病原菌的存在和分布情况。我们于1994年首次承担实验小鼠、大鼠微生物监测的同时,开展病原菌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与采集 被检大鼠和小鼠来自本省四个单位共51只,其中SD大鼠13只,昆明小鼠21只,ICR小鼠10只,BALB/c裸小鼠7只。鼠被毛、气管分泌物及盲肠内容物的采集方法按文献[1]进行。
1.2 培养基 以Sabouraud氏琼脂分离霉菌;血琼脂、麦康凯琼脂、Chapman琼脂平板分离呼吸道细菌,S.S、DHL、NAC、3%琼脂血平板分离肠道细菌,这些培养基全由本细菌室自制。鼠肺支原体用双相培养基(M-P3)增菌鉴定,其产品来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科技开发处。
, 百拇医药
1.3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参照文献[1,2]方法。鼠肺支原体的培养鉴定是以无菌操作技术将受检动物的气管剪取一段接种M-P3培养基,放烛缸(37℃)中培养1周,每日观察颜色变化,凡培养液由紫色变为绿色且澄清透明者判为阳性。
2 结果
以常规微生物培养法对51只不同种类、品系和级别的大、小鼠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对常见(条件)致病性细菌和霉菌分类进行系统鉴定和统计。
2.1 致病性细菌检出结果 检测25份普通级大、小鼠气管分泌物标本,鼠肺支原体阳性者6份;从44只普通级大、小鼠中分离出葡萄球菌1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其他多为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7株,其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株;G-球菌10株(22.7%),其中具溶血性者8株;变形杆菌21株,其中奇异变形杆菌17株;同时分离出绿脓杆菌、产碱杆菌、粪产碱假单胞菌、枸橼酸杆菌等共16株(表1)。此外,在SPF级裸小鼠的气管分泌物中检出1株甲型链球菌(14.3%)。按单只鼠统计,同一鼠体检出上述4种细菌的有4只(9.1%),检出3种、2种、1种细菌的分别为9只(20.1%)、11只(25.0%)、17只(38.6%)、没检出上述细菌但为非溶血性杆菌的3只(6.8%)。从总体看,鼠气管分泌物分离菌株多为链球菌、溶血性球菌,其次是变形杆菌、肺支原体,其携带单种菌的20只,2种菌的4只。肠道分离菌株多为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标本中同时检出2种以上条件致病菌较多。
, 百拇医药
2.2 条件致病性霉菌检出结果 抽查42只大、小鼠被毛,检出条件致病性霉菌7种(类)31株占73.8%,细菌5株。见表2。
从表2可见青霉的检出率(28.6%)最高,其它依次是曲霉(23.6%)、毛霉(14.3%)、枝孢霉(7.1%)。
表1 普通级大、小鼠气管及肠道病原菌分离结果
鼠别
被检
数
(只)
变形
杆菌
产硷
, 百拇医药
菌类
绿脓
杆菌
枸橼
酸菌
摩根
氏菌
普罗菲
登斯菌
阴沟
杆菌
肺支
原体
葡萄
, http://www.100md.com
球菌
链球菌
溶血性
肺炎克
雷伯氏菌
甲
乙
丙(型)
G-球菌
G+
G-杆菌
昆明小鼠
, 百拇医药 21
7
4
1
1
1
1
3
8
2
3
1
2
1
, 百拇医药
2
2
ICR小鼠
10
3
1
1
2
1
1
SD大鼠
13
11
3
, 百拇医药
5
5
1
1
合计
44
21
4
2
1
1
1
1
6
, 百拇医药
15
2
3
2
8
2
2
3
检出率(%)
47.7
9.1
4.6
2.3
2.3
, http://www.100md.com
2.3
2.3
24(6/25)*
34.1
15.9
18.2
4.6
4.6
6.8
*肺支原体查大、小鼠25只(6/25)表2 普通级大、小鼠被毛霉菌分离结果
鼠别
被检数
, http://www.100md.com
(只)
杂色
曲霉
黄
曲霉
黑
曲霉
土
曲霉
毛霉
青霉
枝孢霉
(细菌)
昆明小鼠
, 百拇医药
20
2
1
2
9
2
(2)
ICR小鼠
10
1
2
4
1
SD大鼠
, http://www.100md.com
12
1
1
1
1
2
1
(3)
合计
42
4
1
1
4
, 百拇医药
6
12
3
(5)
检出率(%)
9.5
2.4
2.4
9.5
14.3
28.6
7.1
3 讨论
, 百拇医药
自1988年我国颁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以来,各省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后开展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监测和摸底调查。对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水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至今,对不同级别大、小鼠携带病原菌种类的调查范围较窄,尤其是那些被列为清洁级实验动物病原菌检测等级标准之外的(条件)致病菌,极少见有报告。因而未能客观全面地体现和评价大、小鼠染菌现状,从而为防制工作及修订实验动物标准提供足够依据。
我们通过初次全面调查证明,本省实验大、小鼠携带病原菌种类多至近20种,检出率最高者为变形杆菌(47.7%),其它依次为葡萄球菌(34.1%)、鼠肺支原体(24.0%)、溶血性G-球菌(18.2%)、链球菌(15.9%),以及其它肠杆菌科细菌。虽未查出一级动物应排除的4种病原菌,但其中二、三级应排除的病原性细菌占一定比例如鼠肺支原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等。本次调查发现,SPF等级外细菌占近10种(类),其中基本上都是条件致病菌,一旦感染动物受不良条件影响或外来因素刺激,可能引发传染病。刘文武等[3]报道,北京市某实验动物中心普通级BALB/c小鼠种群曾暴发由弗氏枸橼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致使大量小鼠死亡。有些虽致病力不强,但长期潜在动物体内,造成隐形感染或混合感染,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在微生物质量控制中应将它们列入检测内容。
, 百拇医药
本次调查发现被检鼠中有27.3%的分离菌株为非常见溶血性革兰氏阴性球菌或杆菌。溶血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血球溶化是因为受细菌产生溶血毒素的作用所致,此毒素亦为外毒素的一种,故凡是溶血性菌株大多有致病性。这类菌株在本次检测实验中多样复杂,用常规培养基保种易失活,难以鉴定,其中部分可能是未被认识的(条件)致病菌。它们对大、小鼠的危害性如何,尚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郭维植(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州,350001)
陈建辉(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州,350001)
董新平(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州,350001)
王伙聪(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州,350001)
沈晓娜(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州,350001)
参考文献
1,吴小闲主编.医学实验动物监测手册.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监测分册〔M〕.北京: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1992,6~13.
2,北京市卫生防疫站编.卫生防疫.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55、668~724.
3,刘文武,等.由弗氏枸橼酸杆菌引起的小鼠群传染病[J].中国实验动物杂志,1994,4(4)∶2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