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教育》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501409
在医学生中实施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五年效果评价

     胡长风 李红 马迎华 刘玉之 朱锡莹

    摘 要 目的 评价1994~1998年,北京医科大学实施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的5年效果。方法 用整群分层抽样法,从1998年的1~5年级全体3000多名学生中抽取116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把所得统计分析数据与1988、1991、1995的调查分析数据相比较,说明5年效果良好。1988、1991、1995、1998年学生吸烟率分别为30.0%、26.7%、22.5%和5.0%,特别是男生吸烟率分别为58.6%、50.4%,42.5%和8.8%,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可有效地鼓励学生不吸烟,并用来开发新世纪的控烟骨干队伍。

    关键词:吸烟行为 团体干预法 医学生

    北京医科大学从1988~1993年反复研究提出了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1]后,及时制订1994~1999年控烟工作计划,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切入点,每年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开设控烟教育课,实施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经5年实践,于1998年12月作终期评价,获满意效果,并为“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开发新世纪的控烟骨干队伍提供了一个控烟教育的健康促进模式[1-3]

    本文着重介绍北京医科大学1994~1999年实施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的5年终期评价、分析和讨论。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调查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于1998年12月在北京医科大学1~5年级全体3000多名本科和专科生中,抽取116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537名,女生632名。

    2.问卷调查

    结合我国医学生特点,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知识、态度、行为4部分。

    3.资料分析

    共发放调查问卷1169份,回收1094份,有效问卷1094份,回收率93.6%,有效答卷100%。对所有有效问卷按拟定编码过录,用SPSS/PC软件包针对问卷中的各类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应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吸烟率是指经常吸烟者和偶尔吸烟者人数之和在一定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比率。经常吸烟者指每天吸烟,其吸烟量为平均每天1支以上的人。偶尔吸烟者指非每天吸烟,其每周吸烟数量平均不到每天1支的人。

    结 果

    1.一般情况

    在有效的1094份问卷中,平均年龄为20.44岁。学生年级分布见表1。

    表1 1998年所调查的不同年级学生分布情况

    年级

    男生

    女生

    总人数

    %

    一年级

    121

    154

    275

    (25.1)

    二年级

    98

    132

    230

    (21.0)

    三年级

    92

    134

    226

    (20.7)

    四年级

    92

    148

    240

    (21.9)

    五年级

    55

    68

    123

    (11.2)

    总人数

    458

    636

    1094

    (100.0)

    2.学生吸烟情况(见表2及表3)表2 入学前和干预后男女学生的吸烟情况

    人群

    男生

    女生

    男女生合计

    人数

    吸烟率%

    人数

    吸烟率%

    人数

    吸烟率%

    入学前

    441

    16.8

    622

    3.1

    1063

    8.8

    干预后

    441

    8.8

    626

    2.2

    1067

    5.0

    表3 1998年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吸烟情况

    年级

    人数

    经常

    吸烟者

    偶尔吸

    烟者

    总吸

    人数

    吸烟

    率%

    一年级

    235

    0

    1

    1

    0.4

    二年级

    227

    4

    6

    10

    4.4

    三年级

    219

    1

    7

    8

    3.7

    四年级

    262

    5

    14

    19

    7.3

    五年级

    124

    3

    12

    15

    12.1

    总数

    1067

    13

    40

    53

    5.0

    由表2可见,男生的吸烟率由入学前的16.8%下降为调查时的8.8%。由表3可见,随年级升高,学生吸烟率有所增高,以大学5年级学生吸烟率最高,其中经常吸烟率为2.4%;1067份问卷显示经常吸烟者13人,吸烟率1.2%,偶尔吸烟者40人,吸烟率3.8%。经常吸烟及偶尔吸烟者共53人,占1067名学生的4.97%,即吸烟率为5.0%。

    3.学生对12个有关烟草危害人体健康问题的正确回答率见表4。对此12个有关问题赋分,进行比较,见表5。表4 1998年所调查的学生对吸烟与疾病问题的回答正确率

    问题

    答卷数

    回答正确率%

    1.烟草主要的有害成分:

    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等

    1083

    93.7

    2.冠心病

    1089

    90.9

    3.肺癌

    1089

    96.9

    4.膀胱癌

    1088

    52.4

    5.慢性支气管炎

    1036

    95.2

    6.口腔癌

    1086

    82.9

    7.肺气癌

    1087

    82.4

    8.喉癌

    1088

    86.4

    9.外周血管病

    1085

    68.0

    10.口唇白斑

    1087

    70.0

    11.溃疡病

    1086

    73.2

    12.新生儿死亡

    1084

    81.6

    表5 1998年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烟草有关知识得分比较(X±S)

    年级

    男生

    女生

    总数

    一年级

    9.2±2.9

    9.5±2.5

    9.3±2.7

    二年级

    9.0±3.4

    9.9±2.1

    9.5±2.8

    三年级

    9.0±3.5

    9.6±2.4

    9.4±2.8

    四年级

    10.3±2.2

    10.1±2.2

    10.2±2.2

    五年级

    10.8±1.9

    11.1±1.9**

    11.0±1.88**

    **P<0.01,与男生相比,每一正确答案赋1分,每一错误答案或不知道的,赋零分,满分为12分。

    4.医学生对医务人员在控烟中所起的作用及有关反对吸烟的法规制度等问题的回答(见表6),比较不同性别学生的态度得分(表7)。由表6、7可见 ,大部分医学生对医生在控烟工作中有责任及学校、医院有关不吸烟的制度持正向态度,女生态度得分高于男生,P<0.01,差异有显著性。

    5.1988年来北医大学生吸烟率比较

    1988年以来,北京医科大学学生吸烟率明显下降,如1988、1991、1995、1998年吸烟率分别为30.0%、26.7%、22.5%、5.0%[4、5]其中男生吸烟率分别为58.6%,50.4%,42.5%、8.8%。特别是1995~1998年,男生吸烟率下降格外明显。

    表6 1998年所调查的学生对反吸烟的法规制度的同意率

    问题

    答卷数

    正向回答率(%)

    1.教育人民戒烟是医生的责任吗?

    1085

    74.2

    2.吸烟者若既有决心又有信心戒烟的可以成功

    1087

    69.6

    3.医生须要求自己成为不吸烟的榜样

    1084

    86.9

    4.各大学必须为一年级新生开设控烟教育课实施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

    1086

    83.4

    5.对大学一年级新生须进行控烟教育的团体干预法

    1080

    87.6

    6.除实施团体干预法外,对3、4年级学生还需上第二次控烟教育课

    988

    48.8

    7.医院不应聘用吸烟者

    1063

    58.8

    8.医学院校不应招收吸烟学生

    1061

    55.8

    9.医院病案应记录病人的吸烟史

    1060

    87.5

    表7 男女学生对控烟的态度得分比较(X±S)

    年级

    男生

    女生

    总数

    一年级

    6.6±2.3

    7.0±1.6

    6.7±2.1

    二年级

    6.1±2.6

    6.7±2.1

    6.4±2.4

    三年级

    5.6±2.9

    6.3±2.2

    6.0±2.5

    四年级

    6.9±2.1

    7.0±1.9

    7.0±2.0

    五年级

    6.4±2.7

    6.8±2.1**

    6.7±2.4

    **与男生相比P<0.01;正确态度一题为1分;错误态度或不知道为0分;满分为9分。

    讨 论

    1.医学生的“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控制吸烟行为的健康促进模式。这一方法对医学生更新观念,增进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大有帮助。如本次调查结果表明,1094名医学生对有关烟草危害人体健康的知识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12个相关知识题的正确回答率较高,除吸烟与膀胱癌及外围血管病有关两题正确回答率低于70%,其他在70.0%~96.9%之间。女生知识得分高于男生(P<0.01)。大部分医学生对医生在控烟工作中有责任持正确态度,女生态度得分高于男生,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

    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入学之前,学生吸烟率为8.8%,其中男生吸烟率为16.8%,女生吸烟率为3.1%。入学后经在新生入学时及时开设控烟教育课,实施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有效地遏制了往年(如1988年的基线调查)学生入学后吸烟率随年级升高而大幅度升高的趋势,[6]而且比入学前的吸烟率还有所下降。

    3.国内一项医学生吸烟状况变化的调查认为,北京医科大学学生吸烟率下降较明显,可能与其把控烟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有关[5]

    4.本次调查1998年的1~5年级学生吸烟率分别为1.0%、6.3%、3.2%、13.2%、18.2%,说明2~5年级学生虽在入学时接受过控烟教育,但仍有复吸者,尤以4、5年级学生复吸者较多,提示应在4或5年级进行一次强化性控烟教育。

    5.在调查中,76.5%的学生认为“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的入学教育对自己坚持不吸烟有帮助;90.6%表示有信心今后坚决拒绝吸烟。特别是通过每年新生入学教育时开设控烟教育课,由各班班主任帮助、鼓励各班学生建立无烟班,并持之以恒。1996年北京医科大学领导又提出创建无烟大学,制订了各项奖惩规定,使每年无烟班的建立得到巩固和发展,因而1995~1998年学生吸烟率锐减,由1995年的22.5%降至1998年的5.0%,男生吸烟率由1995年的42.5%锐减至1998年的8.8%。说明本方法可能对大学生控烟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这对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吸烟,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十分有利。同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这种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也适用于中、小学的入学教育。

    6.在1999年9月16日北京医科大学荣获“歌德无烟奖”的颁奖会上,吴阶平副委员长用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言鼓励大家:“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应用知识;光有愿望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见诸行动。”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名誉副会长、工程院院士翁心植教授说:“控烟工作是医生的任务,非常重要。医学院校是培育医生的摇篮,希望把这工作继续抓下去”作者认为,一些国家的经验说明,必须先有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下降,才能争取全民吸烟率的下降。只要医学院校坚持实施医学生的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就能为开发新世纪控烟骨干队伍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胡长风(北京医科大学,100083)

    李红(北京医科大学,100083)

    马迎华(北京医科大学,100083)

    刘玉之(北京医科大学,100083)

    朱锡莹(北京医科大学,100083)

    参考文献

    [1]朱锡莹,编著.爱我中华创建无烟世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7.8.

    [2]朱锡莹.医学生的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及其推广应用.中国健康教育,1999,15(5):5-8.

    [3]朱锡莹.关于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的研究.第十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8-24-28日北京.

    [4] 朱锡莹.关于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的研究.心肺血管病杂志,1998,17(2):139-142.

    [5]束爱民,翁心植等.WHO吸烟或健康合作中心抽查北医大“无烟班”控烟情况,第十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8-24-28,北京.

    [6]朱锡莹、刘玉之、王华媛等,对医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及其行为干预研究,医学教育,1994,(6):8-11.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