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504195
慢性鼻炎鼻窦炎的CT表现及诊断(附46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0年第1期
     史晓瑞 龙顺波 康梦奎 霍保全 张询 高建华 边远

    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6例经临床证实为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病人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中道阻塞是引发鼻部及鼻窦疾病的重要原因,其中慢性上颌窦炎,筛窦炎与中鼻道的阻塞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CT能清晰的显示鼻窦和中鼻道的解剖及变异,为术前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估计提供了重要的解剖依据,是目前诊断鼻腔—鼻窦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鼻窦炎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本文通过分析鼻部疾病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及疾病发生的解剖依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影像学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中男19例,女27例,平均34岁,最大78岁,最小17岁。使用GE公司,Prospeed plus CT机,常规进行轴位扫描及冠状位扫描,冠状位扫描从鼻腔前缘开始,行全鼻腔及鼻窦连续扫描。软组织窗,窗宽:320HU,窗位:45HU。骨窗,窗宽:400HU,窗位:层厚、层距均为1 mm。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鼻腔-鼻窦疾病及解剖变异CT图像 CT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钩突,筛泡,筛漏斗,上颌窦的开口,中鼻道,中鼻甲等解剖结构。正常的鼻窦粘膜菲薄,CT扫描不能够显示(图1)。慢性的鼻窦炎症可以表现为粘膜均匀增厚,窦腔密度增高(图2)。鼻中隔中部Zuckerkandl体,致右侧上颌窦自然口阻塞可引起上颌窦粘膜囊肿(图3)。霉菌性上颌窦炎,窦腔内有形状不规则的钙化阴影(图4)。变应性鼻窦炎则表现为:有不规则的高密度影(图5)。

    2.2 中鼻道阻塞与鼻部疾病发生的关系 根据中鼻道阻塞的程度分为:0:正常;Ⅰ粘膜增厚,中鼻道狭窄;Ⅱ中鼻道完全阻塞。再根据鼻窦CT密度计分:0分,窦腔正常;1分,粘膜轻度增厚,病变范围小于窦腔1/3;2分,粘膜增厚病变范围小于窦腔2/3;3分,全窦腔密度增高或有液平面(表1)。

    表1 中鼻道阻塞与鼻部疾病发生的关系
, http://www.100md.com
    中鼻道蝶窦

    N(侧)

    上颌窦

    前筛窦

    后筛窦

    额窦

    阻塞Ⅱ

    38

    77

    72

    37

    36

    25

, http://www.100md.com     狭窄Ⅰ

    27

    19

    31

    11

    11

    7

    正常0

    15

    7

    3

    0

    0

    0
, 百拇医药
    部分

    80

    103

    106

    48

    47

    32

    经统计学分析慢性上颌窦炎,筛窦炎与中鼻道阻塞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1=0.8674;r2=0.7674)

    2.3 鼻部疾病的病变性质与CT表现 CT的特征性改变可提示病变的性质,范围见表2。t3701.gif (5891 bytes)t3702.gif (5260 bytes)t3703.gif (7438 bytes)
, http://www.100md.com
    图1 正常窦口鼻道复合体CT冠状位图象,显示钩突(UP)和筛泡(EB)及引流方向 图2 中鼻道狭窄致单纯阻塞性上颌窦炎 图3 病人冠状CT扫描示鼻中隔中部Zuckerkandl体,右侧上颌窦自然口阻塞致上颌窦粘膜囊肿(箭头)t3704.gif (5488 bytes)t3705.gif (7127 bytes)

    图4 钩突增生肥大窦口阻塞致霉菌性上颌窦炎,窦腔内有密度不均匀的结节状阴影(箭头示:不规则的钙化阴影) 图5 变应性霉菌性鼻窦炎,有不规则的高密度影(箭头)

    表2 病变性质与CT表现

    病种

, 百拇医药     CT表现

    鼻窦炎

    粘膜均匀增厚,窦腔密度增高,时出现气液平面,CT值介于11.0~43.0HU

    霉菌性鼻窦炎

    窦腔密度增高,有密度不均匀的结节状阴影,伴不规则钙化影及窦壁骨质破坏CT介于值39.3~66.7Hu

    变应性霉菌性鼻窦炎

    有不均匀的“双密度影”CT介于值24~57Hu

    3 讨论

    1978年Merserkinger和Dray提出:在鼻腔疾病及鼻窦疾病的发生中,鼻部解剖基础、生理基础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1],多数疾病的发生是基于结构的异常。目前CT扫描可以清楚的显示钩突,筛泡,筛漏斗,上颌窦开口,中鼻甲,中鼻道,额隐窝等解剖结构,而这些结构的异常又是引发鼻炎鼻窦炎的重要解剖结构。
, 百拇医药
    本文收集了43例急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的临床影像资料,我们研究发现中鼻道的阻塞与鼻窦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与1986年Oliverto指出,多发性鼻窦炎很可能是继发于窦口的引流障碍或阻塞的结果是一致的[2]。正常情况下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均开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其窦腔的分泌物引流至此,这一解剖部位是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通气、引流的共同通道。该部位又称窦口鼻道复合体。如果中道发生阻塞,引流障碍则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本组资料中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粘膜的膨胀性增生、钩突的肥大都会影响鼻窦的引流。从图2可以看到,由于鼻中隔粘膜增生,中鼻道上颌窦口被阻塞,致阻塞性上颌窦粘膜囊肿的发生。因此,窦口阻塞的解除是临床治疗慢性及复发性鼻窦炎的关键。曾有作者报道,鼻窦持续性的炎症和窦口阻塞是个相互作用和加重的过程[3]

    本组资料还显示:CT的特征性变化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确定病变性质,病变的范围及术后的疗效预估。从我们获取的资料来看:正常的鼻窦粘膜菲薄,CT扫描不能够显示(图1)。急慢性鼻窦炎则表现为窦腔密度的增高,时出现气液平面,炎症可以局限在单侧、双侧的上颌窦或全组鼻窦,CT值的范围一般是11.4~43Hu。霉菌性鼻窦炎多发生在上颌窦,常为单侧,窦腔密度增高伴有密度不均匀的钙化影及窦壁的骨质破坏,CT值多介于39.3~66.7 Hu。变应性霉菌性鼻窦炎,则常表现为典型的不均匀的“双密度影”。上颌窦粘膜囊肿,通常无自觉症状,CT扫描时多表现为单发,半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附着于窦壁。因此,CT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清楚的显示病变的性质,正确引导手术方案的制定,尤其是目前鼻内窥镜手术的引进,更需要微细解剖结构的显示来指导手术的操作。
, 百拇医药
    因此,CT所显示的病变性质、范围以及解剖结构,在指导手术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认为是目前诊断鼻腔-鼻窦疾病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简介:史晓瑞(1964—),女,河南人,1997年河南医科大学博士毕业。

    作者单位:史晓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100039)

    龙顺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100039)

    康梦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100039)

    张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100039)

    高建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100039)
, http://www.100md.com
    边远(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100039)

    霍保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CT室,北京 100039)

    参考文献

    [1] 韩德民,诸小侬,山下公一.鼻内窥镜手术疗效分析.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2,27:348-350.

    [2] Oliverto PJ,Benson ML,Zinreich SJ.Update on imaging for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95,28:585-608.

    [3] Davidson TM,Murpy C,Mitchell M,et al,Manament of chronic sinusitis in cystic fibrossi.Laryngoscope,1995,105:354-35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