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498686
阑尾类癌5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0年第10期
     作者:金凌

    单位:吴县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江苏吴县,215101

    关键词:

    苏州医学院学报001057 阑尾类癌是起源于阑尾粘膜上皮下嗜银细胞的一种肿瘤,又称嗜银细胞瘤,是阑尾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消化道类癌最好发的部位[1]。1987~1999年我们收治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男3例,女2例,年龄36~62岁。术前均拟诊为急、慢性阑尾炎。5例均有急慢性腹痛或右下腹痛,其中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3例,仅有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体温不高,血象基本正常2例。术中发现,肿块位于阑尾尖端3例,阑尾中段呈球型1例,基底部1例。肿块直径2.5cm 1例,1~2cm 4例。行单纯阑尾切除术1例,连同系膜的阑尾切除术1例,回盲部切除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检查报告都是阑尾类癌,其中2例已侵入淋巴管,再次手术切除右半结肠。术后随访2~17年,均健在。

    2 讨论

    阑尾类癌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上难以确诊,往往以急性或慢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或因腹腔其它手术附带切除阑尾,待病理检查后才确诊。有人曾提出任何腹腔手术时取好对阑尾作一触诊,发现有肿块时应进一步处理。据报道阑尾类癌71%位于尖端部,22%位于体部,仅7%位于基底部。有人认为类癌综合征很少发生癌转移[2]。阑尾类癌是一种潜在性恶性肿瘤,病变起源于粘膜下,病灶较小,生长缓慢,发生率低于胃、小肠、直肠和结肠关癌。

    尿-5羟吲哚乙酸、尿组织胺及血清5-羟色胺的测定,对诊断类癌有一定参考价值。我们认为术中观察非常重要。本组有1例见到阑尾尖端有球型肿块,触之较坚硬,且与周围粘连,附近淋巴结肿大,诊为阑尾类癌而行回盲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无转移,随访亦无复发。另有1例术中见阑尾肿胀约4cm×1.2cm,大网膜包裹,表面有白色脓苔附着,腹腔内有少许渗液,按常规切除阑尾,术后病理报告为阑尾类癌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故常规作病理检查至关重要。

    阑尾类癌的术式选择应有区别,术中快速切片有帮助。肿块较大,直径>2cm者,又位于阑尾基底部,即使无淋巴结肿大,亦可考虑扩大手术范围,必要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如急诊患者,年老体弱,肿块较小,可先行单纯阑尾切除术,因随访结果认为阑尾类癌复发或转移的比例颇低,如有变化,届时根据实情再考虑进一步处理。

    参考文献

    1,余佩武,王代耕.阑尾类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37

    2,周光元,蔡伟雄,李宏为,等.阑尾肿物11例诊治探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672

    (2000年6月12日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