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国外医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504674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国外医学》 2000年第2期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

    孟琛 王拥军

    摘 要:本文重点论述了影响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因素,包括:老年期痴呆及慢性疾病(如脑部退化性疾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系统病等):载脂蛋白基因及其等位墓因ε4听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功能水平的下降:接受教育的程度;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同时对此项研究的意义亦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研究对处于认知功能减退阶段者可进行正确识别,由此可尽早发现轻度或可疑的痴呆患者,以进行可能的干预治疗,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吴姝葳摘)

    关键词:认知功能:痴呆;慢性疾病;遗传基因;教育程度

    @@认知功能大脑高级皮层功能的重要内容,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痴呆的基本表现和必备特征,研究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变化和其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期痴呆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千预措施的研究有实际意义,在理论上对深入理解脑老化的机制与过程有重要意义,是一个涉及到神经病学、神经心理学、老年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边缘科学课题。
, http://www.100md.com
     1认知功能研究的意义[1-7]

    认知功能指的是大脑精神/智力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感知觉、记忆、言语、抽象思维等。认知功能障碍则包括这些大脑高级功能的障碍,是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能力的降低,是脑功能异常的指征。

    随着年龄增高,认知功能出现轻度障碍可能是正常脑老化的一个表现,而明显障碍则可能属于一种病理性老化。然而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临床实践上正常脑老化与病理性脑老化都非常难以区分。近年来的研究对轻度的认知功能损害提出了不同的名称。如1986年美国国立精神疾病研究所命名的“随龄记忆损害”(AAMl),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Lcd-10)中提出“轻度认知减退”(MCD)的诊断分类,1994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第4版(DSM-IV)的新的分类为“年龄相关认知减退”(ARCD)及1994年国际心理学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研究后提出的“增龄相连的认知减退”(AACD)。这些诊断分寸类名称在理论上各有定义与标准,但在操作上互相之间有所重叠,很难掌握,大多数病例只能靠纵向的追踪观察来判断证实。只有AACD有比较完整的操作性定义,便于遵照执行。
, 百拇医药
    在一般社区老年群体中研究认知功能有几个方面的实际意义。首先,认知功能的损害是痴呆早期的重要症状之一,是痴呆的必要特征:从正常老化到测验上检测出认知功能损害,到最后确诊痴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连续体,可以理解为一种渐进的累积过程。对处于认知功能减退阶段者的正确识别,尤其在一般老年人群中正确识别这部分人,可尽早发现轻度或可疑痴呆患者,进行可能的干预治疗和良好的照料,对延缓病情发展很有帮助。其次,认知功能的完整还与老年人能否保持独立生活、与老年人的预后关系很大。研究认知功能,早期发现老年人功能下降和死亡的高危人群以加强治疗与照料,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有益。

    2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2-11]

    社区居住的一般老年人群中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由于研究对象年龄构成的差异,研究方法的不同,采用的研究工具不同以及判定标准的不同,故各家报告的发生率不一致。一般报告,65岁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在10%-20%之间。
, http://www.100md.com
    在社区调查中检查出的认知测验低分者其临床意义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查判断和长期的观察。Folstein的研究发现,用短小测验检查的认知功能低者26.4%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第册第3版(DSMⅢ)的痴呆诊断标准,24.9%可诊为其它精神疾病,另有33.1%无任何精神科诊断,可定义为正常老化。说明认知功能障碍并非是痴呆,还应进一步确诊。研究也表明,虽然采用一定的划界标准来判定有无认知功能损害,但略高于划界标准的老年人比得分接近满分者今后发生认知功能明显下降的可能性大,提示在前瞻性研究认知功能减退时应适当提高观察人群的判定标准以提高敏感度。

    纵向观察非痴呆的老年人认知功能总体上比较恒定,1~3年后重测最低智力状态测验(MMSE)平均降低2分以内,而新发的痴呆病例得分平均下降3分或以上,衰退速度明显比非痴呆老年人快。但认知功能保持的个体差异较大,虽然群体的平均水平在复测时一般没有明显下降,但有20%以上的个体出现明确的得分降低。

     3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5,8,10,11-14]
, 百拇医药
    对不同人群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对认知功能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干预措施的研究。目前文献中研究报告较多的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主要如下。

    3.1老年期痴呆

    影响认知功能测验成绩的首要因素是痴呆的存在与否和其严重程度。随着痴呆的病情进展,认知功能趋向于进一步衰退,二者呈一致的进展过程。认知测验的成绩与社会行为、生活能力障碍等表示痴呆严重程度的指标相一致,还与一些客观检查结果相关,如测验的低分与尸检中见到的脑组织中老年斑的数目相关,与AD的组织学变化程度一致。

    3.2其他慢性疾病

    比较公认的有脑部退化性疾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弥漫性Lewy小体病、心血管系统病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可以影响大脑功能,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
, 百拇医药
    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是比较明确的,发生卒中后的第1年出现认知障碍和痴呆的危险性较同年龄的对照组高9倍,第1年以后,危险性仍高于对照组2倍。既往有卒中史的病人中20%~25%以后会发生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多发性脑梗死病人其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可达40%以上。从群体水平看有卒中史的老年群体的认知测验平均得分亦低于无卒中史的同龄老人。心血管系统的病变,血液成分的变化等血管病相关危险因子,高血压病史,通过造成脑部血液供应的减少等机制,继发性地影响脑组织的功能而与认知功能的下降有关。处于亚临床阶段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其认知测验的得分也明显低于无任何亚临床特征的同龄老人,说明这些病变已造成脑部的缺氧缺血,脑功能出现障碍。

    除了以上这几种慢性疾病以外,其他躯体慢性疾病一般认为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不大,特别在控制了年龄的影响以后,疾病的作用一般无统计学意义。

    3.3脑部的变化与影像检查所见

, http://www.100md.com     磁共振检查所见的脑部形态学变化如海马、杏仁核、颢叶的萎缩,局部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白质异常等均可导致认知测验的低分,即使没有明确的脑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病史的健康老年人在控制了人文学因素以后,磁共振检查的阳性发现对认知测验低分仍有显著影响,提示用这类影像学指标有可能在人群中发现认知障碍高危人群。

    采用组织学和生化的方法与神经心理测验结合观察认知功能及其障碍的发病机制是今后此类研究的发展方向,尽管做起来有很大困难,但仍在缓慢进行。Terry等发现,认知测验的成绩与半球额中部皮层中的erry等发现,认知测验的成绩与半球额中部皮层中的

    突触密度有相关关系。Small观察42例42~81岁的中老年被试者,发现正电子扫描检查时见到的脑代谢降低提示3年后易出现认知功能的明显下降。

    3.4遗传因素

    近年载脂蛋白E(ApoE)基因及其等位其因ε4对认知功能和痴呆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病例对照研究与纵向研究均证实ApoE4,特别是其纯合于是认知障碍的重要因子,ApoE4的携带者较非携带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高2倍,从纵向的角度看,ApoE4的携带者认知功能衰退的速度较快,较早出现脑内代谢的异常。ApoE与血管性因子并存时有协同作用,较二者单独存在时对认知功能的危害更大。
, http://www.100md.com
    3.5功能水平

    听力的下降使老年人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减少,对外界信息刺激的加工减少,进一步影响其对外界环境的认同与感知。躯体功能的常用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特别是操作性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减退有中度相关,二者结合使用对筛选社区人群中的可疑痴呆病人结果比较理想。

    3.6人文学因素

    除了躯体健康方面的因素以外,许多人文学因素亦可以影响认知测验的成绩。

    3.6.1受教育程度在诸多人文学因素中,受教育程度是报告最多的,也是结果最恒定的影响认知测验得分的因素。认知测验的得分与受教育年限成负相关,低文化者不仅一次测验的成绩差,而且其认知功能发生衰退的比例明显大于高文化者,即使以统计的方法排除首次测验的成绩差别,教育程度的这种影响仍有意义。

    由于教育和由此带来的持续的脑力活动可以产生大脑结构上的、生化代谢上的以及多突触联系的神经生物方面的复杂程度的变化,因此一般认为教育使大脑的发育成长较好,使得大脑能够耐受一定数量及程度的脑细胞结构或功能的缺失,包括脑功能随龄衰退带来的大脑皮质整体功能的下降。教育程度低者,如同生长的早期缺乏营养一样,机体的储备较少,耐受各种不利因素的能力较小,而教育程度高者耐受力强,所以其测验成绩比较稳定。
, http://www.100md.com
    对于教育程度影响认知测验成绩的意义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作者认为,受教育程度影响得分反映的是一种引起假阳性的测量上的系统性偏差,应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试者应用不同的标准的方法予以纠正。他们认为有较高受教育水平者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由于得到其他功能的代偿而未被发现。因此提出假设,教育主要是推迟了痴呆症状出现的时间,而并不延缓病理组织学的变化进程。在病人中进行的纵向研究也提示,虽然最初测试时高文化程度者得分较高,但一旦痴呆的诊断成立,文化水平的高低与随病情加重认知功能减退的程度无关,教育程度对痴呆病人的病情进展没有保护作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育程度既是一种可引起假阳性的测量偏差,又是一种与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只不过二者程度不同。在老年性痴呆病人中低教育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的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原因的认知功能障碍(如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中亦无明显差异。由于低教育程度常与肥胖、高血压、吸烟、饮酒、缺乏体育活动、卫士保健措施不够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多是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因子,继而与多梗塞性痴呆和其他血管性痴呆有关,因此他们认为如果在开始的分析中就将教育程度作为一种混杂因素予以排除(如采用文化程度调整的判定标准),可能就无法客观公正地研究教育程度的真正病因学意义了。
, http://www.100md.com
    3.6.2年龄认知测验的得分随年龄增高而下降。与智力测验相类似,一般健康人从55岁或60岁开始成绩所有下降,75岁或80岁以后,这种下降的趋势明显加快,即使控制了教育程度的作用,这种随龄变化的趋势仍存在。年龄还与其他因素,如教育程度、慢性病患病情况,有交叉或叠加作用,同时在病人中的纵向研究发现AD病人的认知功能衰退速度与年龄无关,且有发病年龄越轻,认知功能衰退越快的趋势,这使得对年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的研究更为复杂。

    3.6.3性别女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高于男性。Woo等通过对各年龄组两性相似的样本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后提出,这种差异并非单纯由高龄女性受检者数量多引起,而是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有关。同时性别本身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在认知功能的纵向观察中发现女性功能减退快于男性,为此观点提供进一步支持。

    3.6.4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生活状况较差与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但多因素分析中控制了年龄、性别、卒中史等较重要的因素后,提示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一般不再显著,提示他们与相关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所重叠与交叉。
, http://www.100md.com
    3.7其他因素

    曾有报告,吸烟对认知功能的完整,继而对痴呆有保护作用。但近来的研究,在控制了职业因素后,吸烟的保护作用的显著性消失。

    多人参与的娱乐性活动可能有延缓认知功能减退,进而延缓痴呆发生的作用。有假设认为,适当的活动有可能促进神经细胞间突触的形成,增加神经细胞的联系。

    综上所述,研究一般社区居住的健康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是最近10余年来的较新课题,它与对老年痴呆的研究密不可分。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8%~15%左右,年新发率在2%~5%。认知功能减退是否发生和减退的速度受到人文学的、躯体健康的、遗传的、社会的、个人生活方式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综合性、难确定性。认知功能的保持和减缓其衰退也要从多个方面努力,采取综合措施。(全文见PDF)

    作者单位:孟琛(北京宣武医院北京脑老化重点研究室(100053))
, 百拇医药
    王拥军(北京宣武医院北京脑老化重点研究室(100053))

    参考文献:

    [1]Jolles J.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elderly people, Preisposing factors and implications for experimental drug studies. Drugs Aging, 1995;7:459~479

    [2]Dal Fomo G, Kawas CH. Cognitive problems in the elderly. Gurr Opin Neurol,1995;8:256~261

    [3]Brayne C, Gill C, Paykel ES et al.Cognitive decline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a two wave study of change. Psycbol Med,1995; 25:673~683
, 百拇医药
    [4]Molzer D, Ely M, Brayne C.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elderly people:population based estimate of the future in England,Scofland, and Wales. BMJ, 1997;315:462

    [5]Woo J, Ho SC, Lau S et al.Prevalenc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elderly Hong Kong Chinese Aged 70 years and over.Neuroepidemiology, 1994;13,5O~58

    [6]McDougall GJ. A critical review of research on cognitive function/impairment in older adults.Arch Psychiatr Nurs, 1995;9:22~33
, http://www.100md.com
    [7]Kelman HR, Thomas C, Jehbedt GJ et al.Cognitlve impairment and mortality in older community residents.Am J Public Health.1994,84:1255~1260

    [8]Kuller LH, Shemanski L, Manolio T,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ApoE,MRI rinding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Stroke,1998;29;388~398

    [9]Kukull WA, Larson EB, Teri L, et al. The Mini-Mental Sate Examination score an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dementia. J Clin Epidemiol, 1994;47,1061~1067
, 百拇医药
    [10]White L, Katzan R, Losconzy. K, el al. Association of education with incidenc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ree established populations fur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the elderly, J Clin Epidemiol, 1994;47:363~374

    [11]Brayne C, Best N, Muir M, et al. Five-year incidence and preliction of dementia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a population sample of women aged 70-79 at baseline, lnt J Getiatr Psychiatry, 1997; 12:1107~1118.

    [12]Kohmen E, Whisnant JP, O'Fallon WM, et al. Dementia after ischemic strik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Rochester, Minnesota (1960-1984). Neurology,1996;19:154~159
, 百拇医药
    [13]Small GW, LaRue A, Komo S. Et al. Predictors of cognitive chang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with memory loss. Am J Psyehiatry, 1995;152:1757~1764

    [14]Fillenbaum GG, Hughes DC, Heyman A et al. Relationship of health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o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core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Psychol Med,1988;719~7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