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505688
河豚鱼中毒239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
     河豚鱼中毒239例临床分析

    刘鹏飞 夏惠治 李兆申

    关键词:河豚毒素;食物中毒

    本院自1988年3月至1998年3月间收治河豚鱼中毒患者239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39例中男189例,女50例,年龄18~62岁,平均39.9岁。服食后至出现中毒症状时间1.5~8 h,平均3.2 h。

    1.2 症状及体征 口唇及舌尖麻木231例,头昏209例,胸闷180例,上腹部不适211例,恶心呕吐201例,四肢无力及站立不稳89例,指趾麻木225例,上睑下垂21例,共济失调如醉酒样步态、行走困难199例,出冷汗85例,血压下降2例,呼吸麻痹、循环衰竭1例。
, 百拇医药
    轻度中毒(仅有头晕、全身不适、恶心、胸闷及舌尖麻木)135例,占56.5%;中度中毒(轻度中毒+肢体麻木、乏力、步态蹒跚、冷汗、呼吸急促但神志清醒)102例,占42.7%;重度中毒(四肢麻木疼痛、瘫痪、血压下降、紫绀、呼吸衰竭、心肾功能衰竭)2例,占0.8%。心电图示ST段缺血改变47例(轻、中、重度中毒各3,42,2例);房室传导阻滞75例(轻、中、重度中毒各18,55,2例)。

    1.3 救治方法 (1)催吐、洗胃、导泻,及时清除未吸收毒物。机械性催吐,洗胃应用大量清水(3 000~5 000 ml),导泻应用等渗洗肠液(氯化钠6.14 g、氯化钾0.75 g、碳酸氢钠2.94 g,加温水1 000 ml配制而成)或大黄15 g。轻、中、重度中毒病例一律予以催吐、洗胃及导泻,以免毒素蓄积及遗留造成中毒程度加深。(2)促进毒物排泄。大量补液(补液量3 500~5 000 ml/d)及利尿。(3)东莨菪碱0.3 mg静脉应用或肌注4~6次/d或0.9 mg加入500 ml液体中静滴1~2次/d,视病情轻重而定。配合小剂量的解磷定(1 g/d),用药1~3 d。轻、中、重度中毒者每日应用东莨菪碱总量分别为0.3~0.9,0.6~1.5,0.9~1.8 mg。(4)支持呼吸、循环功能。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正压呼吸,心跳骤停者行心肺复苏。
, http://www.100md.com
    2 结 果

    239例经抢救除了1例遗留后遗症外全部治愈,住院时间1~35 d,平均3.3 d。轻度中毒者在第2天症状缓解,中度中毒者在第3~7天内缓解,重度中毒2例,1例在10 d左右恢复,另1例在食后28 h呼吸心跳停止,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10 min后心跳复跳,12 h后呼吸恢复,住院35 d出院,但留下双手不自主抖动的后遗症,尤其是作精细动作时,至今已有5年。

    3 讨 论

    河豚鱼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TTX),为一种小分子质量的非蛋白质性质的稳定的麻痹毒素,其毒力比氰化钠大1 000倍,0.5 mg可致死亡[1]。TTX的分子式为C11H17N3O8。中毒机制:TTX直接作用于胃肠道,而引起局部刺激作用;TTX还选择性地阻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使神经传导阻断,呈麻痹状态,首先是感觉神经麻痹,以后是运动神经麻痹,严重者脑干麻痹,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 http://www.100md.com
    我国共有河豚鱼40余种,其一年四季均有毒,鱼体大小与毒力强弱无关。1~5月份系生殖系统发育期间,毒力最强,TTX集中在卵巢、肝、血液等部位,故此时食用最易中毒。

    洗胃虽能使毒物排出,但饱餐后的人难以洗胃,而灌肠仅能使结肠下段的内容物排出,由于中毒数小时内毒物尚未到达结肠下段,小肠中大量毒物不能排出体外,故导泻显得十分重要。洗肠液可彻底导泻,又不致引起电解质紊乱。大黄煎剂中含多种盐类及大黄素,盐类可使渗透压升高,大黄则刺激肠粘膜使之蠕动加快,并有消毒解毒作用。

    研究发现河豚中毒小鼠的血浆cAMP和cGMP均升高,采用东莨菪碱类药物治疗,可使cAMP及cGMP下降,取得显著效果。东莨菪碱具有保护细胞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2],另外,对呼吸中枢有明显兴奋作用[3],而对抗呼吸中枢麻痹。我们认为东莨菪碱为治疗河豚鱼中毒的相对特效药,但要注意避免头昏、口干、面红、心悸、视物模糊、烦躁等副作用,用药剂量应参照病情而定,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 http://www.100md.com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944512006)

    作者简介:许小平(1960-),男(汉族),博士,副教授

    参考文献

    [1] 文宝元 主编. 急性中毒手册[M]. 青岛:青岛出版社,1988. 438-439.

    [2] 王一堂,李德馨,林桂芳,等 主编. 实用急诊医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625-627.

    [3] 张家铨 主编. 常用药物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126-12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