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501865
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年第7期
     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孔为民 孙建衡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内膜癌);放射治疗 子宫内膜癌(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放射治疗(放疗)作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内膜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现将内膜癌放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一、内膜癌放疗概况

    传统的内膜癌放疗曾沿用了子宫颈癌的放疗方法,但其疗效较差。后来,人们发现这与其腔内治疗剂量分布的不合理性有关。为此,人们在腔内治疗方面进行了研究。1941 年,Heyman等[1]倡导的宫腔填充法奠定了内膜癌放疗的基础。但此法有操作难度大、 剂量计算困难和工作人员受量大等缺点。后来出现的人工后装技术[2]及中、低剂量后装治疗机[3],部分克服了这些缺点。随着高剂量率(high dose rate, HDR) 远距离腔内后装放疗源的微型化,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一方面解决了剂量计算问题, 另一方面实现了放射源运动的准确控制,从而得到了适合宫腔病变的合理的剂量分布,使内膜癌的疗效得到普遍提高, 而其与手术结合的综合治疗更是成为当今治疗内膜癌的首选方法。
, 百拇医药
    二、内膜癌放疗种类

    (一) 腔内治疗

    1. 传统腔内治疗: 内膜癌传统腔内治疗沿袭了传统子宫颈癌腔内治疗的方法。由于用于子宫颈癌的“梨形”剂量分布不适应内膜癌的病变特点,Heyman 等[1]提出了宫腔填充法治疗内膜癌,满足了宫腔和宫壁的治疗要求,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 但由于上述缺点及治疗难以标准化,加之低剂量率源治疗时间较长, 病人并发症较多, 使其推广较为困难。

    2. 后装治疗: 为减少工作人员受量, 20世纪60年代,手工后装开始用于临床, 如Simon等[2]应用的人工后装技术,减少了工作人员受量,但它并不能完全克服宫腔填充法的缺点,因而限制了使用。随着远距离后装治疗技术的出现, 出现了多种后装治疗机[3],为现代后装技术打下了基础。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使放疗剂量的分布更加合理,而放射源的微型化使腔内治疗更为方便,高剂量率源使得治疗时间大大缩短,既可以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又可治疗更多的病人。如Herbolsheimer 等[4]报道的改良宫腔填充法和孙建衡[3]应用的的威达-HDR18后装治疗机,他们结合影像学图像,通过计算机对放疗剂量设计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更为合理的个体化剂量分布,提高了疗效, 减少了副作用。
, 百拇医药
    3. 腔内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及其剂量优化:人们普遍认为,内膜癌腔内治疗方法的盲目性和剂量分布的不合理性与缺少合理的剂量参照点有关。以往内膜癌腔内放疗多借助于子宫颈癌的A点,亦有采用子宫内膜受量, 但因不能反映剂量分布是否合理而未能推广。Herbolsheimer等[4]以MY点作为参照点,MY点位于放射源顶端下2.0 cm,旁开2.0 cm处。Nguyen等[5]选择M、S、W 点作为参照点,M点同常规A点; S点为宫腔放射源顶点上1.5 cm处; W 点为宫腔放射源顶点下2.0 cm,旁开3.0 cm处。S点和W点反映了子宫肌层受量。孙建衡[3]采用A、F 点评估腔内剂量分布的合理性,A点即常规A点,代表着宫旁组织受量;F点位于宫腔放射源顶点旁开子宫中轴2.0 cm处,代表着肿瘤部位的受量;对于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剂量的参照点,采用源旁1.0 cm处阴道粘膜表面的剂量作为术前、术后照射阴道治疗剂量的参照点。Nori等[6]则建议, 阴道剂量参照点应包括阴道表面和阴道表面下0.5 cm 处的深度量。以上这些参照点简单实用,为放疗剂量的合理分布提供了保证。
, 百拇医药
    (二) 体外照射

    目前,体外照射主要应用加速器和 60钴治疗机,照射方式主要为全盆照射及盆腔四野垂直照射,也可选择性地使用腹主动脉旁延伸野和全腹照射[7,8]。随着适形照射的发展,给内膜癌体外放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提高了肿瘤局部的剂量,并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4]

    三、内膜癌放疗方案

    (一) 单纯放疗

    近年来,研究证实了内膜癌单纯放疗效果良好。Nguyen等[5] 总结文献后认为, 80 年代以后的内膜癌单纯放疗中(排除死于合并症者),临床Ⅰ期5年生存率均在70%以上,Ⅱ期也多在50%以上。孙建衡等[9] 报道,临床Ⅰ、Ⅱ期病人单纯放疗总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62.5%、63.0%。 特别是Fishman等[10]和Rose等[11] 的研究结果显示, 单纯放疗组病人未死于其伴随疾病者,其5 年生存率达到了手术组病人的5年生存率。这些研究说明,当内膜癌放疗剂量分布较好时, 单纯放疗对大部分有手术禁忌证的早期病人可起到根治性治疗作用。但是,目前仍有一些研究认为,单纯放疗的疗效低于手术结合放疗的疗效, 因而,手术治疗必要时辅以放疗,仍然是目前治疗内膜癌常用的治疗方案, 单纯放疗仅用于有手术禁忌症的病人和老年病人。内膜癌单纯放疗一般以腔内治疗为主, 是否常规合并应用体外放疗意见尚不一致。Fishman等[10]认为,一般腔内治疗即可获得较高的局部控制率,但病人如有子宫颈侵犯和可疑淋巴结转移,则应使用体外放疗,而且体外放疗尚能增加子宫深肌层和浆膜下受量,这些部位往往又是腔内治疗的剂量不足之处。中国抗癌协会[12]建议,对病理分化程度较高、影像学检查无子宫肌层浸润的临床Ⅰ期病人可单独行腔内放疗,其他病人应接受体外放疗配合腔内放疗的治疗方案。关于单纯放疗的剂量,体外放疗一般予宫旁剂量40~45 Gy,腔内剂量由于参照点不同而不同。Herbolsheimer等[4]应用宫腔填塞法,MY点总剂量为50 Gy,分5次给予。孙建衡[3]应用威达-HDR18治疗机治疗,A点总剂量为45~50 Gy,F点为50 Gy,分6~8次给予。
, 百拇医药
    (二) 辅助性放疗

    1. 术前放疗:一般认为,术前放疗可减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活性, 为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提供保证,并能减少手术所致种植的可能[4]。但是随着新的手术病理分期的施行,Ⅰ、Ⅱ期病人术前放疗的比例明显减少,术前放疗多用于临床Ⅲ、Ⅳ期病人[4,13]。术前放疗一般采取单纯腔内治疗,仅在少数情况下加用体外放疗。 腔内治疗分为全量和非全量两种。有学者认为,临床Ⅰ、Ⅱ期病人术前放疗以腔内全量为佳[9];当病人子宫较大(大于10~12孕周)时,应采用术前腔内治疗结合体外放疗的方法[14];而Ⅲ、Ⅳ期病人主张以放疗为主, 如放疗后病变有所改善可考虑手术。

    2. 术后放疗:随着手术病理分期的施行, 辅助性放疗已从术前放疗为主, 过渡到根据手术病理提供的信息对有高危因素者有选择的应用术后放疗,这样使得放疗更有针对性[13-15]。中国抗癌协会[12]建议, 术后腔内治疗用于阴道切缘有癌组织或切缘与癌组织相邻者, 而术后体外放疗用于有淋巴结转移或可疑淋巴结转移及癌灶侵犯子宫肌层超过内1/3或不良病理类型等。一般采用全盆照射, 必要时加用腹主动脉旁延伸野照射。术后体外放疗的剂量一般与单纯放疗时体外放疗量相同,而腔内治疗量一般为粘膜或粘膜下5~10 mm处予20 Gy左右。
, 百拇医药
    (三) 放疗在内膜癌综合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目前,内膜癌的治疗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放疗与手术结合的综合治疗。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对放疗、手术治疗等进行综合考虑,尽量避免治疗过度(over-treatment)或治疗不足。对子宫广泛切除加淋巴结清扫病人行术后放疗,其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且生存率无明显改进[4]。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若考虑术后予放疗,则必须选择合适的手术范围,既要保证疗效,也要考虑到治疗后生存质量及治疗费用等问题;若考虑应用放疗结合手术治疗,则要考虑是应用术前放疗还是术后放疗、腔内还是体外放疗以及放疗剂量及手术范围等。有学者认为,放疗与手术结合治疗时,应强调基本术式为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再行选择性放疗[15,16]

    四、内膜癌放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内膜癌放疗技术,从腔内治疗到体外放疗已取得较大的进步,且疗效较好, 但这些技术的推广及进一步革新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关于放疗在内膜癌术前、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指征与方法以及结合手术时的手术范围等问题还有许多可研究之处。 此外,适形照射等高精度放疗技术[4]在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需进一步探讨。
, 百拇医药
    作者单位:孔为民(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

    孙建衡(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

    参考文献

    1,Heyman J, Reuterwall O, Benner S. The radiumhemmet experience with radiotherapy in cancer of the corpus of the uterus: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treatment and results. Acta Radiol, 1941, 11: 11-14.

    2,Simon N, Silverstone SM, Roach LC. Afterloading heyman applicators. Acta Radiol, 1971,10:231-238.
, 百拇医药
    3,孙建衡.后装放射治疗.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12, 66-76 .

    4,Herbolsheimer M, Rotte K. Cancer of endometrium. In: Vahrson HW, ed. Radiation oncology of gynecological cancer. Berlin: Springer, 1997. 241-283.

    5,Nguyen TV, Petereit DG. High dose brachytherapy for medically inoperable stage Ⅰ endometrial cancer. Gynecol Oncol, 1998,71:196-203.

    6,Nori D, Suhrid K, Parikh. 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 In: Leibel SA, Phillips TL, Saunders WB, eds. Textbook of radiation oncology. Philadelphia: Saunders company, 1998. 243-246,854-857.
, 百拇医药
    7,Lanciano RM, Corn BW. Radiotherapy for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Curr Opin Oncol, 1992, 4: 930-938.

    8,Loeffler JS, Rosen EM, Niloff JM, et al. Whole abdominal irradiation for tumors of the uterine corpus. Cancer, 1988, 61: 1332-1335.

    9,孙建衡,盛修贵,周春晓.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法的评价.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 32: 601-604.

    10,Fishman DA, Roberts KB, Chambers JT, et al. Radiation therapy as exclusive treatment for medically inoperable patients with stage Ⅰ and Ⅱ endometrioid carcinoma with endometrium. Gynecol Oncol, 1996, 61: 189-196.
, 百拇医药
    11, Rose PG, Baker S, Kern M, et al. Primary radiation therapy for endometrial carcinoma: a case controlled study.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3,27:585-590.

    12,中国抗癌协会,主编.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妇科恶性肿瘤分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62-64.

    13,Martinez AA, Stitt JA, Speiser BL,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brachytherapy Ⅱ: high-dose-rate. In: Perez CA, Brady LW, ed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radiation oncology.3rd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Raven, 1998.573-576.

    1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妇科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治疗规范(草案).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701-704.

    15,Ball HG, Elkadry EA. Endometrial cancer: current concepts and management. Surg Oncol Clin N Am, 1998,7:271-284.

    16,Greven KM, Corn BW. Endometrial cancer. Curr Probl Cancer, 1997, 21:65-1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