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503284
腹茧症合并不孕三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年第6期
     腹茧症合并不孕三例报告

    武小文 朱桂金 章汉旺

    关键词:腹茧症;不孕 例1 22岁, 婚后3年同居未孕,月经规则,男方精液检查正常。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双侧输卵管伞端梗阻。妇科检查正常。入院诊断:原发性不孕症,双侧输卵管伞端梗阻。入院第3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检查术,气腹针穿刺,显示压力为12~13 mm Hg(1 mm Hg=0.133 kPa)。继续充气,压力持续上升,超过20 mm Hg,重新穿刺充气,压力仍高,回抽显示局部有气体腔存在,拔出气腹针,见气泡自切口逸出,反复穿刺4次失败,决定行开放式腹腔镜检查。在脐部切开2 cm,但反复提取,一直找不到腹膜,仅见膜状组织下的肠管。扩大切口约5 cm,见皮肤、皮下脂肪、肌鞘、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腹膜结构缺如,仅见疏松膜状组织,多层分离后又见类似结构,膜下可见肠管,但未能找到肠管浆膜层,肠管间均可见类似组织。经多位医生探查,仍为类似结构,无法找到腹膜。之后放弃手术,常规缝合,术后经过顺利。
, 百拇医药
    例2 25岁,婚后4年未孕,月经规则,男方未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左侧输卵管伞端梗阻,右侧输卵管通畅,但偏长。既往史:幼时因肠梗阻行手术治疗,经过不详。妇科检查正常。入院诊断:原发性不孕症,左侧输卵管伞端梗阻。入院后行腹腔镜检查术,穿刺时显示腹腔压力为10~11 mm Hg,充气时压力不断增高,达20~22 mm Hg,腹部隆起不均匀,肝浊音界不消失,反复穿刺3次均未成功。行开放式腹腔镜检查术,仍找不到腹膜,遂切开腹壁4 cm,所见结构与例1相似,无法找到腹膜,遂关腹。术后经过顺利。

    例3 25岁,婚后4年未孕,月经规则,男方精液检查正常,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双侧输卵管伞端积水。身体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原发性不孕症,双侧输卵管伞端积水。行腹腔镜检查术,经脐轮下切口穿刺,显示腹腔内压力11~12 mm Hg,充气约2 L,气腹形成良好,扩大切口,套管针(鞘)(trocar)穿刺顺利,窥视盆腔脏器被一层膜状组织完全包裹,一直延续到双侧盆壁,无法窥及盆腔脏器,仅在举宫器牵动子宫时,才隐约可见子宫轮廓,其余部分无法辨认,均被膜状组织疏松包裹,表面见较多的细网状血管。初步认定为炎症粘连,试图分离。分别剪开相当于子宫和左侧附件区的膜状组织,见层层包裹的疏松结缔组织,始终未见子宫的浆膜层和输卵管样结构。自宫颈注入美蓝液,在靠近盆壁的膜状物下,见少量蓝色液体浸润。窥视肝、脾、胃、胆囊、横膈未见异常,大网膜存在。在中腹部肠曲间见广泛的薄膜状的粘连,呈淡黄色。宫腔镜检查未见异常。术后顺利。
, 百拇医药
    讨论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是一种少见的腹腔疾患,其特征是腹腔部分或全部的脏器被纤维膜包裹。发病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1],腹腔内异物刺激,长期的腹膜透析也容易并发腹茧症[2]。Foo等[3]认为,经血倒流合并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症的原因。纤维包膜可为单层,此型包膜与腹膜壁层多无粘连,故手术进腹容易,此种类型发生肠梗阻的机会较多;另一种类型为多层包裹型,其纤维层次多而广泛,不仅包裹脏器,且与壁层腹膜粘连广泛,手术时易发生“进腹困难”,但由于其包裹均匀、对称、致密,且常常是多脏器包裹,被包裹的脏器无移动性,故形成肠梗阻的机会很少。临床上少有症状,仅在手术或尸检时偶然发现。

    本文报道的3例均为女性不孕症患者,其共同的特点是,原发性不孕,无任何临床症状,除例2有1次经过不详的腹部手术史外,其余2例无手术史及其他既往病史,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为输卵管积水,术前检查无异常,在腹腔镜检查时偶然发现。根据本文3例的资料,初步认定例1、例2为多层包裹型,例3为单层纤维膜型。本文报道的3例病例提示,在腹腔镜检查术遇到压力异常升高时,除考虑常见原因外,结合患者双侧输卵管伞端梗阻,还考虑到腹茧症的可能,应及时转行开放式腹腔镜检或小切口剖腹探查术,进一步明确诊断。切不可盲目用Trocar穿刺,以免造成腹腔脏器的损伤。由于此类患者均无症状,仅在手术时偶然发现,所以原则上可以不处理。腹茧症造成不孕的原因,可能为纤维膜包裹输卵管,使其丧失活动度,伞端封闭,无法完成捡拾和输送卵子的功能而不能受孕。但患者的子宫、卵巢功能正常,可以考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
, 百拇医药
    作者单位:武小文(430030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

    朱桂金(430030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

    章汉旺(430030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Sahoo SP, Gangopadhyay AN, Gupta DK. et al. Abdominal cocoon in children: a report of four cases. J Pediatr Surg, 1996, 31: 987-988.

    2,Holland P. Sclerosing encapsulating peritonitis in chronic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lin Radiol, 1990,41: 19-23.

    3,Foo KT, Ng KC, Rauff A, et al. Unusual sm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adolescent girls: the abdominal cocoon. Br J Surg, 1978, 64: 427-4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