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理疗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500886
功能训练治疗创伤性面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理疗杂志》 2000年第6期
     施晓健 俞光岩 杨朝晖

    摘 要 目的 探讨面肌功能训练用于治疗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62例因手术所致创伤性面瘫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神经电图检查及面神经功能的主观评价。结果 面神经损伤轻度者,训练组与对照组临床开始恢复时间(Ti)、临床完全恢复时间(Tf)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出现;面神经损伤中度者,训练组Ti、Tf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仅一例有并发症;面神经损伤重度者,训练组损伤神经一年内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神经轻度损伤者,功能训练不能缩短其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所需时间;神经损伤中、重度患者,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减少后遗症状的发生。

    关键词:按摩;功能训练;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位置表浅,与腮腺关系密切,手术与外伤均易造成面神经周围支的损伤,面神经损伤后所致面瘫及其后遗症的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生物反馈功能训练用于治疗长期面瘫以及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造成的运动不协调,已有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3]。但对于不完全面瘫,功能训练效果如何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损伤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 http://www.100md.com
    资料和方法

    选择1995年9月至1997年9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因手术所致面神经损伤,神经连续性完好,有完整随访资料记录者共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7~74岁,中位年龄4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神经营养药物2周,并给予面肌功能训练。对照组除不进行面肌功能训练外,其余处理同试验组。

    面肌功能训练内容:①面部肌肉按摩:对损伤神经所支配区域肌肉按摩,每日2~4次,每次3~5 min。②面肌功能训练: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分区,进行额、眼周、鼻、口周4个部位面肌功能训练[1,4,5]

    训练方法:额部:①尽力皱眉。不能运动时,在眉的内侧角处加力,协助运动;对其拮抗时,可以在眉的内侧角处加一相反的力。②用力抬眉。不能运动时,在眉中间处加力,协助运动;拮抗时可以在眉中间施力。眼部:①用力闭眼。如不能完全闭合,可用手指加力帮助。拮抗时,在眼睑处施以微力。②紧闭眼与轻闭眼交替进行。鼻部:①尽量扩大鼻孔,似不能呼吸样。②尽量缩小鼻孔,似遇难闻气息样。③用力皱鼻,在鼻根处形成皱纹。力量不够时可以手指力量帮助;拮抗时于鼻唇沟处加力。唇部:①用手指压住嘴角两边,前伸嘴唇,象是在发“u”音。②用手指压住嘴角两边,后拉嘴唇,象是在发“i”音。③运动上唇,作显露上牙龈状。力量不足时,可以用手指协助运动;拮抗时用手指从鼻底向唇方压粘膜。④运动下唇,作显露下牙龈状。此时可感到颈部肌肉的紧张。力量不足时,可以用手指轻压下颌区皮肤,协助运动。拮抗时,用手指从颏部向唇方加力。⑤两唇之间衔一物,并试着移动它。
, 百拇医药
    训练要点:训练时要求环境安静,注意力集中;每个训练动作均做到最大限度;只锻炼患侧肌肉;对力量弱的肌肉要用手指帮助它达到正常位置;肌肉可以运动时,应该施以轻微的拮抗力,达到增强肌肉力量的目的;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训练步骤:训练从面神经损伤后14日开始;临床医师根据患者面神经损伤部位及程度制定训练方案并指导患者掌握训练方法;患者掌握训练方法后,可自行对镜练习,并由家人协助进行自我训练;定期复查,评定神经恢复情况,修改训练方案,纠正训练方法。

    训练时间:所有病例均于手术后15日开始训练,每天2~4次,每个动作重复4~5次。

    评价方法:均于术前、术后1,3,6,12个月进行线性测量[6]、神经电图(EN0G)检查,照标准面相并结合患者主诉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

    主观评价:仔细观察患者静止及运动时面部功能状况,结合主诉,对所评定区域作如下分度:正常:两侧静止及运动时对称,无不适主诉。轻度功能障碍:静止时两侧对称,张力均等,轻度运动时两侧不对称不明显,最大限度运动时可见明显不对称,无面瘫并发症(如联带运动、面肌抽搐等),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中度功能障碍:静止时两侧基本对称,轻度运动时不对称,最大运动时加重,偶有联带运动或面肌抽搐,主诉有自觉面肌功能障碍。重度功能障碍:静止时有两侧不对称,运动时明显功能障碍或无动度,常有面瘫后遗症状,主诉面肌功能障碍明显。综合上述三项指标,对面神经损伤患者分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4 支分别计分:分区面神经功能指数(Reginal facial nerve function index,RFNI)>80%,主观评价正常,神经传导潜伏时(Latency time,LT)延迟<10%,1分;RFNI 70%~80 %,主观评价轻度,LT延迟15%~25%,2分;RFNI 50%~70%,主观评价中度,LT延迟25%~40%,3分;RFNI<50%,主观评价重度,LT延迟>40%,4分。综合评分为1分,面神经功能视为正常;2分为轻度;3分为中度;4分为重度。根据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将患者分组,记录以下指标: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性别、年龄;开始恢复时间;完全恢复时间;有无后遗症。62例患者共145支面神经损伤,其损伤程度、损伤部位分布见表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 百拇医药
    表1 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神经损伤部位程度分布(支)

    组别

    损伤部位

    损伤程度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轻度

    中度

    重度

    试验组

    14
, 百拇医药
    18

    26

    25

    24

    31

    30

    对照组

    12

    13

    19

    18

    19

    16

    25
, http://www.100md.com
    统计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资料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功能恢复的变化。

    结 果

    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至患者完全恢复为止,最长时间为2 年仍有病例未能完全恢复。轻中度面神经损伤患者占62%,多数于1 年内恢复(2例1年内未完全恢复),功能训练时间均坚持到面部表情恢复。38%的患者随访1 年以上未能完全恢复,多数病例此时仍能坚持训练。两组患者损伤程度与恢复关系见表2,3。

    表2 创伤性面神经损伤轻度与中度患者恢复情况

    损伤程度

    组别

    损伤神经支数

    恢复时间(X±s,月)
, 百拇医药
    恢复率(%)

    并发症(例数)

    开始恢复

    完全恢复

    轻度

    试验组

    24

    2.1±0.68

    3.8±1.23

    100

    0

    对照组

    19
, http://www.100md.com
    2.4±0.92

    4.2±1.10

    100

    0

    中度

    试验组

    31

    4.1±1.29

    7.2±1.85

    93

    0

    对照组

    16
, 百拇医药
    5.5±1.43

    9.3±1.67

    87

    1

    注:神经损伤1年内恢复者,统计恢复时间按1年计算。表3 创伤性面神经损伤重度组恢复情况(例数)

    组别

    治愈

    好转

    未愈

    恢复率(%)

    并发症率(%)

    试验组
, http://www.100md.com
    7

    17

    6

    80

    13(2/15)

    对照组

    3

    10

    12

    52

    54(6/11)

    注:按神经损伤支数统计,损伤1年内神经功能评价得分

    1分,视为治愈;得分有降低者视为好转;得分无改变者视
, 百拇医药
    为无效。并发症指由面神经损伤引起的面肌抽搐、面肌痉

    挛、睑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统计时按实际病例数计算。

    经统计学检验:神经损伤轻度组,其开始恢复时间、完全恢复时间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损伤中度组,试验组神经开始恢复的时间、完全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神经损伤由于1年内多数病例未完全恢复,所以未对神经恢复时间进行比较。两组间神经1 年内恢复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χ2=4.856,P<0.05)。

    并发症发生率:轻度神经损伤组未见并发症状;中度损伤组仅有1例并发症出现;重度损伤组中对照组6例,发生率54%;试验组2例,发生率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06,P<0.05)。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面神经损伤后功能评价指标很多,主观评价有五级分类系统,分区分级系统,House-Brackmann系统(H-B系统)[6];客观评价有线性测量指标,神经电图指标[7,8]。本组客观评价指标选用我院研究的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QFES)[7],此法对创伤性面瘫较为适用。因为创伤性面瘫不同于贝尔氏麻痹,前者受累可能为某一分支或虽为几支而各支间损伤程度不尽相同;后者则多为同侧面神经各支均受损,其损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因此用QFES评价面神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某一区域、某一支神经损伤情况,不至于出现面神经总体评价得分较高,而损伤支病变严重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了评估误差。EN0G是较为敏感的肌电检测指标,其用于面神经损伤早期评定对于预后的判定,神经恢复状况的估计均有较好的效果。主观评价不管是五级分类系统、分区分级系统,还是广为接受的H-B系统均是针对完全性面瘫设计的,较多考虑的是各支间的综合评定,与创伤性面瘫可能为单支损伤的特点不符。本组结合五级分类系统、H-B评价系统以及创伤性面瘫的特点把神经损伤的患者分不同区域(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单独评分,以减少整体面神经功能评价带来的误差,得到了较为客观的结果。
, 百拇医药
    多数学者的研究[1,3,9]认为,功能训练对于长期面神经损伤遗留的后遗症状,其改善作用明显。另有学者[2]对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患者术后出现的运动不协调进行了研究,认为功能训练可以减轻运动不协调的程度,使患者表情运动自然。但对于不完全面神经损伤,功能训练有无效果,尚未见报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完全面神经损伤,轻度损伤者,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这可能是因为神经损伤程度较轻,自发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因此,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神经损伤恢复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但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多数患者仍乐于接受。面神经中度损伤者,功能训练组开始恢复时间与完全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面神经重度损伤者,其1年内恢复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因此,可以认为功能训练对于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状的发生是有效的。

    有作者认为[10],在肌肉恢复神经支配之前进行训练是有害的,因为这可加强健侧肌肉运动,从而加剧面部运动不协调。但我们的研究并未出现上述结果。在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时,开始可能要运动健侧肌肉,以便患者掌握如何正确运动单侧肌肉,一旦掌握肌肉运动技巧,就开始训练患者在做功能训练时避免健侧肌肉运动,从而达到单独训练患侧肌肉的目的。因此,只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早期进行功能训练是可行的。并强调训练时尽量使两侧表情运动协调,即在训练患侧肌肉的同时,放松健侧肌肉,以保持两侧肌肉的力量平衡。O'Dwyer 研究[11]表明,面部表情动作并非由某一特定肌肉完成,应选择性刺激或模仿一组肌肉的功能运动。Balliet[9]认为,训练时动作较快可能使肌肉易于疲劳,达不到训练效果,并且患者容易丧失耐心。我们训练时让患者注意力集中,每次运动均要做到最大限度,缓慢进行,并对各个动作单独训练,训练效果明显。
, 百拇医药
    训练方法,Schram[4]认为,患者对怎样控制肌肉的运动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并且不能很好的调整肌肉运动。我们的研究支持上述观点,对患者按设计步骤进行训练,多数患者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且通过上述步骤可以使患者对疾病过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长期面瘫的患者,有学者认为[1,3],通过肌电反馈功能训练,或与其他方法合用,可使大脑中枢重建神经反馈通路,从而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也有学者[5]认为,面部肌肉系统在其支配神经损伤后,不仅接受原来神经支配,其他如对侧面神经、蝶腭神经、三叉神经也有可能参与该损伤肌支配,这就有可能导致联带运动或面肌抽搐的发生,而功能训练可抑制这些侧支神经的支配,减少后遗症状的发生。

    本组病例神经完整性均存在,面肌功能训练可能促进了面部的血液循环,延缓了面肌萎缩,对神经损伤后面肌的不协调运动加以矫正,阻断其错误的中枢反馈通路,促使神经再支配后正确运动功能的早日出现。对于重度神经损伤的患者不仅可延缓肌萎缩,而且可能阻断其他侧支神经对失神经肌肉的支配,从而减少后遗症状的发生。
, 百拇医药
    本科题受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教人司[94]357号)

    作者单位:施晓健(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俞光岩(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杨朝晖(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参考文献

    1,Ross B,Nedzelski JM,Mclean JA.Efficacy of feedback training in long-standing facial nerve paresis.Laryngoscope,1991,101:744-750.

    2,Hammerschlag PE,Brudny J,Ransohoff J,et al.Electromyographic rehabilitation of facial func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a facial paralysis grading scale for hypoglossal facial nerve.Laryngoscope,1988,98:405-410.
, 百拇医药
    3,Beurskens C.The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facial muscles and facial expression.In:Castro D.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Facial Nerve.Kugler & Ghedini publications,Milano,1990,499-511.

    4,Schram GH,Burres S.Non-surgical rehabilitation after facial paralysis.In:Portmann M(ed):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facial nerve.New York:Masson:1985.461-464.

    5,Brudny J.Biofeedback in facial paralysis:electromyographic rehabilitation.In:Rubin LR.The paralyzed face,St.Louis:Mosby-Year Book,Inc,1991.247-264.
, 百拇医药
    6,House J.W.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Laryngoscope,1983,93:1056-1069.

    7,蔡志刚,俞光岩,马大权.创伤性面神经损伤临床功能评价.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5,13:183-186.

    8,Hughes GB,Josey AF,Jackson CG,et al.Clinical electroneurography: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ntrolled measurements in twenty-two normal subjects.Laryngoscope,1981,91:1834-1846.

    9,Balliet R.Mot or control strategies in the retraining of facial paralysis.In:Portmann M: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facial nerve.New York:Masson,1985.465-469.
, 百拇医药
    10,Balliet R.Facial paralysis and other neuromuscular dysfunction of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In Dayton I.Mannual of physical therapy.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1989.213-275.

    11,O'Dwyer NL,Quinn PT,Guitar BE,et al.Procedures for verification of electrode placement in EMG studies of orofacial and mandibular muscles.J Speech Hear Disord,1981,24:273-27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