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李敏 赵昕 赖小玲 杜宁静
摘 要 目的 检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RRD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平衡状态。方法 使用单克隆抗体的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查58例RRD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RRD组的CD3、CD4细胞的百分数和CD4/CD8的比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CD8细胞数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 RRD患者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发生紊乱。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
, 百拇医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常伴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
athy,PVR),它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可能与免疫紊乱有关[1,2]。1998年8月至1999年2月,我们对58例有完整记录的RRD住院病人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实验组:连续并有完整记录的58例RRD住院患者,男42例,女16例,年龄18~70 a,平均38.7a,PVR A 4例, B 10例, C 35例, D 4 例。全部病例检查前均排除免疫性疾病史及使用过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史,且无眼外伤史和其他综合征,如Marfen综合征。正常对照组:实验室提供的正常值以及30例18~71a,平均39.4a的健康成年人的检测结果。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的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lkaline phosphatase anti-alkaline phosphatase,APAAP)检测T细胞亚群。(1)肝素抗凝血2mL加入等量淋巴细胞分离液内,离心(2 000r.min-1);(2)离心后的单个核细胞,用PBS液调整后,取50μL加入离心杯内,用离心涂片机离心(1 000r.min-1)2min,制备涂片;(3)用戊二醛固定液固定2min,PBS洗涤;(4)分别加入单克隆抗体CD3、 CD4和CD8,置湿盒30min;(5)再用PBS洗涤3次,加入羊抗鼠IgG二抗,置室温30min,然后用DAB染色和封片;(6)高倍镜下计数200个单核细胞中的阳性细胞百分比。试剂购自北京邦定生物医学公司。数据用华西医科大学统计学教研室的PEMS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58例RRD患者和正常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RRD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Table 1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RRD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X±s,% )
Group
n
CD3
CD4
CD8
, 百拇医药
CD4/CD8
RRD group
58
58.75±5.43
31.80±6.42
29.45±7.46
1.04±0.26
Control group
30
69.70±4.66
36.83±6.80
, 百拇医药
31.90±5.42
1.24±0.31
P
0.0001
0.0011
0.1149
0.0019
3 讨论
RRD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而PVR是RRD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1993年Limb等[1]指出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在PVR的发病机理上起重要作用,而Proerca等[2]对33例伴PVR的RRD患者的视网膜前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指出PVR与免疫学以及免疫系统与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伴有PVR的RR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这些患者机体的整体免疫平衡状态。结果发现, CD3细胞的百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表明RRD患者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数低下。
CD4为辅助T细胞,它能刺激血中总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起到促进扩大免疫应答作用。CD4细胞可诱导效应细胞毒细胞和B淋巴细胞产生杀伤细胞毒效应,并产生抗组织细胞抗体而损害机体组织细胞;CD4细胞减少则表明免疫功能降低。而CD8为抑制T淋巴细胞,其功能与CD4淋巴细胞相反,是机体在免疫调节反应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既能给B淋巴细胞发出信息,抑制和削弱抗体免疫反应,又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反应和各种刺激,减弱杀伤细胞的杀伤活力。如果CD8细胞过度活跃,则机体的正常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功能会受到抑制,有报道患视网膜脱离的老年人机体免疫系统受抑制[3]。本研究结果显示,RRD患者中CD4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数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RRD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
, 百拇医药
T淋巴细胞各亚群之间有相互制约和相互辅助的作用,亦即T亚群之间有平衡作用,任何一方的增多或减少皆影响另一亚群,形成失调,因此,应用CD4/CD8比值更能反映免疫调节的变化,是评估机体免疫调节平衡状态最有意义的参数。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参数,同样的比值在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意义。该比值增高、降低或倒置均表明机体处于免疫调节紊乱状态。本研究显示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提示RR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这种紊乱是由于RRD发病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或是免疫功能调节紊乱而引起RRD发病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李敏,女,1962年4月出生,广西南宁人,壮族。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视网膜玻璃体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在德国Lubeck医科大学眼科进修,1997年2月至1998年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眼科与视觉科学学系进修,已发表论文、综述16篇。电话:0771-2808513-2639
, http://www.100md.com
作者单位:李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南宁市,530021)
赵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南宁市,530021)
赖小玲(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南宁市,530021)
杜宁静(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南宁市,530021)
参考文献
1,Limb GA,Franks WA,Munasinghe KR,et al.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a examination of the involvement of lymphocytes,adhesion molecules and HLA-DR antigens[J].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1993;231(6)∶331-336.
2,Proenca R,Carvalho M,Proenca D,et al.HLA antigens and lymphocytes in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J].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1994;232(1)∶25-32.
3,曲 毅,周 芳.患视网膜脱离的老年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测定[J].眼科新进展 1997;17 (3)∶138-140., 百拇医药
李敏 赵昕 赖小玲 杜宁静
摘 要 目的 检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RRD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平衡状态。方法 使用单克隆抗体的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查58例RRD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RRD组的CD3、CD4细胞的百分数和CD4/CD8的比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CD8细胞数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 RRD患者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发生紊乱。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
, 百拇医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常伴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
athy,PVR),它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可能与免疫紊乱有关[1,2]。1998年8月至1999年2月,我们对58例有完整记录的RRD住院病人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实验组:连续并有完整记录的58例RRD住院患者,男42例,女16例,年龄18~70 a,平均38.7a,PVR A 4例, B 10例, C 35例, D 4 例。全部病例检查前均排除免疫性疾病史及使用过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史,且无眼外伤史和其他综合征,如Marfen综合征。正常对照组:实验室提供的正常值以及30例18~71a,平均39.4a的健康成年人的检测结果。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的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lkaline phosphatase anti-alkaline phosphatase,APAAP)检测T细胞亚群。(1)肝素抗凝血2mL加入等量淋巴细胞分离液内,离心(2 000r.min-1);(2)离心后的单个核细胞,用PBS液调整后,取50μL加入离心杯内,用离心涂片机离心(1 000r.min-1)2min,制备涂片;(3)用戊二醛固定液固定2min,PBS洗涤;(4)分别加入单克隆抗体CD3、 CD4和CD8,置湿盒30min;(5)再用PBS洗涤3次,加入羊抗鼠IgG二抗,置室温30min,然后用DAB染色和封片;(6)高倍镜下计数200个单核细胞中的阳性细胞百分比。试剂购自北京邦定生物医学公司。数据用华西医科大学统计学教研室的PEMS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58例RRD患者和正常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RRD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Table 1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RRD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X±s,% )
Group
n
CD3
CD4
CD8
, 百拇医药
CD4/CD8
RRD group
58
58.75±5.43
31.80±6.42
29.45±7.46
1.04±0.26
Control group
30
69.70±4.66
36.83±6.80
, 百拇医药
31.90±5.42
1.24±0.31
P
0.0001
0.0011
0.1149
0.0019
3 讨论
RRD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而PVR是RRD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1993年Limb等[1]指出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在PVR的发病机理上起重要作用,而Proerca等[2]对33例伴PVR的RRD患者的视网膜前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指出PVR与免疫学以及免疫系统与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伴有PVR的RR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这些患者机体的整体免疫平衡状态。结果发现, CD3细胞的百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表明RRD患者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数低下。
CD4为辅助T细胞,它能刺激血中总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起到促进扩大免疫应答作用。CD4细胞可诱导效应细胞毒细胞和B淋巴细胞产生杀伤细胞毒效应,并产生抗组织细胞抗体而损害机体组织细胞;CD4细胞减少则表明免疫功能降低。而CD8为抑制T淋巴细胞,其功能与CD4淋巴细胞相反,是机体在免疫调节反应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既能给B淋巴细胞发出信息,抑制和削弱抗体免疫反应,又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反应和各种刺激,减弱杀伤细胞的杀伤活力。如果CD8细胞过度活跃,则机体的正常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功能会受到抑制,有报道患视网膜脱离的老年人机体免疫系统受抑制[3]。本研究结果显示,RRD患者中CD4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数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RRD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
, 百拇医药
T淋巴细胞各亚群之间有相互制约和相互辅助的作用,亦即T亚群之间有平衡作用,任何一方的增多或减少皆影响另一亚群,形成失调,因此,应用CD4/CD8比值更能反映免疫调节的变化,是评估机体免疫调节平衡状态最有意义的参数。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参数,同样的比值在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意义。该比值增高、降低或倒置均表明机体处于免疫调节紊乱状态。本研究显示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提示RR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这种紊乱是由于RRD发病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或是免疫功能调节紊乱而引起RRD发病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李敏,女,1962年4月出生,广西南宁人,壮族。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视网膜玻璃体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在德国Lubeck医科大学眼科进修,1997年2月至1998年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眼科与视觉科学学系进修,已发表论文、综述16篇。电话:0771-2808513-2639
, http://www.100md.com
作者单位:李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南宁市,530021)
赵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南宁市,530021)
赖小玲(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南宁市,530021)
杜宁静(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南宁市,530021)
参考文献
1,Limb GA,Franks WA,Munasinghe KR,et al.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a examination of the involvement of lymphocytes,adhesion molecules and HLA-DR antigens[J].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1993;231(6)∶331-336.
2,Proenca R,Carvalho M,Proenca D,et al.HLA antigens and lymphocytes in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J].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1994;232(1)∶25-32.
3,曲 毅,周 芳.患视网膜脱离的老年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测定[J].眼科新进展 1997;17 (3)∶138-14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