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肛肠病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501697
水灌肠超声诊断结肠炎粘膜松弛
http://www.100md.com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0年第1期
     水灌肠超声诊断结肠炎粘膜松弛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B超室(050051) 张宝珍 张文云 郭瑞军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 赵 发 郭玲利

     提 要:结肠炎合并粘膜松弛症21例,清洁灌肠后,经肛门灌注生理盐水1500ml,然后行超声检查,可清晰地显示结肠的全轮廓和粘膜松弛的超声图像:松弛粘膜向腔内呈分离脱垂状,随水流而运动;重度松弛呈分叉状、树枝状;轻度分离显示为松散增厚、呈花朵状回声或扁平隆起。

     关键词:结肠炎;粘膜松弛;超声诊断;肛肠病

    为提高B型超声对大肠粘膜松弛的检出率,观察21例确诊结肠炎合并粘膜松弛患者水灌肠后的声像图特征,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 http://www.100md.com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结肠炎合并粘膜松弛21例,男13例,女8例。临床表现:粘液血便3例,腹痛10例,腹泻5例,便秘3例。病程1个月至7年。

    1.2 仪器和方法 岛津SDL-300线阵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当日禁食,检查前6h口服20%甘露醇250ml,加水750ml,肠道清洁排空后,经导管插入肛门,灌注生理盐水1500ml后拔掉导管,沿大肠走行,由直肠至乙状结肠,逐段检查到回盲部,病灶局部反复探查,可有再现性。

    2 结果

    2.1 正常结肠声像图 采用水充盈肠管后,长轴切面呈管状液性暗区,横轴切面为圆形无回声光环,衬托出肠壁光滑整齐的边缘。正常结肠壁呈3层结构,显示为2条强回声与1条弱回声线相间排列,从内向外,分别为粘膜及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各段结肠壁厚度正常范围为x=3.0mm,s=0.5mm,各段结肠壁厚度无明显差异。
, http://www.100md.com
    图1 结肠灌水后,超声显像肠粘膜松弛呈分枝状体表标志示乙状结肠

    图2 结肠灌水后,超声显像肠粘膜松弛呈花朵状 AC:升结肠 MRE:松弛

    2.2 肠粘膜松弛声像图 应用水灌肠后,腹部超声显示为肠管充盈,呈液性暗区,沿大肠在体内走行扫查,可见肠内残留粪渣,呈不规则强回声,无固定形状,可在水中流动。松弛肠粘膜,均在肠内不同部位炎性肠壁,显示长度范围不等,分离程度不同的多样回声,悬挂在肠壁向肠腔内突放。松弛粘膜头、尾端与肠壁紧密相连,持续固定,超声声像力改变率为100%,其主要声像图表现为:松弛粘膜向腔内呈分离脱垂状随水流而运动。重度明显松弛时,超声可见摆动,呈分叉状、树枝状;轻度分离时,可显示为松散增厚,呈花朵状回声或扁平隆起,其主轴切面类似肠壁层次结构。见图1、2。

    3 讨论

    超声显像作为非侵入性方法,通过水透声窗,可以提供肠内病变情况及程度,对临床治疗、随访、定期复查,对异常肠粘膜恶性变的早期发现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配合,有助于提高对肠粘膜松弛的诊断。
, http://www.100md.com
    大量资料表明,B型超声对肠道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病灶在0.5~0.7cm即可检出,说明B型超声用于肠道病变诊断已趋成熟。小癌结节、小息肉及粘膜松弛等局限性病变,可在有一定活动度肠腔中发展而不受限制,又不引起大肠功能障碍,病人多无明显症状,所以,水灌肠睛超声显像将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也可作为一种普查肠道病变方法之一。

    正常情况下,肠腔内气体及内容物回声干扰,肠管区声束不能穿透,不易造成反射界面,因而不能超声显示。有些学者曾一度认为,超声不宜做消化道检查。而采用水灌肠后,使肠内不能显示的病变,得以清晰显示,可重点观察松弛粘膜的部位、形态、范围、程度以及粘膜表面回声及基底回声等。本组确诊为肠粘膜表面回声及基底回声等。本组确诊为肠粘膜松弛的21例,经超声检查,均有声像图改变。水灌肠超声显像诊断粘膜松弛的主要优点是:无禁忌证,方法简单,无需特殊条件准备,痛苦小,患者容易接受。超声可以反复多次探查,可以进行疗效判断,并可随访、复诊、普查等。适用于不适合纤维结肠镜检查的病例,不受X线损害,定位难度不大,准确性高。而X线钡灌肠对各种肠粘膜松弛表现诊断困难。所以,水灌肠超声显像诊断粘膜松弛症可作为首选方法。

    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早期过于小的病变,有时诊断困难。因为声束不能直接对准病变检查,可引起声像分散;声折射影响病变后的影像;恶性肿瘤所致的肠壁增厚与良性炎症及轻度粘膜松弛所致的病变,有时不易做出鉴别。,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