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粘连性肠梗阻34例手术治疗分析
黄顺根 汪健 孙庆林 朱锦祥
摘 要:分析34例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所见,提出预防粘连产生的措施。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小儿发病率更高。我院1994年12月~1999年12月经手术治疗34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男22例,女12例。年龄40天~13岁,平均4岁7个月。发病至手术时间1~10天,平均3天。发病原因为先天性3例,后天性31例。
1.2 临床表现 腹胀2例,腹胀伴呕吐9例,腹痛伴呕吐19例,腹痛腹胀4例。其中并发营养不良Ⅲ°1例,脱水、酸中毒、腹膜刺激征阳性5例。34例均有肠鸣音亢进或气过水声,X线检查均有机械性肠梗阻表现。
, 百拇医药
1.3 既往手术史 肠套叠8例,肠旋转不良4例,阑尾炎7例,肠闭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母细胞瘤、美克尔憩室各2例,新生儿肠穿孔、肾胚胎瘤、胃穿孔、肛门闭锁造瘘术后各1例。其中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既往曾有2次剖腹手术史。既往手术距本次手术间隔时间为4天~9年。
1.4 术中所见 全部病例均有肠壁与肠壁或肠壁与腹膜或肠壁与大网膜等脏器间粘连或形成索带造成梗阻。其中合并肠扭转8例,肠坏死5例,腹膜与肠壁人为缝合后粘连所致梗阻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后残余脓肿致梗阻1例。
1.5 手术方法及结果 34例均行粘连束带松解术。其中同时行回肠远端造瘘3例,肠切除5例,小肠排列(White内固定法)3例,肠扭转复位8例,6例涂抹几丁糖。结果:33例均治愈,其中1例术后1周因无肛门排气排便,腹痛,保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发现距回盲部约50cm处回肠粘连成团,遂切除该处肠管约50cm并行端端吻合,肠排列,治愈出院。1例营养不良Ⅲ°术后第2天死于MSOF。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多由于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本组有3例,其中2例术前腹部平片见钙化斑,系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另1例系3岁女童,既往体健,无手术病史,X线腹部平片未见钙化斑,术中见回肠与盲肠之间粘连;后者常在腹膜炎症或腹腔手术后形成,本组绝大多数均有腹部手术史。
如何在术中、术后预防腹腔粘连的产生,一直是外科重点研究的课题。腹腔粘连造成的肠梗阻再次手术时困难极大,故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害浆膜,保持浆膜湿润;注意无菌操作,严密止血,避免组织缺血,尽可能少钳夹和结扎组织,应用细而无组织反应的缝线,切勿逢合过密[1]。动作要细致,避免损伤肠壁,禁止暴力挤压肠管。无病的肠袢应尽量避免暴露在腹腔外,或以温盐水纱布覆盖并及时更换;防止异物带入腹腔,彻底清除腹腔内脓液、渗出物、血液及异物等,减少腹腔污染,根据腹内感染情况作单侧或双侧下腹壁戳口引流,避免残余脓肿发生。对于腹腔严重感染的患儿,腹腔内不应使用粉剂或高浓度抗生素或磺胺药。缝合腹膜和脏器,均应光滑平整,且不宜有过大的张力,如后腹膜有缺损,勉强缝合易造成组织损伤,局部缺血,此时可不加缝合,粘连的机会反而减少,但前腹膜应尽可能缝合。
, http://www.100md.com
此外,临床上研究使用一些药物以防止或减轻术后腹腔粘连的产生,如全身使用成纤维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调节剂,腹腔内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局部应用屏障物质均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现有的防止粘连形成的方法或药剂,虽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不能完全消除术后粘连。因此,需上述方法和制剂联合使用,尤其是重视术中正确细致的操作,效果更好。
黄顺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苏州,215003)
汪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苏州,215003)
孙庆林(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苏州,215003)
朱锦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苏州,215003)
参考文献
1,金百祥.腹膜粘连形成及其肠梗阻的防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4,14∶309, http://www.100md.com
摘 要:分析34例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所见,提出预防粘连产生的措施。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小儿发病率更高。我院1994年12月~1999年12月经手术治疗34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男22例,女12例。年龄40天~13岁,平均4岁7个月。发病至手术时间1~10天,平均3天。发病原因为先天性3例,后天性31例。
1.2 临床表现 腹胀2例,腹胀伴呕吐9例,腹痛伴呕吐19例,腹痛腹胀4例。其中并发营养不良Ⅲ°1例,脱水、酸中毒、腹膜刺激征阳性5例。34例均有肠鸣音亢进或气过水声,X线检查均有机械性肠梗阻表现。
, 百拇医药
1.3 既往手术史 肠套叠8例,肠旋转不良4例,阑尾炎7例,肠闭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母细胞瘤、美克尔憩室各2例,新生儿肠穿孔、肾胚胎瘤、胃穿孔、肛门闭锁造瘘术后各1例。其中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既往曾有2次剖腹手术史。既往手术距本次手术间隔时间为4天~9年。
1.4 术中所见 全部病例均有肠壁与肠壁或肠壁与腹膜或肠壁与大网膜等脏器间粘连或形成索带造成梗阻。其中合并肠扭转8例,肠坏死5例,腹膜与肠壁人为缝合后粘连所致梗阻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后残余脓肿致梗阻1例。
1.5 手术方法及结果 34例均行粘连束带松解术。其中同时行回肠远端造瘘3例,肠切除5例,小肠排列(White内固定法)3例,肠扭转复位8例,6例涂抹几丁糖。结果:33例均治愈,其中1例术后1周因无肛门排气排便,腹痛,保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发现距回盲部约50cm处回肠粘连成团,遂切除该处肠管约50cm并行端端吻合,肠排列,治愈出院。1例营养不良Ⅲ°术后第2天死于MSOF。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多由于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本组有3例,其中2例术前腹部平片见钙化斑,系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另1例系3岁女童,既往体健,无手术病史,X线腹部平片未见钙化斑,术中见回肠与盲肠之间粘连;后者常在腹膜炎症或腹腔手术后形成,本组绝大多数均有腹部手术史。
如何在术中、术后预防腹腔粘连的产生,一直是外科重点研究的课题。腹腔粘连造成的肠梗阻再次手术时困难极大,故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害浆膜,保持浆膜湿润;注意无菌操作,严密止血,避免组织缺血,尽可能少钳夹和结扎组织,应用细而无组织反应的缝线,切勿逢合过密[1]。动作要细致,避免损伤肠壁,禁止暴力挤压肠管。无病的肠袢应尽量避免暴露在腹腔外,或以温盐水纱布覆盖并及时更换;防止异物带入腹腔,彻底清除腹腔内脓液、渗出物、血液及异物等,减少腹腔污染,根据腹内感染情况作单侧或双侧下腹壁戳口引流,避免残余脓肿发生。对于腹腔严重感染的患儿,腹腔内不应使用粉剂或高浓度抗生素或磺胺药。缝合腹膜和脏器,均应光滑平整,且不宜有过大的张力,如后腹膜有缺损,勉强缝合易造成组织损伤,局部缺血,此时可不加缝合,粘连的机会反而减少,但前腹膜应尽可能缝合。
, http://www.100md.com
此外,临床上研究使用一些药物以防止或减轻术后腹腔粘连的产生,如全身使用成纤维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调节剂,腹腔内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局部应用屏障物质均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现有的防止粘连形成的方法或药剂,虽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不能完全消除术后粘连。因此,需上述方法和制剂联合使用,尤其是重视术中正确细致的操作,效果更好。
黄顺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苏州,215003)
汪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苏州,215003)
孙庆林(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苏州,215003)
朱锦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苏州,215003)
参考文献
1,金百祥.腹膜粘连形成及其肠梗阻的防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4,14∶3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