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性前列腺癌8例分析
袁和兴 郭震华 严春寅
关键词:前列腺癌
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临床难以诊断的偶发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大幅度提高。现对我院近5年发现的8例偶发性前列腺癌作一初步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59~76岁,平均65.8岁。排尿不畅1~10年,直肠指诊前列腺Ⅰ°2例,Ⅱ°4例,Ⅲ°2例,均未触及结节,其中2例质地偏硬,予前列腺穿刺活检提示前列腺增生,B超和(或)CT检查均提示前列腺肥大,部分患者增生的腺体突入膀胱。2例伴有慢性前列腺炎,1例伴有慢性前列腺炎和10年膀胱结石排石史。术前血PSA均<4μg/L,其中3例f-PSA<1.3μg/L,余未测f-PSA。
8例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中完整摘除前列腺,重20~45g。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前列腺增生伴小区癌变,均为腺癌,再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其中5例加用氟他胺治疗3~5个月,未行放疗。随访1~5年,7例直肠指诊前列腺床无结节,血PSA正常;1例于2年后死于心肺疾患。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诊断 偶发性前列腺癌是因前列腺肥大行前列腺摘除或电切的标本中经病理检查偶然发现的前列腺癌,其解剖学部位与前列腺增生相同,即发生于尿道周围腺体,癌灶与增生组织共存,组织间无明显分界[1],提示两者间有密切关系。偶发性前列腺癌诊断率的提高主要是采用整个样本做间隔1mm连续切片,也有分块采样切片。我们认为详细询问病史、直肠指诊、血PSA和f-PSA、B超和CT、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检查对提高偶发性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意义不大,只有对标本作细致的多切片病理学检查才能提高偶发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2.2 治疗与预后 按照Jewett-Whitmore分期系统,所有偶发性前列腺癌均为A期。文献报道,A期癌有的处于静止潜伏状态,有的则具有低级生物学潜能,易局部复发或出现远处转移,所以目前的治疗方法还存在分歧。Voges[2]对44例TURP偶发性前列腺癌患者行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摘除时发现38例存在残留癌。有人认为A期病变体积小,分化好,临床呈慢性经过,不必治疗,但需注意密切观察,即待机处理(watching waiting),并认为此处理方法不会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3]。多数学者认为此类前列腺癌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小,行根治性手术等“过激治疗”易产生严重并发症,反而缩短生命失去治疗意义,所以主张病理确诊后再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内分泌治疗,既可避免“过激治疗”带来的严重伤害,又可达到去除雄激素缓解残留癌的作用。本组8例术后病理确诊后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部分患者予氟他胺内分泌治疗,7例患者随访期间均能达到无瘤生存。进一步的疗效仍有待观察。
, 百拇医药
袁和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苏州,215006)
郭震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苏州,215006)
严春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苏州,215006)
参考文献
1,曹文锋,谢正华.前列腺增生的偶发癌.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4,15∶449
2,Voges G E,McNeal J E,Redwine E A,et al.The predictive significance of substaging stage A prostate (A1 versus A2) for volume and grade of total cancer in the prostate.J Urol,1992,147∶858
3,Gronbery H,Damber C,Jonson H,et al.Prostate cancer mortality in nor thern Sweden,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umor grade and patient age.Urology,1997,49∶374, 百拇医药
关键词:前列腺癌
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临床难以诊断的偶发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大幅度提高。现对我院近5年发现的8例偶发性前列腺癌作一初步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59~76岁,平均65.8岁。排尿不畅1~10年,直肠指诊前列腺Ⅰ°2例,Ⅱ°4例,Ⅲ°2例,均未触及结节,其中2例质地偏硬,予前列腺穿刺活检提示前列腺增生,B超和(或)CT检查均提示前列腺肥大,部分患者增生的腺体突入膀胱。2例伴有慢性前列腺炎,1例伴有慢性前列腺炎和10年膀胱结石排石史。术前血PSA均<4μg/L,其中3例f-PSA<1.3μg/L,余未测f-PSA。
8例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中完整摘除前列腺,重20~45g。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前列腺增生伴小区癌变,均为腺癌,再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其中5例加用氟他胺治疗3~5个月,未行放疗。随访1~5年,7例直肠指诊前列腺床无结节,血PSA正常;1例于2年后死于心肺疾患。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诊断 偶发性前列腺癌是因前列腺肥大行前列腺摘除或电切的标本中经病理检查偶然发现的前列腺癌,其解剖学部位与前列腺增生相同,即发生于尿道周围腺体,癌灶与增生组织共存,组织间无明显分界[1],提示两者间有密切关系。偶发性前列腺癌诊断率的提高主要是采用整个样本做间隔1mm连续切片,也有分块采样切片。我们认为详细询问病史、直肠指诊、血PSA和f-PSA、B超和CT、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检查对提高偶发性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意义不大,只有对标本作细致的多切片病理学检查才能提高偶发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2.2 治疗与预后 按照Jewett-Whitmore分期系统,所有偶发性前列腺癌均为A期。文献报道,A期癌有的处于静止潜伏状态,有的则具有低级生物学潜能,易局部复发或出现远处转移,所以目前的治疗方法还存在分歧。Voges[2]对44例TURP偶发性前列腺癌患者行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摘除时发现38例存在残留癌。有人认为A期病变体积小,分化好,临床呈慢性经过,不必治疗,但需注意密切观察,即待机处理(watching waiting),并认为此处理方法不会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3]。多数学者认为此类前列腺癌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小,行根治性手术等“过激治疗”易产生严重并发症,反而缩短生命失去治疗意义,所以主张病理确诊后再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内分泌治疗,既可避免“过激治疗”带来的严重伤害,又可达到去除雄激素缓解残留癌的作用。本组8例术后病理确诊后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部分患者予氟他胺内分泌治疗,7例患者随访期间均能达到无瘤生存。进一步的疗效仍有待观察。
, 百拇医药
袁和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苏州,215006)
郭震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苏州,215006)
严春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苏州,215006)
参考文献
1,曹文锋,谢正华.前列腺增生的偶发癌.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4,15∶449
2,Voges G E,McNeal J E,Redwine E A,et al.The predictive significance of substaging stage A prostate (A1 versus A2) for volume and grade of total cancer in the prostate.J Urol,1992,147∶858
3,Gronbery H,Damber C,Jonson H,et al.Prostate cancer mortality in nor thern Sweden,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umor grade and patient age.Urology,1997,49∶37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