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肛肠病杂志》 > 2001年第5期
编号:10501916
生肌长肉膏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1年第5期
     生肌长肉膏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上海200021) 杨巍 华斌 张巍 指导( 柏连松)

    摘要 为观察生肌长肉膏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作用,对85例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分4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生肌长肉膏组较之对照组,在减少创口渗液、增加愈合率、缩短愈合天数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提示在肛瘘术后中后期,对创面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肛肠病;肛瘘;生肌长肉膏;创面愈合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由于肛瘘发病部位的特殊,术后创面不易保持清洁干燥,病程较长。为缓解术后创面不适,加速创口愈合,缩短疗程,我们应用柏连松教授的经验方生肌长肉膏于肛瘘术后创面换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85例符合低位单纯性肛瘘的诊断,肛瘘切除术后开放创面面积6~15cm2

    1.2 病例分组 85例分4组分别运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分组为生肌长肉膏组(长肉膏组),红油膏组,生肌玉红膏组(玉红膏组),凡士林组。4组在性别、年龄、术后第2,6天创面面积等方面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肛瘘术后患者85例临床资料

    性别

    术后第2天创面面积(cm2)

    术后第6天创面面积(cm2)
, 百拇医药
    组别

    例数

    男

    女

    年龄(岁)

    长肉膏组

    30

    21

    9

    41.6±10.0

    7.6±2.2

    5.5±2.0

    红油膏组
, http://www.100md.com
    20

    17

    3

    43.7±6.3

    8.3±2.5

    6.4±2.1

    玉红膏组

    20

    18

    2

    46.1±9.1

    7.7±1.8

    5.6±1.6
, 百拇医药
    凡士林组

    15

    14

    1

    44.1±9.1

    9.0±2.0

    6.8±1.9

    1.3 药物组成 生肌长肉膏(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麻油等),红油膏(凡士林、九一丹、铅丹等),凡士林,以上3药由曙光医院制剂室生产和提供。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方[2]:当归、白芷、血竭、甘草、紫草、轻粉、白蜡、麻油等),由岳阳医院制剂室生产和提供。

    1.4 治疗方法 4组从术后第2~5天,统一用红油膏进行创口处理。从第6天起,红油膏组继续用红油膏,其他3组分别改用生肌长肉膏、生肌玉红膏、凡士林换药,直至创口完全愈合。每日上午、下午各换药1次。
, 百拇医药
    1.5 观察指标

    1.5.1 创口症状:术后第2,6,10,14天,经问诊和临床观测,评定出创口疼痛、渗液程度。评价标准参考张书信法[3]并加以改进,见表2。

    表2 创口症状评价标准

    项目

    -

    +

    ++

    +++

    疼痛程度

    无

    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
, http://www.100md.com
    持续疼痛,睡眠受干扰,病人主动要求用镇痛药

    强烈的持续疼痛,往往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严重受到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

    渗液程度

    渗液湿透纱布<4层

    渗液湿透纱布≥4层,但<8层

    渗液湿透纱布≥8层,但<12层

    渗液湿透纱布≥12层

    1.5.2 创口修复指标:(1)创面面积:记录手术后第2,6,10,14天创面面积,方法用透明薄膜直接均匀敷贴于创口上,以极细记号笔描绘创缘,再将薄膜铺于心电图描记纸上,计算出具体数值;(2)愈合天数: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之日作为最后愈合时间;(3)创口愈合率:以术后第6天创面面积作为原始面积,计算出第10,14天的创口愈合率。公式为:第n天创口
, http://www.100md.com
    愈合率(%)=

    术后第6天创口面积-术后第n天创口面积

    ×100%

    术后第6天创口面积

    1.6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F检验和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和X2检验。

    2 结果

    2.1 创口渗液程度比较 见表3。

    表3 各组不同创口渗液程度例数比较

    组别

    总例数
, http://www.100md.com
    -

    +

    ++

    +++

    R值95%可信区间

    P值

    下限

    上限

    术后第10天

    长肉膏组

    30

    23

    7
, http://www.100md.com
    0

    0

    0.4809

    0.6917

    <0.05*

    红油膏组

    20

    2

    13

    5

    0

    0.2209

    0.4791
, 百拇医药
    玉红膏组

    20

    1

    10

    9

    0

    0.1456

    0.4038

    凡士林组

    15

    5

    9

    1

, http://www.100md.com     0

    0.3141

    0.6122

    术后第14天

    长肉膏组

    30

    29

    1

    0

    0

    0.5379

    0.7187

    <0.05*
, 百拇医药
    红油膏组

    20

    11

    8

    1

    0

    0.2762

    0.5044

    玉红膏组

    20

    6

    14

    0

, 百拇医药     0

    0.1627

    0.4209

    凡士林组

    15

    15

    0

    0

    0

    0.4803

    0.7785

    *长肉膏组 VS红油膏组、玉红膏组

    2.2 创口疼痛程度 经Ridit分析和X2检验,4个时间点在缓解创口疼痛方面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2.3 创面面积比较 经F检验和t检验,术后第2,6天各组间创面面积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第10,14天,长肉膏组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红油膏组和凡士林组,与玉红膏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2.4 创口愈合率比较 术后第10,14天,长肉膏组愈合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见表4。

    表4 术后第10,14天创口愈合率(x±s,%)

    组别

    总例数

    术后第10天愈合率

    术后第14天愈合率

    长肉膏组

    30
, http://www.100md.com
    47.95±11.06

    79.58±07.39

    红油膏组

    20

    36.57±5.73

    66.99±10.44

    玉红膏组

    20

    34.13±6.92

    69.65±9.51

    凡士林组

    15
, 百拇医药
    35.97±7.18

    64.23±7.01

    2.5 创口愈合天数 经t检验,长肉膏组与凡士林组、红油膏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玉红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表5 各组创口愈合天数比较(x±s,天)

    组别

    总例数

    愈合天数

    长肉膏组

    30

    20.27±3.79

, 百拇医药     红油膏组

    20

    24.30±4.74

    玉红膏组

    20

    21.95±4.16

    凡士林组

    15

    23.80±3.49

    3 讨论

    肛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痔疮[4]。中医称之为“痔瘘”或“漏疮”。如《疡科选粹》中所说“痔疮绵延不愈,湿热淤久,仍穿肠透穴,败坏肌肉,锁损门边内外有疮……,由风热湿燥而致也”[6]。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换药成为治疗的关键环节。现代医学一般将创伤分为创伤早期的炎症期、肉芽组织增生期和瘢痕形成3个阶段[7]。中医亦将促进愈合的作用分为提脓祛腐,祛腐生肌,生肌收口3大类。因此,只有选用合适药物作用于创伤修复的不同阶段,才能发挥其最佳作用。创面在手术后最初5天里,尚未脱离炎症阶段[7],创面有大量坏死物质和渗出物。临床上普遍用红油膏以祛腐生新[4],故4组病倒术后初期都选用红油膏换药,至术后第6天起分别改用各自不同的药物,换药至完全愈合。
, 百拇医药
    生肌长肉膏是由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麻油等组成的外用制剂,其中炉甘石以甘温敛疮为主,兼能化湿;熟石膏收湿生肌并可清热;赤石胆甘温收敛生肌;配以甘凉之麻油,既可制赤石脂、炉甘石之温,防其过燥伤阴,又可清热解毒,止痛生肌。诸药合用,收敛生肌长肉而不留邪,同时麻油还是很好的赋形剂,所制油调糊膏剂尤适合于肛门部手术创面,既符合其解剖部位难以制动的特点,又具有柔软、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的感觉。生肌长肉膏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在减轻不适症状和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两方面。对创口渗液、疼痛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术后第10,14天,长肉膏组的渗液程度明显好于玉红膏组和红油膏组,反映出生肌长肉膏以其收湿生肌之功效,比传统生肌收口中药更适合于肛瘘,但在缓解创口疼痛方面,与对照药物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这与创伤修复生肌收口阶段,创口疼痛已退居临床症状群的次要地位,表现不甚剧烈有一定关系。在创口愈合率上,长肉膏组明显优于红油膏组、玉红膏组与凡士林组;在愈合天数方面,长肉膏组与红油膏组、凡士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玉红膏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生肌长肉膏组愈合率较高,使病人临床不适期大为缩短,这对于易受污染的肛瘘术后开放创面的修复大有好处。
, http://www.100md.com
    生肌长肉膏配方精炼,药源广泛,调配容易,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有着良好的促愈合作用。在改善术后创口渗液,增加愈合率,缩短愈合天数等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油膏尤其适用于创口修复的中后期,即生肌收口阶段。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8-39.

    3 张书信。解毒通利汤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214例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3):58-59.

    4 柏连松主编。实用中医肛肠病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177.

    5 明 。陈文治 。疡科选粹 。上海:上海新中华书社,扫叶出房石印本,中华民国4年,卷5:第13页.

    6 清 。吴谦,等。医宗金鉴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644。

    7 黎 鳌主编 。现代创伤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