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人物信息
编号:10177850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一级教授 杨为松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3日
     愿 以 此 生 长 报 国

    创世界7项领先成果,使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临床治疗居世界领先地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200余篇,著书8部;我军第一个传染学博士导师,首批组建了传染病学博士后流动站,培养研究生38名,占全国出血热学博士数量的2/3,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2000年8月被评为“九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受到江泽民主席的亲切接见。这位年逾八旬的老者,就是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杨为松教授。

    1、杨为松教授的肾综合征流行性出血热研究系列成果1999年3月入选国家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50周年》

    重大成果成就展、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人们对他敬佩之余,不禁想起30年前他改行选择流行性出血热研究走过的艰难道路。作为新中国传染病专业的创始人之一,杨为松的目标始终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始终锁定与人民群众健康安危和军事医学息息相关的攻关课题。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杨为松积极进行肝炎的研究,在乙型肝炎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内率先发现无黄疸型肝炎,并确认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传染性肝炎的新型肝炎,这就是后来被美国科学家从病源学上命名的“乙型肝炎”。然而就在这时,搞了几十年肝炎研究,已是50岁出头的杨为松却出人饬系叵蜃橹岢鲎小邮鲁鲅确乐窝芯俊?p> 20世纪70年代,我国是世界上受出血热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发病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死亡率极高,驻南京某部队农场,一个冬天就因为流行性出血热增添了47个坟茔。作为一名医生,眼看病人在痛苦中挣扎煎熬,杨为松忧心如焚。当时,军事流行性出血热病学研究尚未有人涉及,这个刚刚被“解放”出来的“反动学术权威”,顾不上计较个人的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他钟爱的事业,他决心在这新领域拼一拼,搏一搏。
, 百拇医药
    2、杨为松1970年从学校调到距离城区10公里外的附属二院(唐都医院)传染科当主任,那时的医院周围还是农村,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很差。但杨为松二话没说,上任后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考虑要建立实验室。他自己动手把3~4平方米的洗手间连同一条光线暗淡的走廊改成实验室;没有设备,他们就用土法改造而成的保温箱、培养箱和一架国外20世纪40年代生产的显微镜装备实验室;实验用的细胞抗原片西安没有卖的,他每次去北京出差都要买几千张背回来;没有技术,杨为松把自己的学生派出去学习细胞培养技术、组织切片技术……

    就这样,杨为松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全科同志边建边干边摸索。50多岁的老人和年轻人一样,带着水壶,带着干粮,经常走村串户寻找标本。人们永远也忘不了这样一幕: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蓝田县有一位孕妇因出血热胎儿流产。得知这一情况,杨为松脑子立即闪现出一个念头,胎儿会不会因母亲病毒感染而死亡呢?第二天一大早,冒着飞扬的大雪,杨为松推着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村子赶,找到这户人家时,天已经擦黑了。当他疲惫不堪地敲开门时,年轻夫妇愣住了:一位脸冻得通红、浑身沾满泥雪的老军人,气喘吁吁地说明来意。年轻夫妇被杨为松献身科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欣然同意对孩子尸体进行解剖。经过几天几夜连续奋战,在显微镜下,果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荧光,经学校病理学教授鉴定,初步断定是出血热病毒抗原。当时,一些人怀疑在如此简单的实验室,能搞出什么样有价值的成果?因为直到1981年世界上才对出血热的研究有些苗头。在我国,也只有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教授蒋豫国,从美国带回一种具有世界标准的出血热抗原片。杨为松专程赴京进行科学鉴定。在北京,他每天早出晚归,经过查询、检测、对比、试验,发现这种病毒抗原与世界标准的出血热病毒抗原完全吻合,丝毫不差。从而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出血热病毒可经人体胎盘垂直传播,填补了一项世界出血热医学空白。
, 百拇医药
    3、当欧洲共同体1994年12月在中国寻找研究合作伙伴时,杨为松以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累累的研究成果被国家科委指定为中国———欧共体出血热研究的首席负责人,并主持完成了两项重大课题研究。

    1995年10月,在希腊召开的国际出血热病学术会上,杨为松所作的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诊断治疗等系列研究成果的报告,引起了各国传染病学专家的极大关注。他们没有想到,这一世界尖端课题研究被讲台上这位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学者攻克了,于是他们把鲜花和掌声毫不吝啬地送给了眼前的这位中国军人。

    让中国军事医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抱着这种强烈的信念,杨为松在出血热病研究领域整整耕耘了30个春秋,攻破一道道难关,取得一个个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出血热病毒在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中增殖传代,并建立了内皮细胞感染模型,明确提出出血热病毒感染是造成出血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始动和重要因素;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人体骨髓和淋巴组织是出血热病毒攻击的靶器官和组织,并引起骨髓细胞病变,导致免疫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障碍,是出血热出血的重要原因;在世界上首次证实出血热病毒可通过脑屏障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染等7项世界之最……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杨为松率先提出了出血热病毒对人体具有直接致病作用,继发免疫反应也可参与发病过程这一重要的发病机理,这一成果居世界领先地位。他还提出早期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或阻断病毒对机体的病理损伤,为出血热病的防治提供了科研依据。这些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后,使我国出血热死亡率从10%~15%下降到2.1%以下,为国家传染病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 百拇医药
    4、杨为松深知,要让我国的军事医学技术真正走向世界,必须瞄准前沿,实现跳跃式发展。为此,杨为松利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积极举荐自己的弟子出国深造、研究,让他们增长知识,获取信息,博取众长,寻求新突破。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组“群星灿烂”的镜头:白雪帆,现任传染科主任,博士导师,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时,他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3篇有关出血热和爱滋病的重要学术文章。1998年3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病毒和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上,他以全新的角度和论述,加深了人们对出血热发病机制的认识,引起了学术界注目。同年11月,白雪帆以出血热和艾滋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再次将国际军事医学专家们的目光聚焦到中国学者身上。谈起导师,白雪帆说,杨教授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潜能及长处,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为以后临床和科研奠定坚实基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