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01年第11期
编号:10504575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年第11期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张大俊1) 傅传刚2) 王培军1) 田建明1) 王敏杰1) 郝强1) 万毅1)

    关键词:肛肠病

    肛瘘的影像学诊断以经瘘口注入造影剂(通常为水溶性造影剂)后拍摄X线片为主。但这种方法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满足不了临床需要,尤其是对复杂肛瘘的术前评估需要。本文对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1、临床资料

    本组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21~47岁(34±4)岁,平均病程(11±4)个月。复杂肛瘘11例,12例伴有肛周脓肿,13例因行普通X线造影效果欠佳而行螺旋CT三维重建。所有病人均于检查后2~36天内行外科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造影方法:检查前向病人详细解释操作过程,缓解其心理压力。检查前常规使用开塞露促排便,清洁局部皮肤。检查时病人俯卧于CT机(本文采用PICKER500螺旋CT)检查床后采用较大层距(层距10mm)进行粗略扫描,判断肛瘘的在概范围后由肛瘘外口注入粘滞试较高的碘油,进行薄层扫披荆斩棘取样(层距1~2mm,层厚1~2mm,PITCH1.0),一般费时约5~15min,对扫披荆斩棘后得到的轴位片进行分析,确诊扫描范围无误后传至图象后处理工作站(本文采用PICKER5000WORKSTATION)进行三维重建,费时10min左右。

    结果:17例病人所有CT轴位片及重建后的三维立体图片均由3位富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及临床外科医师分别判读,其共同结果与手术中所见相比较。结果表明,CT三维重建的诊断与手术后诊断完全吻合,三维重建后取得的立体图像能清晰显示瘘道的形态、走行(图1~4),使用软件放置功能后能为外科医师提供术前客观的立体资料。

    2、讨论
, 百拇医药
    肛瘘是肛肠外科工作中的常见病,在术前取得详尽的影像学资料对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经瘘口造影(多使用低上滞度的含碘水溶性造影剂)后于普通X线机下摄片。该方法虽操作简单,但由于水溶性造影剂易受体位影响外流致检查成功率相对较低。同时,该方法只能获得平面资料,对瘘道形态、走行判断困难,且对瘘道附近组织受侵程度几乎不能提供任何信息,因而对外科医师术前的帮助极其有限。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部分作者尝试将一些新的影像技术应用于肛瘘的诊断中,Bects-Tan[1]将高分辨率MRI应用到肛瘘的诊断,较好地显示了肛门括约肌、直肠等瘘道周围组织结构,从而有助于判断瘘疲乏周围炎症侵及的范围,但缺点是操作相对费时较长、费用昂贵,且不能提供直观的三维产体图象。Stoker[2]等探讨了超声内镜技术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后发现超声内镜虽也能对肛周瘘道附近的部分结构进行显示,但图象的直观性较差,不利于临床医师参考,也不能提供立体资料。
, http://www.100md.com
    迄今为止,将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到肛瘘术前诊断的工作尚未见报道,作者通过初步的研究,认为该技术具有的最大优点是能提供目前为止术前最为全面的影像学信息供外科手术参考。通过直接扫描获得的断层CT图象呆判断瘘道附近结构受侵犯的程度,通常用于判断炎症侵及的范围,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也能判断慢性肛瘘是否有癌变[3]。通过三维重建,可以清晰地显示瘘道形态、长度、边缘及走行,通过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软件提供的旋转技术,可以提供瘘道本身丰富的立体信息,在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中能提供给外科医师最直观的资料。同时该技术操作简单,没有痛苦也使得该方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随着螺旋CT的逐步普及,相信本文提供的方法能更多地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

    图1

    图2

    图3

    图4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200433)1)放射科;2)肛肠外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