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界的海龟与土鳖之争(3)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6日
三 阻挡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的玻璃大门
所以说,尽管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学术界向海龟们敞开了大门,但实际上这是一扇紧紧关闭的玻璃大门,其要点是要外界认为这扇门是开着的,但同时要尽力减少海龟的进入。为什么会这样呢?学术界不是更应该以选聘人材为主吗?前面讲过,龟鳖之争是利益之争,所以必须根据这个线索进行分析。
其实,在中国学术界,海龟和土鳖的界线是很模糊的。这是因为,很多具有高级职称的土鳖都有短期(几个月到一、两年)出国访问的经历,但由于没有洋学位,所以他们仍旧被划归土鳖类。他们实际应该被称为"土龟"。"土龟"是国内学术界的实权派,多数是博导,并且担任系主任、院长、甚至校长等行政要职。真正的土鳖,是那些不久前从国内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中青年,他们很多人是中国博士大跃进的产物,因此他们的整体学术水平比海龟们要低得多。在学术界内,土鳖的地位最低,他们在人身上受土龟的管制,他们的最终利益受海龟的威胁。
, 百拇医药 同样,海龟也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已经回国较长时间、并且已经在国内建立了工作据点和学术地位的人,本文称他们为海鳖。海鳖们品尝到了早期回国的艰难,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习惯了国内学术界的运作规则,所以在利益上他们与土鳖,尤其是土龟,有很大的共同点。
应该说,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国内学术界还有些清水衙门的味道,那时肯回国的海龟,目的比较单纯,图的多是在学术上有所发展。随着高教产业化的发展,以及教育经费、科研经费近年来大量涌入,学术界人士待遇的提高,以及早期留学生中很多人到了中年,有了落叶归根的情节,所以在二十世纪末出现了一个留学生回归潮。他们是真正的海龟。不过,既然是潮,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俱现。
目前在中国学术界中掌握权力的人士以土龟和海鳖为主。由于他们他们的双重经历,因此他们具有双重性格:他们习惯于中国学术界的官僚化体制,但也知道中国与西方在科学水平上的距离。官僚制度的本质就是要保户既得利益,因此他们实际上是讨厌海龟回国的。但是,国家的科技政策、高教政策又决定了利用海龟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好处。于是,就有了如今的不成文"国家"政策:在欧美大学毕业的博士们,如果在国外没有功成名就,很难在中国的大学中找到合适的职位。而那些功成名就的海外大腕们,由于根本不可能完全回到中国工作,反倒成了国内学术界的抢手货。他们可以到中国打短工,甚至可以不干活,他们唯一需要做到的,就是在发表论文的时候把国内单位的名字挂上。这样一来,海龟招收单位的学术水平既在名义上得到了提高(这是土龟的主要政绩),而土龟的地位也得到了保障:土龟最终是海龟的老板,随时可以把他们解雇。金钱不成问题,自然有人(国家或企业)负担。所以,中国学术界一方面搞些用百万年薪聘请海外教授的名堂和花样,另一方面是把大批真心回国工作的海外学子排斥在学术界之外。其理由看上去很正当:那些被排斥的海龟水平不高。其实,水平的高低是相对的,与土鳖和土龟们相比,海龟们的水平从整体上说是足够高的,但土龟们自己是不会和海龟们比的。土龟们把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的门坎加高,让小海龟与大海龟相比,而他们自己倒成了圈内的裁判。这就是其中的奥秘。前面提到的李正起博士,他亲自到南京大学之后才发现,医学院主管聘请教授的竟然是两个副教授,其中一个还是在职研究生。(李正起:南京大学就是这样面向海内外招聘教授吗?XYS20030729)。这样的土鳖,会聘任海龟来堵自己的前程吗?
所以说,新海龟们面对着的是土鳖、土龟、海鳖们的三重阻力,而反对海龟最力的人,实际正是中国学术界的实权派。
, 百拇医药
所以说,尽管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学术界向海龟们敞开了大门,但实际上这是一扇紧紧关闭的玻璃大门,其要点是要外界认为这扇门是开着的,但同时要尽力减少海龟的进入。为什么会这样呢?学术界不是更应该以选聘人材为主吗?前面讲过,龟鳖之争是利益之争,所以必须根据这个线索进行分析。
其实,在中国学术界,海龟和土鳖的界线是很模糊的。这是因为,很多具有高级职称的土鳖都有短期(几个月到一、两年)出国访问的经历,但由于没有洋学位,所以他们仍旧被划归土鳖类。他们实际应该被称为"土龟"。"土龟"是国内学术界的实权派,多数是博导,并且担任系主任、院长、甚至校长等行政要职。真正的土鳖,是那些不久前从国内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中青年,他们很多人是中国博士大跃进的产物,因此他们的整体学术水平比海龟们要低得多。在学术界内,土鳖的地位最低,他们在人身上受土龟的管制,他们的最终利益受海龟的威胁。
, 百拇医药 同样,海龟也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已经回国较长时间、并且已经在国内建立了工作据点和学术地位的人,本文称他们为海鳖。海鳖们品尝到了早期回国的艰难,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习惯了国内学术界的运作规则,所以在利益上他们与土鳖,尤其是土龟,有很大的共同点。
应该说,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国内学术界还有些清水衙门的味道,那时肯回国的海龟,目的比较单纯,图的多是在学术上有所发展。随着高教产业化的发展,以及教育经费、科研经费近年来大量涌入,学术界人士待遇的提高,以及早期留学生中很多人到了中年,有了落叶归根的情节,所以在二十世纪末出现了一个留学生回归潮。他们是真正的海龟。不过,既然是潮,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俱现。
目前在中国学术界中掌握权力的人士以土龟和海鳖为主。由于他们他们的双重经历,因此他们具有双重性格:他们习惯于中国学术界的官僚化体制,但也知道中国与西方在科学水平上的距离。官僚制度的本质就是要保户既得利益,因此他们实际上是讨厌海龟回国的。但是,国家的科技政策、高教政策又决定了利用海龟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好处。于是,就有了如今的不成文"国家"政策:在欧美大学毕业的博士们,如果在国外没有功成名就,很难在中国的大学中找到合适的职位。而那些功成名就的海外大腕们,由于根本不可能完全回到中国工作,反倒成了国内学术界的抢手货。他们可以到中国打短工,甚至可以不干活,他们唯一需要做到的,就是在发表论文的时候把国内单位的名字挂上。这样一来,海龟招收单位的学术水平既在名义上得到了提高(这是土龟的主要政绩),而土龟的地位也得到了保障:土龟最终是海龟的老板,随时可以把他们解雇。金钱不成问题,自然有人(国家或企业)负担。所以,中国学术界一方面搞些用百万年薪聘请海外教授的名堂和花样,另一方面是把大批真心回国工作的海外学子排斥在学术界之外。其理由看上去很正当:那些被排斥的海龟水平不高。其实,水平的高低是相对的,与土鳖和土龟们相比,海龟们的水平从整体上说是足够高的,但土龟们自己是不会和海龟们比的。土龟们把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的门坎加高,让小海龟与大海龟相比,而他们自己倒成了圈内的裁判。这就是其中的奥秘。前面提到的李正起博士,他亲自到南京大学之后才发现,医学院主管聘请教授的竟然是两个副教授,其中一个还是在职研究生。(李正起:南京大学就是这样面向海内外招聘教授吗?XYS20030729)。这样的土鳖,会聘任海龟来堵自己的前程吗?
所以说,新海龟们面对着的是土鳖、土龟、海鳖们的三重阻力,而反对海龟最力的人,实际正是中国学术界的实权派。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