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海外教学
编号:10335015
深刺血海、梁丘附近压痛点治疗髌骨劳损5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1日 清阳客栈
     髌骨劳损(又称髌骨软化症)是膝关节慢性病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在老年和肥胖体型人群中尤甚。本病主要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半蹲和上下楼梯时症状加重,多为双侧。关节局部多无红肿,患者自觉髌骨周围疼痛,症状严重者有髌骨研磨痛,但大部分患者髌骨局部压痛不明显,而以股内、外侧肌压痛明显。关节活动一般不受限,浮髌试验阴性。自1998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深刺血海和梁丘穴附近的压痛点为主治疗该病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4例,女3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3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5年;双侧疼痛者38例,单侧者12例。90%以上患者为肥胖体型。辨证为寒湿型者12例、肾虚型者7例、肾虚湿阻型者31例。

    2治疗方法

    2.1主穴:血海、梁丘附近压痛点
, 百拇医药
    2.2配穴:寒湿型配犊鼻、内膝眼;肾虚型配太溪、足三里;肾虚湿阻型配太溪、足三里、犊鼻、内膝眼。

    2.3毫针:主穴根据患者证型、体型的胖瘦,选用直径0.35--0.54mm、长度75--125mm的毫针,肾虚型和体型瘦弱患者选用较细较短毫针,寒湿型、肾虚湿阻型和体型肥胖患者选用较长较粗毫针;配穴皆选用直径0.35mm、长度40mm的毫针。

    2.4针刺方法::先以循按法在血海和梁丘穴附近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以指切法做上标记。循按时多可发现皮下有条索状反应物,或呈痉挛状态的肌束。常规消毒后,在离标记10-20mm的下方进针,先针血海侧,方向朝向大腿后上方,沿股内侧肌走向斜刺,进针深度为60-100mm,使局部出现较强烈的酸胀针感,术者有针下沉紧感。若无此针感出现,可将针退至皮下,稍微调整进针方向再剌。针感出现后留针15--20min.;次针梁丘侧,方向亦朝向大腿后上方,沿股外侧肌走向斜刺,余同上。配穴按常规进针,得气后留针15--20min.。寒湿型用泻法,余用补法。隔日针刺一次,每星期3次,6次为一疗程。
, 百拇医药
    3疗效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一年内无复发;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后稍有不适;有效:自觉症状显著减轻,但半蹲时膝关节仍有酸痛;无效:经治疗2疗程症状无明显改善。

    4治疗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经1-3疗程治疗后,痊愈12例,占24%;显效28例,占56%;有效9例,占18%,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

    5体会

    血海和梁丘是治疗膝关节痛的常用穴位,常规多用直刺,进针1寸左右,对各种膝关节痛有一定疗效。髌骨劳损症患者虽然在活动时膝关节痛症状较为明显,但关节局部的炎性反应并不明显,而以股四头肌(尤其是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痉挛为主,部分病人股四头肌内侧头(血海处最明显)明显萎缩。由于髌骨的位置与股四头肌的平衡密切相关,若股四头肌某一部分痉挛会造成髌骨偏离正常位置,破坏关节面的正常吻合关系,导致关节活动时的非正常摩擦痛。早期髌骨关节面破坏尚不明显时,患者仅在半蹲和上下楼梯时因股四头肌用力而出现髌骨周围疼痛,股四头肌松弛时一般无明显症状。此期中医辨证属寒湿痹阻经脉,?quot;以痛为腧"之法,在血海和梁丘附近压痛点上深刺,以疏通经脉,通络止痛。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患者的压痛点多在血海和梁丘穴附近,部分患者的压痛点就在穴位上。从压痛点下方斜刺进针,针尖朝向有明显压痛的肌束,针感更强,疗效更好。深刺可有效地缓解股四头肌的痉挛状态,使髌骨复位而痛止。且二穴分别位于脾经和胃经,辅以犊鼻和内膝眼,针之有健脾利湿、舒筋活络之功,故较易获效。同时血海对于改善股四头肌内侧头萎缩尤有显著疗效。本组12例痊愈患者皆属此型。久则髌骨面磨损严重,可出现髌骨研摩痛和髌骨周围压痛,甚则关节肿痛。中医辨证属肾虚型或肾虚湿阻型,治疗中须兼顾益肾。此两型虽针刺亦有良效,但难以根治,每于劳累和天气变化时复发,提示本病须注重早期治疗。, http://www.100md.com(厦大海外教育学院 黄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