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 > 正文
编号:230100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药 名】

    野大豆

    【拼 音】

    YEDADOUTENG

    【来 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LAO豆的茎、叶及根。

    【功 效】

    健脾、解毒透疹、养肝理脾。

    【主 治】

    治盗汗,伤筋,麻疹,肝血不足。

    【性味归经

    甘、微寒①《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淡。”②《上海常用中草药》:“甘,微寒。”

    入肝、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4两。外用:捣敷或研未调敷。

    【别 名】

    野毛豆(《百草镜 》)、鹿藿、饿马黄(《植物名实图考》)、柴豆、野黄豆、山黄豆、野毛扁旦

    【药用部位】

    本植物的种子(野料豆)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东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秋季采收。

    【拉丁名】

    LAO豆(《救荒本草》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考 证】

    出自《浙江民间草药》;《救荒本草》:"LAO豆,生平野中,北土处处有之。茎蔓延附草本上,叶似黑豆叶而窄小微尖,开淡粉紫花,结小角,其豆似黑豆形,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