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脉管炎应引起重视
研究者检索MEDLINE数据库(1965至1999年12月)关于药物和脉管炎的文章。筛选符合标准的病例。(AnnPharmacother2001,36∶130)
结果发现,最常引起脉管炎的药物是丙硫氧嘧啶、肼屈嗪、集落刺激因子、别嘌醇、头孢克洛、米诺环素、D-青霉胺、苯妥英、异维A酸和甲氨蝶呤。首次用药至出现症状之间的间隔时间相差极大(从数个小时至数年不等)。脉管炎发生于增加药物剂量及再次使用可疑药物后。大多数病例的脉管炎在停药后消退。症状较严重(常可致命)的病人,需用皮质类固醇、去血浆法、血液透析或环磷酰胺治疗。在所有发表的病例中,10%死亡,主要是多个器官系统受累的病人。
研究者认为,大多数药物都可导致药源性脉管炎,轻者表现为皮肤症状和轻度全身症状,严重病人可累及多个器官。该病诊断较困难,因为:(1)现有报告仅限于1个或数个病例,因此医师常常不认识该综合征(诊断不当);(2)开始药物治疗至出现脉管炎的时间间隔相差较大;(3)缺乏药物激发试验的证实;(4)没有做相应的实验室检验和有创检查;(5)没有采用标准通用术语如“脉管炎”来描述病症,没有对脉管炎进行分类(如按ChapelHill会议规定的分类)。应用统一标准,如Jennette等制订的标准,可使医生有把握地确诊脉管炎。进一步确定脉管炎的具体类型可以提高我们对这一药源性疾病及其治疗的了解。
此外,由于人们对各种药物引起的脉管炎提出了不同的发病机制,因此对这一综合征的认识亦很混乱。做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可帮助医师做出诊断。临床医师了解药源性疾病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保证病人有较好的预后。还应及时进行恰当的治疗,为预防复发,治疗应持续到脉管炎症状消失为止。为了避免今后再次发生这一严重的药源性反应,应在病人的病历中做详细记录。最后,必须报道药源性脉管炎,并向FDA报告可疑药物,尤其是新药。,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脉管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