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病并发症 > 药物性肝病
编号:177399
发热、皮疹、肝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药物性肝损害?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30日 华人医疗网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6岁,因“乏力、发热6周,皮疹4周”于2002年4月1日入院。

    患者2002年2月下旬无诱因感乏力、低热,自服“感冒药”及APC体温能降至正常。3月3日突发大腿内侧及臀部多发散在针尖大小的紫红色皮疹,皮疹高于皮面,伴瘙痒。2天后再次发热,体温38.5℃,伴多发外周关节疼痛,无关节红肿、肌痛。外院检查:血白细胞(WBC)18×109/L,中性(GR%)91.4%,血沉(ESR)48mm/1小时末,C反应蛋白(CRP)48mg/dl(正常值0~0.25mg/dl)。考虑皮疹为药物所致,遂停用APC,予氧哌嗪青霉素、洛美沙星及阿奇霉素,同时予地塞米松5mg/d静点。患者关节痛明显减轻,但发热仍持续37.5~39.0℃,早晨及午后加重。用激素后第3天出现颈部及前胸连片充血性斑疹,遂停药。3月14日予泼尼松60mg/d,因减量中体温上升,3月24日予氢化考的松200mg/d两天,体温达39.4℃,并再次出现皮疹,性状同前(见图1),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发病以来明显乏力、食欲下降。无口腔溃疡、光过敏、脱发、口眼干及雷诺现象。大便正常,尿呈红茶色。近40天体重下降6kg。
, http://www.100md.com
    既往史:无明确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37.2℃,P84/min,R18/min,BP125/8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咽后壁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I°大。心肺(-)。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右脐旁压痛明显,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肝肾区无叩痛。各关节无红肿压痛。

    入院后检查结果:血WBC4.76×109/L,血色素(Hb)109g/L,血小板(Plt)134×109/L;尿沉渣中WBC20~25/HP(0~3/HP),细菌大量,尿培养2次大肠杆菌>105/ml,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7g~0.96g(正常值140u/ml(正常值240u/ml(正常值<37u/ml),CA2428u/ml(正常值<17u/ml);甲胎蛋白(AFP)8.41~371.3ng/ml(正常值<25ng/ml);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正常。胸腹CT结果见讨论。骨γ像:双肘关节及右腕关节放射性摄取增高,考虑炎性变。
, 百拇医药
    诊治经过:入院后患者体温正常,予谷胱甘肽(泰特)、茵栀黄等保肝治疗中肝损害加重,4月5日加用琥珀酸氢考150mg/d,4月7日患者再次出现皮疹,4月8日改用甲基泼尼松龙及克敏嗪,当日皮疹增多并发热,停用上述两药,继续抗过敏治疗。皮疹渐消退,但黄疸渐加重,TBil最高达20.5mg/dl。4月11日血三系明显减低,肝功明显恶化,凝血功能(PT+A)延长。骨穿见异常细胞10.5%,疑似淋巴瘤细胞,考虑不除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为缓解肝损害,予地塞米松10mg/d,并用长春新碱2mg,同时输注新鲜冻血浆。患者肝功逐渐改善,黄疸减退(4月18日TBil下降至10.9mg/dl),凝血功能恢复。患者Plt进一步下降至9×109/L,WBC1.1×109/L,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20g3天,血小板渐恢复。4月22日患者黄疸加重.

    目前诊断:发热、黄疸原因待查

    恶性肿瘤?

    药物性肝损害?
, 百拇医药
    病例讨论

    郑文洁医师(免疫科):患者中年女性,病程2个月。发热、皮疹、一过性关节痛、肝损害、全血细胞减少,存在多系统损害,故诊断上考虑感染、免疫、肿瘤几方面:

    一、结缔组织病: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常引起肝脏损害,但是患者的自身抗体均阴性,不支持。2、自身免疫性肝病:多为慢性迁延性病程,而本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进行性肝损害,多种自身抗体阴性,亦无特异性影像学改变,故不支持。3、成人Still病:病程短,年龄偏大,皮疹不典型,无血WBC增高,最重要的是Still病的诊断需除外恶性肿瘤等疾病。

    二、感染:1、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或嗜肝病毒(EB、CMV)可引起黄疸,但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该患者在出现发热6周后,体温降至正常时,出现肝损害,无法用病毒感染解释。2、肝结核:结核中毒症状不明显,未发现其他器官结核灶,PPD和血清抗结核抗体均阴性,故结核的诊断证据不足。
, 百拇医药
    三、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在外院用过多种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中药,病程中反复出现皮疹,出现皮疹后,肝损害加重,故考虑药物性肝损害。但是用地塞米松后肝酶和胆红素下降明显,之后再次迅速上升,似乎不能用药物性肝损害解释。而且患者既往无高敏状态,皮疹是否为原发病引起?

    四、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多项肿瘤标记物明显升高。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尚需除外。

    李小光医师(放射科):气管前方有一直径1cm淋巴结,正常人或炎症亦可有此表现。右肺尖斑点索条影为陈旧性结核。肝脾肿大,肝内胆管无扩张,未见肿大淋巴结。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示胆总管、胰管、胆囊未见异常,肝内胆管显示不清,但各主要分支存在,走行略僵直,需除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刘正印医师(感染科):1、患者除发热外,皮疹贯穿于整个病程,而且皮疹的发生总是伴随用药,肝功能的损害逐渐加重,诊断上首先考虑药物所致。这种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尤其淤胆的改善是非常缓慢的,甚至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所反复。药物在血液系统的表现可为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再障,该患者骨髓像的改变可能是药物引起的骨髓反应。2、淋巴瘤,患者入院后病情加重的情况下(肝功能损害严重、血象的改变等)体温多在正常范围内,不利于对肿瘤的诊断。3、结核诊断依据不足,但需除外无反应性结核病。(无反应性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网状内皮系统结核病,亦称结核性败血症。肝、脾、淋巴结或骨髓以及肺、肾等呈干酪性坏死,其中有大量成簇结核菌,而缺乏类上皮细胞和巨细胞反应,渗出性反应也极轻微。见于极度免疫抑制的患者。)综合考虑药物反应可能性大,不能除外存在其他基础病。
, 百拇医药
    焦力医师(血液科):病程中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骨髓中疑似淋巴瘤细胞10%,应考虑淋巴瘤诊断。但是患者浅表淋巴结不大,纵隔内有一个淋巴结稍大,而原发于肝脏的淋巴瘤只占1%,骨髓相表现不典型,T、B细胞基因重排均阴性,并且如果骨髓中出现淋巴瘤细胞则提示淋巴瘤已达IV期,对目前治疗反应不应如此之好,这些均不支持淋巴瘤的诊断。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虽可表现为反复皮疹、发热,但常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克隆Ig增高,淋巴结活检有特征性改变,此例不像。考虑药物反应可能性大。

    徐彤医师(消化科):该患者黄疸以淤胆为主伴有肝细胞损伤。患者在院外使用多种药物并未出现黄疸,而入院后黄疸明显加重,治疗中始终使用激素对黄疸控制无效,其病因可能为:

    一、肝细胞坏死+毛细胆管炎/淤胆性肝损害:1、鉴于目前各肝炎病毒及嗜肝病毒指标均阴性,病毒性肝炎可能性不大。2、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在院外使用多种药物并未出现黄疸,而入院后黄疸明显加重,治疗中激素对黄疸控制始终无效,至少药物反应不能解释疾病全貌。
, 百拇医药
    二、弥漫性胆管病变合并肝细胞损伤:1、硬化性胆管炎:易合并感染引起黄疸和发热,无典型的自身抗体,胆管造影可发现肝内外胆管呈念珠样、树枝样改变,若病变只累及小胆管则需肝活检才能明确诊断。2、弥漫性胆管癌:罕见,漏、误诊率均高。本例各肿瘤指标增高,应高度警惕该病。3、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均阴性,不支持该诊断。4、肝门区肝管病变:患者影像学检查不支持肝外胆管病变,但肝管癌尤其是胆囊癌可在原发灶尚不明显时即发生肝内广泛转移,胆管浸润,影像学上甚至看不到局限性病灶。患者CA199、CA50升高而CA242不高,亦提示肝胆系肿瘤,故应格外提高警惕。

    三、系统性疾病的肝表现:需除外重度感染(尤其是结核)、淋巴瘤和恶网。

    张力医师(肿瘤科):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均属相关性标记物而非特异性标志物,一些良性疾病如炎症亦可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故单凭肿瘤标记物升高不能诊断肿瘤,尤其是患者有明确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时。
, 百拇医药
    刘晓红医师(消化科):肝穿刺对该患者是最简单、明确、经济的诊断方法。患者无胆管扩张、肝淤血等禁忌证,应尽快行该检查。

    方秀才医师(消化科):患者在病初即有胆管酶升高,药物与肝损关系不确定,所用药物均无明确致肝损伤作用,激素治疗无效,不支持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患者目前各症状均可用肝脏小胆管周围病变解释。病变性质考虑肿瘤浸润可能性大,炎症及淀粉样变从目前查体、化验检查和治疗反应上看均不支持,明确诊断需行肝穿刺。

    赵永强医师(血液科):患者体温下降而黄疸持续,并逐渐加重,外周血及骨髓呈反应性,应重点除外有无病毒感染。也许该病毒目前尚检测不到,既往曾见过类似症状病人经检查为病毒感染。另外该患者骨髓细胞学表现比一般反应性骨髓相偏恶性,即使病程中有一过性好转,亦不能除外淋巴瘤的可能性。

    李太生医师(感染科):患者目前一般情况好,发热停止,血项基本恢复正常,无法用肿瘤解释。白细胞波动大,如能除外化验误差,则可用病毒感染解释,某些病毒目前尚不能检测。
, 百拇医药
    朱铁山医师(皮肤科):药物疹以多形性红斑及风团常见,停用过敏药物后很少复发,且激素过敏而引起药物疹罕见,结合病史中描述,该患者的皮疹不是药物疹。

    唐福林医师(免疫科):该患者皮疹、黄疸不是超敏反应:1、超敏反应为一种全身性反应,而不只局限于皮肤、肝脏、骨髓。2、如为超敏反应,同一过敏源反复刺激会产生很重的回忆反应,可致剥脱性皮炎,本例不似。3、患者肝损加重后再次使用激素并无超敏反应发生。自身免疫病可基本除外。

    沈悌医师(血液科):患者曾行骨髓细胞T、B基因重排检查为阴性,即无单克隆增生。但该检查骨髓的阳性率只有60%,故阳性支持淋巴瘤诊断,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进一步诊断建议:1、复查肿瘤标志物,如滴度过高应稀释定量以便动态观察。2、肝穿刺。

    郭丽娜医师(病理科):4月25日肝穿病理所见部分肝细胞胞浆疏松,肝索拥挤,可见点状及灶性坏死,小胆管及部分肝细胞胆汁淤积,汇管区有少量淋巴样细胞浸润.

    点评:患者病程6周,肝损害开始为肝细胞或毛细胆管炎性改变,后为淤胆性改变,伴发热、皮疹,一度WBC和Plt严重下降,目前趋于好转。鉴别诊断内容较多,各专科发言精彩。至5月11日,患者总胆红素降至5mg/dl,血象恢复正常,病人的一般情况好转,肿瘤标志物亦降至正常。从目前情况看结合病理结果,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性大。,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