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一项新的荟萃分析显示,绝大多数婴儿皮肤血管瘤采用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
对于血管瘤采用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一直缺乏前瞻性研究,美国加州大学Frieden等为了确定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增大的、有疑问的皮肤血管瘤的效果和评估有效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循证评估。
研究者指出,虽然已经发表了许多个案和病例系列报告,但他们最后使用数据库中的10项病例系列以研究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效果。研究纳入的标准为,这些系列病例中最少有5例患儿增大的、有疑问皮肤血管瘤采用了皮质类固醇全身用药。排除标准为患儿年龄大于2岁、同时接受了其他治疗、失访和缺乏足够的信息。最后有184例病例符合标准。
采用的药物有泼尼松和甲泼尼龙。平均泼尼松用量每天2.9mg/kg,在血管瘤变小之前平均治疗时间为1.8个月,没有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发生。(ArchDermatol2001,137∶1208)
结果显示,平均有效率为84%,平均反弹率为36%。有效者与无效者的平均剂量有显著差异。每天使用剂量2~3mg/kg者有75%的疗效;每天使用剂量大于3mg/kg者虽然不良反应较多,但有效率达94%;每天剂量低于2mg/kg者,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少,反跳率为70%。
研究者提倡对该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但该研究结论的得出是经适当选择和治疗的患儿的有效率,其效益-危险比率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血管瘤采用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一直缺乏前瞻性研究,美国加州大学Frieden等为了确定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增大的、有疑问的皮肤血管瘤的效果和评估有效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循证评估。
研究者指出,虽然已经发表了许多个案和病例系列报告,但他们最后使用数据库中的10项病例系列以研究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效果。研究纳入的标准为,这些系列病例中最少有5例患儿增大的、有疑问皮肤血管瘤采用了皮质类固醇全身用药。排除标准为患儿年龄大于2岁、同时接受了其他治疗、失访和缺乏足够的信息。最后有184例病例符合标准。
采用的药物有泼尼松和甲泼尼龙。平均泼尼松用量每天2.9mg/kg,在血管瘤变小之前平均治疗时间为1.8个月,没有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发生。(ArchDermatol2001,137∶1208)
结果显示,平均有效率为84%,平均反弹率为36%。有效者与无效者的平均剂量有显著差异。每天使用剂量2~3mg/kg者有75%的疗效;每天使用剂量大于3mg/kg者虽然不良反应较多,但有效率达94%;每天剂量低于2mg/kg者,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少,反跳率为70%。
研究者提倡对该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但该研究结论的得出是经适当选择和治疗的患儿的有效率,其效益-危险比率是可以接受的。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肿瘤 > 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