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20524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究综述(之二)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12日 医药经济报
     传统药物不可忽视

    研究人员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对甾体抗炎药(SAID)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抗动粥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NSAID能阻WHHL家兔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认为这类药既能抵抗磷酯酶A2(PLA2)阻止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又能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减少TXA2合成,从而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而发挥AS效应。同时发现NSAID类能使血浆Ch轻度升高,而抗炎剂仍有抗AS效应。近期的研究认为类固醇具有强大抗炎作用,其机理发生于mRNA的转录水平。首先是与糖皮质激素(GC)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直接激活相关基因,使I-kBα合成增加,新合成的I-kBα与解离NF-kB重新结合成I-kBα/NF-kB复合体,阻断NF-kB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其次是GC-受体复合物能与另一前炎症基因转录调节因子激活眉目-1(AP-1)结合,阻断其在细胞核活化靶基因转录的作用;最后GC-受体复合物与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结合,即可促进抑制炎症的相关基因表达,如脂皮素-1(lipocortin-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还可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如诱导型NO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最近又认为阿司匹林和水杨酸钠也能通过阻止NF-kB的激活性能,即抑制I-kB磷酸化而活化NF-kB,发挥抗炎性效应。近年来陆续有报道认为,NSAID及SAID类抗炎药能阻滞白细胞向内皮细胞黏附和向内皮下间隙的转移。可见传统的典型抗炎药抗AS效应仍然不可忽视。

    20世纪70年代报道酸性粘多糖类的肝素具有抗炎、调血脂、抗血小板、中和血管活性物质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近年来,证明肝素能保护血管内皮、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转移、抑制myb基因的再转录,有抗PTCA后的再狭窄的效应,这是一类很有希望的抗炎性抗AS药。为克服肝素不能口服和容易引起出血的缺点,目前已研制出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类肝素(heparinoids),有些已用于临床防治心肌梗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