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咨询
编号:10122100
李岱有望重获新生 本报呼吁社会各界再助一臂之力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18日 《健康时报》 2002.07.18
     本报记者 高琪

    患白血病的大学生李岱陆续收到热心读者的捐款,有可能凑够自体骨髓移植的费用,重获新生。

    18岁的李岱是甘肃天水一中学生,成绩优秀,初中时就多次获得全国奥林匹克数理化知识竞赛二、三等奖,2001年高考后接到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收到了死神的催命书———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报告单。这对一个下岗在家,一个月仅有150元生活费的家庭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李岱垮了,李岱父母也垮了……

    本报1月17日整版推出《孩子,我拿什么拯救你?》、1月24日和2月7日又以《李岱笑了,妈妈哭了》、《李岱:让爱做主更幸福》为题进行了追踪报道。文章刊出后,大量读者的来信、来电、捐款和捐药飞向李岱床头。在本报的呼吁下,李岱已收到3万余元捐款;给李岱治病的海军总医院血液科还专门为李岱提供了一台电脑,让他能通过网络接触外面的精彩世界。另外,京华时报、凤凰网和凤凰卫视也相继加入救助行列。

    在凤凰网的爱心救助热线网页上,有李岱大幅特写和母亲王文杰满含热泪的照片。本报记者的报道《孩子,我拿什么拯救你?》以特大字号在屏幕上滚动出现。在一篇名为《求救的圣母》一文中,作者描述了王文杰为挽救儿子性命奔波在北京街头遭受冷眼、求救无门的经历,对本报扶危急难、不图功利为李岱开设求助热线的作风高度赞扬,说“这样的真情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但惟其如此,更显珍贵和高尚。很快,报社收到了三万多元给李岱的捐款,每一个捐款的场面都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妈妈曾经抱怨李岱没能把那些捐款人的名字记下来,只是记下了爷爷、奶奶、女士、军人。他们都是鼓励李岱几句,一放下钱就走了,喊都喊不住……”

    据海军总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沈建良介绍,李岱目前各项检查正常,从血象、骨髓象及患者的全身状况已看不出是一位白血病患者。但由于白血病的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若不进行骨髓移植,长期生存可能性很小。自体骨髓移植手术费高达10-15万元,但院方为社会各界的救助所感动,他们决定,一旦社会捐款达到5万元,就启动李岱的骨髓移植手术。

    为了李岱的骨髓移植和移植后的后期治疗,李岱的母亲还在奔走着,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能给她一点关注,一点关心,一点帮助的人,寻找死神脚下的一线缝隙,好让儿子化险为夷。一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千人万人的力量则可能创造奇迹。不是吗?有能力为饥寒交迫的人做屋檐的人,在自己有生之年多做几处吧!没能力,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李岱的生命,就在你我的手上。亲爱的朋友,我们拉他一把,他就能迈过死神的门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