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0122119
考后:四种心理要调整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25日 《健康时报》 2002.07.25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汤世明

    经历了“黑色”的七月后,许多考生还无法从紧张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突然的“减压”使得他们的心理松弛得难以适从,再加上考后对成绩的预测和焦急的等待,在此期间心态起伏较大,对他们来说这无疑也是一种“煎熬”,弄不好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心理的调节尤为重要。

    笔者暂且将考生出现的心理变化分为四类,主要表现为:

    无聊心理对于那些有一定实力、期望值较高的学生,在分数公布之前,由于身心长期紧张后的突然“松绑”,可造成明显的不适应感,主要表现无所事事,兴趣索然或是每天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影碟等。

    愧对心理 面对考前父母的百般关心及老师的殷切期望,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上乘的同学如果被理想的大学拒之门外时,就会有难见“江东父老”的愧对心理,主要表现为沮丧、整日蒙头大睡或不喜欢出门,尽量避免与亲朋好友接触。

    自责心理 特别是那些对自己考试不满意或发挥失常的学生而言,这种心理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考后情绪较低、悔恨交加等,常说“我要是再认真一点就不是这样了”、“这么简单的题我都做不出来”等话。

    挫折心理 高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最终仍有一部分考生会“金榜无名”或者是没有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名校”,自信心受影响,产生挫折心理。有不良个性者表现出意志消沉、情绪焦躁及自卑心理,容易出现自伤、冲动等行为。

    不过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持续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心理包袱不超过心理承受力,时过境迁后心理的失衡就会慢慢恢复,即能自行调节。否则就需要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心理干预了。在这里,给考生提几个建议: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高考不仅仅考成绩,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考验。如果考“砸”了,要“吃一堑,长一智”,用平静心去对待自己的分数成绩。

    其次,考生应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实际能力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应正确评估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即“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善于调节生活目标,即高考不是“独木桥”,不要死钻牛角尖,试着挖掘自身潜能,因为它并不是每个人自己可以完全意识到的。再说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不也都是通向成功的途径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汤世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