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90902
你愿意把肾捐给亲人吗?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26日 北京青年报
     再追问一句,“愿意把肾捐给亲人吗?”

    肾移植是临床各类器官移植中疗效最稳定和最显著的。肾病发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阶段,经一般治疗无明显效果时,都可以进行肾移植来挽救生命。但是移植手术器官供体严重缺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全球性问题。大约有4/5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

    目前,我国尿毒症患者每年约新增12万人,对于那些等待合适肾源供体的患者及其家庭来说,无论是精神上、肉体上、经济上,都是一个炼狱般的过程,他们要在焦急地等待中每月担负高达7000~8000元的透析费用。而活体亲属供肾是近些年来国际上提倡的解决供体缺乏的有效办法之一,而且能够增加手术成功率、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从伦理学角度讲,将自己的脏器捐给自己的亲人,延续他们的生命,维系家庭的天平,也是爱的升华。

    酷暑,309医院连续进行了两台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

, 百拇医药     7月13日,难耐的酷暑丝毫未减解放军309医院手术室内浓浓的爱心和影响医生们紧张娴熟的手术。该院医生和台湾大学医学院专家阙世杰联手,采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分别将妻子季田华、姐姐沈立华的肾取出,移植到丈夫郭海龙、妹妹沈立波身上。

    记者在医院手术直播间首先看到了摘取妻子季田华左肾的全过程。从上午11点10分开始,由台湾专家阙世杰主刀、309医院移植研究室主任蔡明辅助,一个健康的肾由手辅助腹腔镜技术成功被剥离,历时2小时10分钟。经对活体肾进行修整,下午4点10分,该院移植中心常务副主任石炳毅和钱叶勇医生相互配合,成功将妻肾植入夫的体内。之后原班人马分别为沈立华、沈立波姐妹进行了取肾移植手术。

    据了解,这两个家庭之所以选择亲属供肾,都是由于无法再忍受等待肾源的漫长过程和由此产生的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都为此变卖了房产并欠下了债务。

    而沈姓姐妹是黑龙江人,她们从小失去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妹妹因尿毒症晚期到昨天为止仅透析费就花去十几万元。
, 百拇医药
    记者2时30分在病房看到了供肾的妻子季田华——河北省围场县银富沟乡农民,她睁着疲惫的双眼说:“不疼,就是躺着不太舒服。”她的弟弟说:“我姐姐人特别好,亲朋好友没有不夸的。他们夫妻是自由恋爱,感情特好。我姐说想让姐夫和她一起活着。”

    经过数天的干细胞动员,上周四,自妻子季田华体内采集的100毫升干细胞顺利输注给丈夫郭海龙。上周五,又100毫升干细胞从供者体内采集出来以备后用。

    网友过客留言:“看过报道,耳边突然响起当年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的歌曲《爱的奉献》,心中也不由得想起自己钟爱的另一首歌曲《多一点》,它的歌词意味深长:来吧,关怀人多一点,不忧风波骤变。人间千分温暖,因两手牵;人若肯同情多一点,光辉必出现,尘世也会被爱顷刻感染。”

    亲属活体肾移植渐成社会热点

    可供移植的器官供体严重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同样如此,全国约100万~150万人需要通过器官移植治病,但每年仅能实施手术1.3万例。去年我国肾脏移植5500多例,居亚洲之首,但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仅每年新增的尿毒症患者即达12万人。由于缺乏肾源,病人一般要等半年至一年,每月花费大量透析费用,而且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由于人类有两个肾脏,而实际只需有一个健康的肾脏就可承担其功能,所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大众器官捐献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出现了亲属捐献肾移植增加的趋势。
, 百拇医药
    自1972年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第一例亲属捐献肾移植以来,至1984年全国总共只实施了14例,从1990年其亲属捐献肾移植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截止到2000年底的不完全统计,全国37个单位已实施亲属捐献肾移植181例。北京朝阳医院至今已完成亲属肾移植22例。

    1990年8月至2002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共进行亲属活体肾移植45例,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孪生姐妹两例、组织配型全配者16例、组织配型半配者36例、组织配型不配者1例。该医学院同济器官移植研究所主任曾凡军教授指出,供体的身体情况应该是:年龄在18~65岁,身体健康。患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泌尿系统器质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不能作为供体。

    6月16日,在第三届海峡两岸器官移植研讨会上,曾凡军教授就这45例移植术进行了演讲。

    移植术中,男性供者11例、女性供者34例,年龄在32~67岁。其中父母亲给子女有18例、兄弟姐妹之间供者27例。而受体者的年龄在25~43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他们的原发病全部为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透析时间为2~14个月。
, 百拇医药
    关于免疫抑制治疗是常规三联:环孢素—强的松—硫唑嘌呤。关于剂量,组织配型全相同者为1/2剂量、半相同者2/3剂量、全不同者用全剂量。关于排斥情况:急性排斥反应2例次:1例为术后半年自行停药7天,另一例为组织配型全不配者。没有出现慢性排斥反应。

    1997年,世界组织配型之父保罗泰萨奇分析1987年~1997年的共1041配偶间肾移植(其中绝大多数是90年代的病例),妻子捐献供肾给丈夫710例和丈夫捐献供肾给妻子331例的临床随访结果发现:无论是妻子给丈夫还是丈夫给妻子,其移植效果和存活率均十分接近;配偶间移植总体存活率达到90%以上,平均生存率14.5年,好于无关活体移植,接近亲属活体移植;尽管配偶间移植的组织配型相容性程度并不好于无关活体移植和尸肾移植,但存活率仍然很高。

    虽然组织配型向配组的配偶间移植接近同胞间移植的水平,但这种高存活率与组织配型相容性程度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尽管妻子捐肾给丈夫需做交叉配型,以避免高致敏的影响,但无论妻子给丈夫还是丈夫给妻子,其移植效果相同,而且术前数学与否也无统计学差异,这提示致敏不是配偶间移植的主要问题;目前对配偶间移植存活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在机理上不清楚,基本的解释是:一是配偶间移植的供肾质量好;二是组织配型相配的尸肾移植,其供肾受到濒死期的损害,而活体间移植可以避免;三是配偶间的同化作用。
, http://www.100md.com
    降低排异反应,提高长期存活率

    与世界器官移植的发展相比,我国器官移植起步不晚、发展很快。从1960年吴阶平教授进行首例肾脏移植手术至今,已走过了42年发展历程。在肾移植方面,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能够实施相关手术,全国移植数量累计近3.5万例。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是我国器官移植起步和缓慢发展时期,直至1984年世界著名的抗排斥反应药物山地明即环孢素引进我国,形成了“山地明/新山地明(环孢素)+硫唑嘌呤+激素”的标准三连免疫抑制方案,肾脏移植手术后的一年移植存活率从过去的50%提高到80%,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大幅下降。现在全国有3例肾脏移植后存活超过23年的病人。此后,除肾脏之外,肝脏、心脏、胰岛等器官的移植也逐渐开展起来。

    目前,我国年器官移植的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手术的种类和成功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器官移植的实施和研究机构已发展到100余家。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起来,我们的移植基础研究有待加强,5年以上长期存活率不同移植中心之间差异很大,器官供体严重不足,社会器官捐赠观念薄弱以及国家没有有关立法保障等问题。

    作为20世纪人类医学两大进步之一的器官移植技术,随着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水平的提高已日渐成熟。这一延续生命的技术被人类赋予了更高期望。近年来,器官移植领域研究的重点,亦由移植器官的种类、数量、手术本身的成功等方面拓展至如何提高移植术后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以及开发新药降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移植患者的免疫耐受力等现实问题。(记者 郭小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