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内科按摩学
编号:191797
第二章 各论(第九节 呃逆)
http://www.100md.com 《内科按摩学》
     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动膈,喉间呃呃作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一种证候。此证如偶然发生,大都轻微,多可自愈;但如持续不断,则需服药始能渐平。若年老体弱,久病,重病中出现呃逆,则每为病势转重的予兆。

    呃逆古名为“哕”。《内经》有“胃为气逆为哕”,病深者其声哕”等论述。《金匮要略》则在证治上区分为寒哕、虚热,实热三种不同类型,为后世划分虚实寒热辩证施治的基础。

    本证与咳逆、干呕、噫气之类不同,必须辨别之。咳逆是咳之甚者;干呕是无物有声之吐也;噫气是饱食之息,即嗳气。正如张景岳指出:“呃逆一证,古无是名,其在内经本谓之哕,因其呃呃连声,故今以呃逆名之,于义亦妥……。后世讹传,乃以咳逆,干呕、噫气之类,互相淆乱,自唐迄今矣,此名不可不察,亦不可不正也。”

    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既可单独发生,亦常出现于某些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多为病势趋向严重的征象。凡多种疾病引起膈肌痉挛,可参照本篇内容辩证治疗。
, 百拇医药
    (病因病理) 呃逆原因很多,但总由气逆于上,动膈而致。尤以胃气上逆为主。

    1.胃寒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服寒凉药物太过,寒气蕴于中焦,中州被遏,胃失和降,寒随气逆于上而致呃逆。

    2.胃热 饮食不节,喜食肥甘,辛辣炙赙之品,或服温燥药物太过,燥热内盛,阳明腑实,气不下行,热随气逆于上动膈形成呃逆。

    3.肝气犯胃 精神刺激,情志不逐,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上逆动膈;郁久气滞血瘀,阻滞于膈皆致呃逆。

    4.脾胃虚弱 饮食劳倦,久病重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气不降,上逆而呃。

    5.肾气上逆 年高体弱,久病重病耗损,下元衰惫,肾气不能摄纳,上逆动膈发为呃逆。

    6.胃阴不足 热病伤津或汗或吐下太过,耗伤胃阴,火热内炽,胃失濡润,虚火上逆,呃逆而作。
, 百拇医药
    (辩证论治)呃逆一证,临床辩证,首要掌握虚实,分辨寒热。在治疗方面,则以和胃,降逆,平呃为主,若因于寒则温之,因于虚则补之;因于实则攻之。惟在久病重病或年高体弱,妇女产后,出血出现呃逆,多为元气衰败之候,应急予温补脾胃,扶持元气或用滋阴养液等法救治,并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呃逆除按摩外,亦可配合针灸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基本手法)

    1.掌推背部疏气法 双掌或多指着力,上下、左右推上背部。

    2.揉压背俞温阳法 叠掌揉压膈俞至大肠俞一段,重点揉压脾俞、肾俞。

    3.压颤膈俞止呃法 叠掌放于膈俞穴区,作缓慢、沉稳揉动,待患者呃逆之时,作顿挫性按压,亦可加用外颤,此时令患者张口呼气,两侧均可操作。

    4.推抹上腹降逆法 开三门、运三脘;单手掌推胸腹正中任脉路线,从天突推至关元穴(注意推至脐下转换手掌方向)。
, http://www.100md.com
    5.按压俞穴平呃法 单拇指按压太渊、外关,或双拇指同时按压阳陵泉。

    若呃逆为实证胃寒型,证见呃声沉缓有力,胃痞闷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可采用以上基本手法,加用掌搓胃俞温中法和擦摩上腹散寒法(见胃脘痛),以温中降逆。

    (分型施治)

    1.实证

    (1)胃热 证见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面红,口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密结,舌苔黄,脉象数或兼滑。可重用掌握背部疏气法,压颤膈俞止呃法,推抹胸腹降逆法,按压俞穴止呃法;加用揉压阳明清热法,以清热泄火,降逆平呃。如大便秘结,可指拨大肠俞以通利低潮,使热从下泄。

    (2)肝气犯胃 证见呃声沉长,每因抑郁愤怒而发作或加重,胸胁胀满疼痛,时腹自痛,不思饮食、嗳气,心烦易怒,肠鸣矢气,脉象弦可采用以上基本手法,加用双拇指同按章门、期门、日月等穴与捏拿上腹和胃法。
, http://www.100md.com
    2.虚证

    (1)脾胃虚寒 证见呃声低沉无力,气息微弱,饮食减少,困倦无力,手足不温,面色萎黄,舌苔淡白,脉弱。可重用压颤膈俞止呃法,揉压背俞温阳法,加用压足弓健脾法(见呕吐)。

    (2)肾气上逆 久病重病,虚羸之极出现呃逆,呃声低微,气不接续,面色苍白或暗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或胖大,脉象沉微。可以药物治疗为这,选用掌推背部疏气法、揉压背俞温阳法,揉压俞穴平呃法辅助,以填精温肾,纳气降逆。

    对于习惯性呃逆的患者,亦可用各种方式转移其兴奋灶。如趁其不备,在患者体扶击一猛掌;或通报某一令其兴奋、气恼、惊异、紧张的“信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