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内科按摩学
编号:191798
第二章 各论(第十节 反胃)
http://www.100md.com 《内科按摩学》
     反胃又称“胃反”或“翻胃”,与噎膈不同,是指饮食入胃,完谷吐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一种病证。正如王太仆所谓:“病呕而吐,食久反出,是无火也。”应已温中降逆为主。若反吐日久,致气虚津伤,则应益气生津。若脾虚及胃,命门火衰,犹如釜底无薪,不能腐熟水谷,说明病情已趋严重,治疗应着重益火生土。

    现代医学的反流性食管炎,幽门痉挛或梗阻等疾病,可参考本证辩证论治。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多因饥饱不常,或嗜食生冷,或忧思劳倦太过,或服寒凉药太多,导致脾胃受伤,中阳不足,寒从内生,运化无力,以致谷物入胃,停而不化,逆而吐出,发为本证。

    (辩证论治) 反胃临床看见脾胃虚寒,气虚津伤,脾肾阴虚三型。

    (基本手法)

    1.推揉胸壁舒气法 两手掌及多指交叉分推前胸;双手掌叠揉胸骨前面,重点在剑突表面操作。

    2.推抹上腹降逆法 详见呕吐。

    3.捏拿上腹和胃法 详见呕吐。

    4.敲击上腹生津法 在叠掌揉上腹部的基础上,侧指快速敲击以上部位。

    5.按揉背部止呕法 双掌左右分推上背部;单掌推督脉及膀胱经路线,从大椎至背腰交界处;双拇指同时沿膀胱经路线,从大杼推按至三焦俞向下用力,以按为主;叠掌揉背部膀胱经路线。

    6.搓擦胃俞温中法 详见胃脘痛。

    7.掌揉前臂治吐法 患者仰卧,掌心向上,用小鱼际肌自上而下揉前臂肌群,两手重拿以上部位,亦可双拇指交替按压手厥阴经路线,注意局部取穴。

    (分型施治)

    1.脾胃虚寒 证见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吐后稍舒,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象细缓无力,乃中阳不足,阴寒内生,不能消化谷食。可采用以上基本手法,宜温中健脾,降逆和胃。

    2.气虚津伤 证见久吐不止,气怯神疲,口燥唇干,大便秘结,舌红,脉细。乃中气大虚、津液耗损。除采用以上基本手法外,加用单手拇指揉膻中,小鱼际肌快速擦胸骨前面,单掌摩上腹,掌根揉关元。以益气生津,降逆止呕。

    若为脾肾阳虚,证见胃反日久,面白无华,形体衰惫,四肢清冷,舌淡白,脉沉细。乃脾虚及肾,命门火衰,虚寒内盛。在采用以上基本手法的基础上,小鱼际肌搓命门,双拇指揉压肾俞,掌擦灵墟。以益火生土,祛寒降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