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内科按摩学
编号:191799
第二章 各论(第十一节 腹痛)
http://www.100md.com 《内科按摩学》
     腹痛是指腹部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可出现于内、外、妇、儿各科多种疾患之中。腹部包括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整个部位,其中又分大腹与小腹两个部位。凡在此范围以内出现疼痛的症状,均称为腹痛。

    腹痛一证,牵涉的范围很广。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胞宫等脏腑器宫均居腹内。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亦循行腹部,故上述脏腑,经络因外感、内伤所致的气机郁滞,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虚少,失其濡养,皆能发生腹痛。

    本篇所讨论的腹痛包括:感受寒邪,寒积留滞而引起的腹痛;或素体阳气不足,脾阳不振而致之虚寒痛;或气滞血瘀引起的腹痛;以及饮食不节,食积停滞而作痛等四个方面。

    其它属于外科和妇科的急性腹痛,均在外科和妇科中讨论。至于痢疾、积聚、虫证等出现的腹痛,均在各自有关的病证中详细论述。

    在治疗原则方面,由寒邪内积所致者,以温中散寒为主;虚寒痛者,以甘温补养为主;气滞血瘀者,以行气化瘀为主;食积停滞者,则以和中消食为主。
, 百拇医药
    (病因病理)

    1.感受外邪 寒湿之邪,侵入腹中,使脾胃运化失常,邪气留滞于中,致气机不畅,不通则痛,发生腹痛。

    2.饮食不节 暴食暴饮,或恣食不洁之品,或过食厚味辛辣之物,致使食物停滞不化,酿成湿热,或热结肠胃而腑气不通,均能导致腹痛。此即《内经》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意。

    3.情志失调 恼怒、思虑过度,致肝气郁结,情怀不畅,肝失条达,脾失健运,以致肝脾失和,气血郁滞而作痛。

    4.素体阳气不足 脾阳不振,运化无力,寒湿停滞,气血虚少,不足以温养,导致腹痛。

    (辩证论治)腹痛临床辩证,应根据病因、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等,明确其主要的受病脏腑时发时止;食积脘腹痞硬,腹满拒按;其滞腹部胀痛,痛无定处;血瘀腹部刺痛,固定不移。
, 百拇医药
    从部位辩证,大抵以大腹痛者,多属脾、胃、大小肠之病;小腹痛者,多属厥阴肝经之病;虫积病,则多见绕脐疼痛。脐右下方疼痛者,多属肠痈。但均须结合其它证情,施行辩证。

    1.寒积腹痛

    主证 腹部或少腹急痛,遇冷更甚,得温则舒,饮食减少,口不渴,小便清利,舌苔薄白,脉沉紧。

    分析 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气侵入于内,阳气被遏,气血被阻,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腹部或少腹部急痛;遇冷则阳气闭,不得宣通,故痛加重;得温则阳气渐通,疼痛渐减,病体稍舒;寒邪内阻,脾胃失运,因而饮食减少;无里热,故口不渴,小便清利。舌苔薄白,脉沉紧,均为里寒之象。

    治则 温中散寒。

    选穴 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次缪、大横、气海,太冲。可重用按压背俞镇痛法,搓擦胃俞温中法,推抹上腹和中法,按压俞穴止痛法。在施术搓擦胃俞温中法时,若为上腹痛,改胃俞为三焦俞;若为中腹痛、改搓胃俞为气海俞;若为下腹痛改搓胃俞为大肠俞或次缪。施数推抹上腹和中法时,根据腹痛部位改变推抹位置,改开三门、运三脘为掌抹脐周。
, 百拇医药
    2.虚寒腹痛

    主证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及疲劳时更甚,大便溏泻,兼有神疲气短,性寒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

    分析 由于素体阳气不足,脾阳不振,阳虚生内寒,寒凝气殊,故腹痛绵绵,喜热恶冷而喜按;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故大便溏泻;阳气不能外达,则怯寒;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气短。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皆属虚寒之征象。

    治则 甘温益气,助阳散寒。

    选穴 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膀胱俞、大横、灵墟、太溪。重用按压背俞镇痛法,推抹上腹和中法,按压俞穴止痛法,配用掌揉脐周消食法。施术推抹上腹和中法时,可根据疼痛部位变换操作位置,改开三门、运三脘为手掌抹脐周。

    3.气滞腹痛
, http://www.100md.com
    主证 脘腹胀满,走窜攻冲,痛引两胁。或下连少腹,恼怒则痛甚,胸闷嗳气,舌苔薄白,脉弦。

    分析 气以疏通为顺,肝失疏泄条达,气机痞塞,不通则脘腹胀痛,气机逆乱则走窜攻冲;两胁少腹乃属肝经所循行之部位,故痛引两胁下连少腹;恼怒则气滞愈甚,升降失常,故其痛甚,胸闷嗳气。舌苔薄白,脉弦,乃肝郁气滞之象。

    治则 疏肝理气。

    选穴 肝俞、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章门、太冲。可重用按压背俞镇痛法,捏拿腰肌抑肝法,按压俞穴止痛法,配用掌揉脐周消食法。

    4.食积腹痛

    主证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苔腻脉滑。

    分析 有形之食积,壅遏肠胃,故脘腹胀满,痛而拒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则恶食;宿食不化,则嗳腐吞酸;脾胃升降失和,故见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苔腻乃为食滞湿阻之象,脉滑为伤食之征。
, 百拇医药
    治则 和中消消食。

    选穴 三焦俞、大肠俞、粱门、天枢、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推抹上腹和中法,掌揉脐周消食法,拿揉抖颤导滞法,按压俞穴止痛法,配用按压背俞镇痛法。施术推抹上腹和中法时可酌情加减。

    (基本手法)

    1.按压背俞镇痛法 患者俯卧,医者用肘尖按压两侧膀胱经内侧线肝俞至大肠俞一段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分别重取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或次缪。

    2.搓擦胃俞温中法 详见胃脘痛,可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将搓胃俞改为搓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或次缪。

    3.推抹上腹和中法 详见胃脘痛,可根据疼痛部位之不同,改开三门,运三脘为手掌脐周。

    4.掌揉脐周消食法 叠掌绕脐缓揉,或可扣脐揉。
, 百拇医药
    5.捏拿腰肌抑肝法 两手拇、食指分别捏拿腰大肌,拿而不放,用力适度。

    6.按压俞穴止痛法 患者若属少阳经性腹痛,可分别按运太溪、三阴焦、大横、灵墟;若属厥阴经性腹痛可按压太冲、章门;若为阳明经性腹痛,可按压粱门、下巨墟、丰隆。

    腹痛其它证型,以药物治疗为主,亦可参考上述手法对症处理。

    腹痛之证,临床较为常见,牵涉的疾病范围较广,必须认真鉴别。上述各种类型,在临床上可以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如气滞可以导致血瘀,血瘀可以影响气机的流通;寒郁可以化热,热证可兼挟寒证;食滞可有脾肾虚寒,胃肠蕴热可挟有食滞。因此,在辩证施治时必须抓住特有症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分证施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