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内科按摩学
编号:191811
第二章 各论(第二十三节 痹证)
http://www.100md.com 《内科按摩学》
     痹即闭阻不通之意,当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侵袭后,气血为邪气所阻,不能畅通,因而引起肢体、关节、筋骨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等一类疾患均称为痹证。

    有关本病的记载,曾见于《素问.痹论》,对本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预后等方面均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金匮中风历节病篇》中所述的历节病,亦属痹证范畴。

    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情轻者只在某些肢体、关节等处,感到酸楚、疼痛,并当天气变化时加剧;严重者则疼痛、酸楚显著,关节肿大,并因反复发作而致关节挛急屈伸不利。更有久病不愈复感外邪,病邪由浅入深,由经络而入脏腑,出现脏腑气血阻闭的症候,即《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但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常有所偏胜,故临床症候也有所区别,以风邪胜者为行痹,寒邪胜者为痛痹,湿邪胜者为着痹。

    若因患者体质素属热盛,加之风寒湿邪外束,邪郁化热而成热痹。因此,临床上将痹证主要分为风寒湿痹和热痹两大类。
, 百拇医药
    本病治法以祛邪通络为主,并根据临床症状,辨其何邪偏胜,而分别运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法。

    现代医学的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参考本证辨证治疗。

    (病因病理)痹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正气偏虚,腠理不密是发病的根据,而感受外邪是发病的条件。因此本病的属性和证候表现,取决于患者体质的阴阳偏盛和病邪的性质两个方面。

    1.风寒湿痹 由于体虚,阳气不足,腠理空疏,卫阳不固,风寒湿得以乘虚侵袭,阻于脉络,而致气血运行不畅,即成为风寒湿痹。《济生方》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2.热痹 素体阳气偏盛,脏腑经络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邪郁化热,热邪留着关节、经络、肌腠而成热痹。故尤在泾说:“腑脏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君痹歙然而闷也。”
, 百拇医药
    本病的病机是由于邪气痹阻经络,营卫不通,形成关节久肿不消或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关节周围亦由邪气痹阻经络,营卫不通,形成关节久肿不消或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关节周围亦由此而失去气血的濡养,故肌肉瘦削。亦有病久邪深,由经络而波及脏腑,产生脏腑病证,其中心痹与肝肾不足的症候较为常见。

    (辩证论治)风寒湿痹和热痹,大多具有肢体关节疼痛、酸楚、活动不便等共同症状。但诸证的轻重及其他兼证则各有不同。其特点是:行痹以游走性疼痛为主;痛痹以剧烈疼痛,痛有定处,畏寒肢凉为主;着痹以关节肿胀、重着不移为主;热痹以关节红肿热痛、面部或全身发热、口渴、烦闷不安为主。

    (基本手法)

    1.推抚肢体疏经法 在病人患肢部,分别用手掌小鱼际,拇指罗纹面做离心性推抚,反复操作,用力适宜,重点部位可以重推,选取面部穴位,分别揉、压。

    2.揉拨患部活血法 在病人人患肢部位,或关节上下,分别用手掌小鱼际、多指或拇指由轻到重缓慢揉动;改用掌根、指关节或拇指拨以上部位,以面部酸胀为度。
, 百拇医药
    3.敲击患部温经法 在病人患肢部或关节处,分别用单掌空拳扣击,或两侧掌、侧指、空掌交替敲击以上部位,以面部酸胀有热感为度。敲击力量应适宜。

    4.搓擦患部散寒法 在病人患肢或关节处,分别用两掌对搓,或用单掌、小鱼际肌搓患部,以局部有热感为度。

    5.系扎肢体镇痛法 在病人患肢近端,用绷带系扎,时至20分钟,重点刺激部位,可垫上纸团或棉絮,上肢多系扎臂丛神经于极泉穴处压垫,下肢系扎国窝或股部中段。

    6.牵拉肢体展筋法 分别牵拉患者肢体,缓缓抖动,用力适度。

    7.压放俞穴通脉法 根据患病部位不同,分别用拇指、掌根或小鱼际肌压放缺盆、极泉、肓俞、气冲、委中等俞穴,以热感向下传导为宜。

    (分型施法)
, 百拇医药
    1.行痹 证见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涉及多个关节,而以腕、肘、膝、踝等处为多见,关节屈伸不便,或见寒热表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或脉缓。治疗当重用推抚肢体疏经法,揉拨患部活血法,压放俞穴通脉法,配用敲击患部通经法,搓擦患部三寒法,以祛风通络为主,佐以散寒除湿。

    2.痛痹 证见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疼痛剧烈,遇寒则痛增,得热则痛减,关节屈伸不利,冷痛肢凉,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舌苔白,脉弦紧。治疗当重用揉拨患部活血法,敲击患部温经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若上肢疼痛为主,可重取天鼎、缺盆、天宗、极泉;如下肢疼痛为主,可重压环跳、臀中、殷门、委中。

    3.着痹证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肿胀,活动受限,痛处固定不移,或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当酌情选用以上基本手法,用力以轻为度,必要时配合药物,以除湿健脾为主,佐以祛风散寒。

    4.热痹 证见关节疼痛,面部灼热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近,关节不得屈伸,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苔黄燥,脉滑数。治疗可酌情选用推抚肢体疏经法,揉拨患部活血法,压放俞穴通脉法等,并配合药物治疗,以清热化湿,佐以祛风通络。, http://www.100md.com